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域融合视角看《庄子·内篇》英译

2019-05-15 10:44苏蓓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庄子

【摘要】《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本文选取《庄子·内篇》为研究对象,结合阐释学中“视域融合”,通过对比理雅格译本和本文作者译本,分析译者的社会文化思想视域,与译入语视域融合过程,阐释了由于不同视域而产生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庄子·内篇》;阐释学;视域融合

【作者简介】苏蓓(1995-),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研究生在读。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著书《庄子》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庄子》是道家经文,到汉代以后,又尊称为《南华经》。其与《老子》和《周易》合称为“三玄”。《庄子》分为内篇(inner chapter),外篇(outer chapter)和杂篇( miscellaneous chapter)三部分。《庄子》中多修辞和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言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

“视域概念本质上属于处境概念,视域就是看视的区域,包含了从某个立足点出发和看到的一切。”(Gadamer,1999:21)视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自我判断和看法。 “视域融合”是指一个视域与其他视域的碰撞和交融,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认识和理解。(Gadamer,1999:275)由于源语译者与目的语读者在文化、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视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理解过程中,将两种“视域”融合在一起,使理解者和理解对象都超越原来的视域,达到一个全新的视域。

理雅格是英国十九世纪的一位传教士,具有扎实的中国文化积累。他翻译目的是向西方人传达中国传统文化。译文忠实准确。然而,由于《庄子》的语言抽象隐晦,他对《庄子》理解也存在问题。本文译者正确理解《庄子》哲学思想和语言特点,向西方读者传递中国文化,考虑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译者采用意译、直译或音译加注释。

1.文化特色词: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Shu and Hu were continually meeting in the land of Chaos,who treated them very well.(Legge)

Shu and Hu often met in the land of Huntun, who the King of Cental Plain and treated them very friendly.

原文中,“儵”是南海的大帝,“忽”是北海的大帝,“浑沌”是中央的大帝。在《庄子》中,“浑沌”是指没有开天辟地前宇宙模糊一团的元气状态。此处的“浑沌”是指中原大地上的王。理译采用归化,将“浑沌”译为《圣经》中“Chaos”,指上帝创世之初,时间空间的无序状态。译者混淆了西方文化中的“Chaos”与 “浑沌”的区别,未实现译者与作者的视域融合。为便于西方读者理解,理雅格使用西方读者熟知的文化概念“Chaos”,实现译者与当时西方读者的视域融合。本文译者选用了陌生化策略,将“浑沌”译为“Huntun”, 运用音译并加之解释。既保留了原文的意象,也利于西方读者对原文寓意的理解,实现了译者与读者的视域融合。

2.句子: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庄子·齐物论》)。

(The disputants) now affirm and now deny; now deny and now affirm. (Legge, 1891:183)

When there is an affirmation there must be a denial; when there is a denial there must be an affirmation.

原文是一个对偶句,指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谬误的一面,相反同理。理雅格译本遵循了忠实和简洁的原则,保留了原文简洁特点,将句子的主语放在括号中。本文译者考虑了西方读者的期待视野,适当增加词语数量。两位译者都实现了视域融合。

3.修辞: 小恐惴惴,大恐鳗鳗。(《庄子·齐物论》

Small apprehensions causing restless distress, and great apprehensions producing endless fears. (Legge, 1891:178)

People are afraid of small fears, and they are panic over great horror.

原文描述一个人遇到小的惧怕时惴惴不安和失魂落魄。此句既对仗还押韵。理雅格遵循忠实和准确原则,基本实现了对仗,押尾韵,再现了中国古文的特色。本文译者虽然正确理解原文,基本实现句子的对仗,但没有保留尾韵。两位译者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视域融合。

本文从阐释学的视域融合角度,理雅格译文和本文作者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译者不同的视域,理雅格的译本强调对原文语言形式的忠实准确的传達。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他在理解原文本的词义和句式时出现了一些失误。作为本土译者,本文译者经大量查找资料和自我学习,准确地把握了原文的思想内容,完善地传达了原著的哲学思想。

参考文献:

[1]Hans-George,Gadamer. Truth and Method[J].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9.

[2]Legge, James. The Writings of Kwang-sze[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891.

[3]袁洪庚.阐释学与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1(5): 37-40.

猜你喜欢
庄子
《庄子说》(三十九)
《庄子说》(三十)
《庄子说》(二十八)
《庄子说》(二十七)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一)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