杨欢
摘要:全球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已经全面覆盖到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外部环境的改变,给集团类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财务共享模式及服务中心理念的提出,财务管理要想真正适应企业发展,实现业财融合,就应当加快完成财务管理职能的定位转型。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研究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工作的变化出发,深入分析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和弊端,并进一步阐述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的定位转型对策[ ]。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财务管理职能;集团企业;服务中心;定位转型
从当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集团企业已经进入“管理出效益”的时代,在此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了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实现长久发展的当务之急。2014年,我国财政部门就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相关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政府鼓励我国各类集团企业利用自身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健全财务服务共享中心,从而加快财务管理职能的定位和转型,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大数据的经济价值被充分挖掘,信息深度加工和及时共享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受到各集团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然而,企业要想建立健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是简单的应用、普及新信息技术,而是将信息技术和其他技术充分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中,促进企业提升财务价值管理水平。那么,如何实现财务管理职能改革和转型,降低财务管理变革风险和技术应用成本,成功建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当前集团类企业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企业财务工作的新变化
集团类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各层级分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能、组织体系和财务工作均将面临着新的改变,具体如下:
(一)核算制证职能移交
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通过梳理制定标准化的业务核算场景,统一开发提升信息系统,建立了符合共享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流程。企业生产经营部門发生收支业务后,按照制定的业务核算场景,准确选择业务场景并填报核算信息,经相应层级权限人员审批后,共享中心财务核算人员替代了企业财务核算人员的制证核算职能,通过对审批表单上的要素进行规范对应,以此实现财务凭证多信息要素的自动采集,包括凭证中的摘要、科目、关联交易及成本中心等,并自动生成财务凭证,部分集成化核算业务,通过链接企业物资供应系统、计划建设系统等一系列系统接口,自动生成财务集成凭证,实现了制证核算的统一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二)凭证保管职能取消
财务共享实施后,企业将原始单据汇总打包邮寄至共享服务中心,由财务共享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扫描生成电子影像,核算制证人员依据电子影像进行账务处理,纸质档案与电子影像档案均在共享服务中心留存,实现了档案收集、储存、管理于一体的专业化管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凭证的收集、储存与管理由企业统一实施,极易造成财务凭证造假、篡改财务信息等不良行为,财务共享模式下,公司将自制和取得的财务凭证移交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专门的财务审核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和保管,若发现与实际财务情况不符的凭证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审查和修正,从而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并有效避免恶意篡改、毁损会计档案的违规违法行为。
(三)资金支付职能弱化
企业传统的资金支付职能一般采取“收支分离”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资金支付职能基本取消,出纳岗位也逐步被替代,更加注重资金的管控职能,如资金筹措、资金计划的日常管控、货款的催收等,但资金支付的操作职能基本移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支付职能移交后,企业现金支付方式基本予以取消,资金支付一般由企业发出申请指令,财务共享中心根据入账情况、支付指令和付款信息,利用银企直联等方式办理资金付款业务,部分紧急付款业务,可由企业采取约定方式先行办理付款,事后再补办资金支付相关入账流程。
(四)财务管理职能加强
财务模式转变后,企业将财务核算制证、凭证保管、资金支付等职能移交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基础性工作的工作量大幅减少,财务工作逐步向财务管理职能转变,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预算管理、成本管控、资金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等方面,财务管理职能不断得到加强,价值管理的作用逐步得以发挥。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优势和弊端
(一)实施财务共享的主要优势
一是促进集团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随着集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内部业务多元化及战略扩张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集团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因无法适应业务发展的管理需求,日常管控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使得大部分集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职能有了新的改革目标,并能全面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克服原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使得财务管理更具精细化、公开化、统一化,从而有效促进集团企业的战略实施。
二是促进集团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全局掌控。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将所有财务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和有效处理,从而快速为决策者提供财务各项报表,并将财务预算、资金支出、投资评价等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相连,使得各项业务流程、财务数据与公司经营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接关系,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全局掌控和有效判断,确保企业持续朝着预定的目标健康发展。
(二)实施财务共享的主要弊端
一是适用范围较狭窄。财务共享模式一般只适用于大型企业,尤其适用于拥有子公司、分公司的集团性企业,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暂不适用。二是技术和成本投入较大。创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财务共享模式需要以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技术要求较高,若企业缺乏一定的资金实力,容易增加财务负担。三是机构重组困难较大。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重建,人员主要来源于原有下属企业,大量人员需要进行异地调动,且由于重组后的共享中心人员来自于不同的企业,薪酬水平和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给共享实施效果带来较大阻碍[ ]。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的重新定位和转型
面对当前变化莫测的经济形势,集团企业若想保持健康、长久发展,实现内部财务共享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公司财务部门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积极寻求新的改革和创新之路,适时推进财务共享实施,并取长补短,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一是要实现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傳统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日常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预算、资金收支管理等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上,并基于以上数据为公司提供经营成果数据,针对数据实施管理。而财务共享的实施,使得集团企业将以上基础性、重复性财务工作独立出来,统一交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财务人员从基础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留出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财务管理职能上,使得财务管理职能得到全面加强,最终增强财务管理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日常管控。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能适时分析企业经营成果,及时采取措施堵塞管理漏洞,并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二是要由被动财务管理者向主动引导者转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工作主要侧重于对经营活动的事后记录和反映,财务管理人员被动参与企业管理。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及时掌握企业资金收支情况,了解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调剂,从而主动管控成本,并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和管理,实现主动参与经营活动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三是要从效益记录者向效益创造者转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机构设置复杂,大量人员从事繁重的基础性记账工作,其存在价值主要体现在进行企业成本核算,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作用基本未得以发挥。财务共享模式下,信息技术不仅代替了人工劳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各类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改造,通过实施统一化、规范化的核算管理,提升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大部分财务人员可以从基础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主动开展税收筹划、参与投资评价、进行成本分析和管控、深度介入选商等前置管控环节,为企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尚斌.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职能定位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8(13):100.
[2]曹春燕.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09):89-90.
[3]蒋怡澜. H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及运行研究[D].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