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樱桃谷肉鸭H9亚型禽流感和呼肠孤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报告

2019-05-15 08:37:34张青林郭海祥薛素强孙建涛王政富广州市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兽医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呼肠鸭群病原学

张青林 郭海祥 薛素强 孙建涛 王政富/广州市华南农大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北方某鸭场7 200羽樱桃谷肉鸭群(22日龄)发生疾病,开始出现零星死亡,发病第5天,日死亡率超过2%。鸭群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软脚,拉白/绿色稀粪,伴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经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确诊为H9亚型禽流感和呼肠孤病毒混合感染。

一、现场及鸭群基本情况

该批肉鸭10日龄脱温后转入半地面、半网床栏舍内饲养(饲养密度为4~5羽/m2),现场察看发现栏舍内地面潮湿泥泞,饮水浑浊(图1)。22日龄时开始出现零星死亡,发病第5天,日死亡率已超过2%。鸭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软脚;可见多数鸭有打喷嚏现象;栏舍内可见白/绿色稀粪。经问询得知鸭群1日龄接种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后,未再免疫其他疫苗。

图1 肉鸭零星发病、死亡

二、解剖病变

现场剖检病死鸭,发现胸腺肿大出血;脾脏肿大出血、坏死;肝脏肿大,个别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胰脏呈褐色,有坏死灶,个别有胰脏边缘出血;肺脏水肿、出血,肾脏肿胀。

三、临床和实验室诊断

根据鸭群的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和免疫背景分析,初步诊断为H9亚型禽流感感染,暂不排除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的可能。

采集病死鸭病变的肝脏、脾脏、胰腺肺等组织,送实验室做研磨处理和核酸提取,做PCR/RT-PCT鉴定H9亚型禽流感(AIV-H9)、腺病毒(FADV)和呼肠孤病毒(DRV)。同时采集鸭群血样品,送实验室分离血清,做AIV-H9抗体检测。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所采集病料核酸鉴定为AIV-H9阳性(图2)、DRV 阳性(图 3)、腺病毒阴性(图4)。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AIV-H9平均抗体5.63 log2,且整体度良好(表 1)。

图2 H9亚型禽流感RT-PCR结果

图3 呼肠孤病毒RT-PCR

图4 腺病毒RT-PCR结果

综合鸭群发病情况、免疫背景、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确诊该起病例为H9亚型禽流感和呼肠孤病毒混合感染。

四、治疗和控制措施

为了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延续和恶化,依据初诊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发病鸭群采取投药治疗:(1)电解多维500 g兑水1 000 kg,同时添加肾肿解毒药。(2)500 kg饲料添加大观霉素500 g,连续投喂7 d。(3)阿米卡星按10 mg/kg体重的量与黄芪多糖、板蓝根注射液混合后做肌肉注射,连续注射3 d。(4)淘汰病鸭和弱鸭,同时交替使用生石灰和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对发病鸭舍和周边环境消毒,加强舍内通风、更换垫料。

表1 病原学检测结果

上述方案执行5天后鸭群的病情有所缓解。后续跟踪了解到:该批肉鸭截止到出栏时仍有零星的死亡,最终成活率仅71.99%,且出栏时间推迟1周,出现比较多的残次鸭;养殖户仍然在该批肉鸭上经济亏损严重。

五、讨论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高度致死性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致病力的不同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有H5和H7亚型(部分H7为低致病性),可引起易感动物全身感染,死亡率可高达100%。H9亚型属于低致病性,虽然没有高致病性病原对禽类造成大量的致死性危害,但也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污染养殖环境,同时也是多数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的基因供体,如高致病性H5N2、H7N9均与H9N2有关。H9亚型禽流感可以引起呼吸道症状和蛋/种禽的产蛋下降,诱发其他病毒或细菌混合感染,对养殖业造成巨大危害。

鸭源呼肠孤病毒(DRV)对各品种的鸭均易感,如番鸭、半番鸭、麻鸭、北京鸭和樱桃谷鸭等,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软脚、肝脾肿大,表面有大量白色坏死点、肾肿大等。感染鸭耐过后生长迟缓,饲料报酬低,成僵鸭,失去经济价值,同时继发细菌感染的风险也增加。提金凤等研究了DRV对樱桃谷肉鸭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人工攻毒感染DRV后脾脏、法氏囊的淋巴细胞流失严重,T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因子IL-6、IFN-γ分泌减少,导致机体免疫抑制。近年来DRV有感染增多的趋势,有临床学者认为,可能与种鸭有一定的关联,有些种鸭场孵育的鸭苗发病率较高,具体原因有待深入调查。

本病例中,鸭群在没有免疫H9亚型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情况下,却检测出较高滴度的H9抗体且整齐度良好,结合实验室对组织病料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可以确诊群体有AIV-H9感染,感染导致鸭群产生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加上混合感染了DRV,造成比较严重的免疫抑制,使得整个鸭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后死亡大幅增加、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停药后仍出现零星死亡的现象。最终导致整体饲料转化率下降,生产性能受损,经济损失巨大。

由于肉鸭生产周期短,出栏快,加上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户普遍忽视了AIV-H9对肉鸭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没有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而同一栏舍饲养批次多、空栏时间短、舍内环境差、生物安全不重视等因素往往是诱发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肉鸭养殖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以降低疫病风险,提高养殖效益。1)重视鸭苗质量,最好从繁育背景清晰、饲养管理完善的种鸭场引进鸭苗。2)根据本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如1日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7~14日龄分别注射H5、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3)改变饲养模式为全进全出模式,从而达到合理的空栏时间和消毒效果。4)改进饲养方式为全网床饲养,饮水系统为乳头式饮水,加强舍内通风,保持舍内干燥。5)健全肉禽场的养殖生物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呼肠鸭群病原学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2:14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兽医导刊(2021年1期)2021-03-29 00:40:00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湖南农业(2020年12期)2020-12-21 05:19:22
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简述猪呼肠孤病毒感染防治
鸡伤寒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病原学诊断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7
草鱼呼肠孤病毒096 vp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肾细胞中的表达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