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成
摘 要: 教学技能是英语专业师范生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包括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教学技能训练体系要遵循主导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全程化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团队、师范技能达标制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及专业技能竞赛等方面着手构建。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师范生 教学技能 训练体系
教学技能是教师从业的基本素养,是师范生必备的教学基本功。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师范生除了掌握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1]。教学技能训练是高师院校师范性的重要内容,也是师范生实现专业课学习价值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教师教育,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师范生就业[2]。
一、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内涵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英语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体系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属性[3]。教学技能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具体到英语专业师范生来说,教学技能主要包含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教师基本素质包含英汉双语口头表达技能、英汉双语交流沟通技能、英汉双语板书技能和教师仪容教态技能。标准的语音语调、流畅的口语表达、有效的交流沟通、工整美观的板书、得体的妆容和优美的教态是英语教师的最基本素质。与之相关的英语语音语调训练、英语口语交际训练、“三字一话”训练和仪容仪表、教姿教态训练应贯穿师范教育的全过程。这些训练在教师资格认定改革的当下尤为重要,英语专业师范生如果基本教师素质不过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环节就会失利,直接影响能否取得教师资格。
教学能力包含教学设计技能、课堂组织技能、信息技术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英语专业师范生应具备基本的教学设计技能,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能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取决于课堂组织技能的高低,课堂组织技能是多方面的,既包含教学内容导入、课堂讨论与提问、课程内容的演示与讲解等教学环节的组织,又包含学生注意力的引导、纪律管理和和谐教学环境的构建等。信息技术技能在当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变革的背景下越发显得重要,翻转课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机遇,英语专业师范生必须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技能,才能适应未来基础阶段的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技能对英语专业师范生非常重要,掌握了基本的教学研究方法对今后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教育改革很有帮助,也是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
1.主导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院系要发挥教学技能训练的主导作用,更新对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課程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教学技能训练环节的重要性。院系要投入资金,建造教学技能训练必需的实训室和微格教室等硬件设施,要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提供各种保障。院系还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因为学生是教学技能训练的主体,也是教学技能训练的最大受益者,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更加自觉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训练教学技能。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师范生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教育教学理论是基础,是指南针,任何教学实践必须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轻视理论教学或不重视教学技能训练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只有把教育教学理论学扎实,才能在以后教学实践训练中有方法论的指导,不会走弯路,不会犯错误;只有把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理论才能发挥理论指导作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技能训练是对教育教学理论价值的最大贯彻和实现。
3.全程化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院系要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有一个全程化的部署,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基础教育对合格英语师资的基本要求,梳理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构建完备的师范技能训练体系,让教学技能训练纵向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同时每一个训练阶段要横向拓展,保证指导性的理论课程到位,相关性的技能训练充分。只有实现了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才能保证整体训练目标的实现。
三、对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构建的建议
目前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技能训练体系构建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技能训练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偏低;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教学技能训练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4][5]。 学校和教师要改变观念,结合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重新定位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取多种手段,全方位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
1.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加强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作用,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主动对接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多方调研,多次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合理布局教学技能训练环节,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和实训课程,提高实践学时学分的比例。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行使主导作用,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技能训练体系,调动广大师生对师范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师范素养和教学技能。
2.组建教学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团队。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一支业务精良、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这支队伍中要有教学理论研究能力强的老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育类课程教学任务;也要有实践能力强的老师,比如三笔字写得好的老师、简笔画画得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能力强的老师等;既要有校内的高校老师,又要有当地中学的一线名师,支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务工作经历。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发挥理论指导优势,校外导师发挥教学经验优势,双方定期交流,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
3.制定师范技能达标制度。从教学院系层面制定师范技能达标制度,把师范技能达标作为实训环节的必修课,调动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把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主要环节提炼出来,制定诸如语音达标、板书达标、口语达标、课件设计达标、课堂教学达标等项目,并根据相关课程体系,把达标项目分配到第二至第七学期,贯穿四年大学学习全过程。实施师范技能达标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达标标准要统一。院系层面要为每一个达标项目制定统一的达标规则,達标规则的制定要经过充分讨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达标组织要规范。学院统一领导,教研室主任、教法课老师、业务导师等多方参与。达标的规范组织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达标的重视,另一方面会促进达标的公平性。最后,达标结果要公开。学生达标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标杆在哪里,差距在哪里,有利于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4.推进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师范生教学实践体系是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要整合课程体系,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协同发展,加强校内实训课程建设,重视课内实践环节,改革实训课程评价机制,引入中小学名师深度参与,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其次,要建立与当地教育局、中小学的良性互动机制,解决实习基地不足、管理松散、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形成师范生培养合力。加强对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育见习、教学实习、定岗支教的管理,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把教育实践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双休日集中、系统、有步骤地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实践教学的全程化。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依据英语专业特点,基于未来教师岗位的技能需要,科学确定专业技能比赛项目,比如英语语音模仿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说课比赛、英语教学比赛等,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技能比赛,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备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肖仕琼.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
[2]廖圣河.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
[3]陆莲枝.新生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
[4]杨泉良.高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5]李丽.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