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53)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指出,信息素养是指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在信息化高速化发展的社会,高校大学生更应该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能力,尤其是学术化信息资源的综合搜索、组织和整理能力,都是有待提高的[2]。微课具有短小精干、主题明确、交互性强、应用广泛、自主互动、可扩展性强等特点,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3]。
1975年,在社会行为学研究领域,美国学者Fishbien等人提出了理性行为理论,该理论基于认知信息的形成过程,分析用户态度如何有意识地影响个体行为,其基本假设是认为人是理性的,在做出某一行为前会综合各种信息来考虑自身行为的意义和后果[4]。后继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此理论存在明显不足之处,无法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因此进行了多次变量因素的修改和调整。2003年,Venkatesh等人在其他8种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基础上进行整合,针对探讨“影响使用者认知因素”的问题,提出了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解释技术的使用意愿和行为,可以评估各项技术在某些群体中的适应水平[5]。目前,各个领域都在广泛地使用UTAUT 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经文献调研,目前并没有基于UTAUT模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基于UTAUT模型对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在UTAUT理论模式中,有4个核心变量和4个控制变量。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职院校在读大学生,特征比较单一和固定,所以另外4个控制变量如性别、年龄、经验、自愿性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若只采用使用意愿作为结果变量不能完全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接受和使用行为,而只采用使用行为这个变量就会缺少一些有预测力的中介变量,不利于研究的展开和实施[6]。因此,本研究选择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两个变量来构成结果变量。那么本文共选取6个变量:绩效期望(PE)、付出期望(EE)、社群影响(SI)、便利条件(FC)、使用意愿(UI)和使用行为(UB)。如图1所示,构建了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影响因素模型。
图1 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影响因素模型
根据图1模型中6个核心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将模型中变量分为三部分进行分析。其中: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群影响与使用意愿之间进行分析;便利条件与使用行为之间进行分析;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之间进行分析,以便分析的结果能够相应地对应以下假设的内容。
在“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影响因素模型”中,根据6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以下几种变量之间的假设[7]。
1.2.1 绩效期望与使用意愿
如果学生认为图书馆提供的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对他们的学习是有用处的,或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那么他们就会对微课产生使用意愿。据此,针对绩效期望与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可提出以下假设。
H1:绩效期望对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意愿有正向影响。
1.2.2 努力期望与使用意愿
学生在使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素养教育微课进行学习时,如果学习操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越少,那么他们就越能够最大化地接受此模式学习,反之则不然。基于此,在本研究中,对努力期望和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作出以下假设。
H2:努力期望对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意愿有正向影响。
1.2.3 群体影响与使用意愿
如果学生身边的其他人如朋友、同学、老师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教学评价较高,或者他们也在使用学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那么学生也会更倾向于使用它。据此,针对群体影响和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可提出以下假设。
H3:群体影响对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意愿有正向影响。
1.2.4 便利条件与使用行为
如果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能保证学生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具有长期的稳定性,那么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当前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视频时长为5~6分钟,网站一天24小时对外开放,而且大学生普遍拥有个人电脑和手机。基于此,对便利条件与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作出以下假设。
H4:便利条件对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行为有正向影响。
1.2.5 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
如果高职学生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有强烈的意愿,那么他们就会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据此,针对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可提出以下假设。
H5:使用意愿对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行为有正向影响。
研究假设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假设汇总表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6个测量变量: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群体影响、便利条件、使用意愿、使用行为。根据6个变量,相应地设计了16个问题。问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问卷的目的和个人隐私保护声明;第二部分为需要测量的问题,共有16项单选题组成。
此次调研对象为高职院校学生,学生所在的高职图书馆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信息素养教育微课。通过高职图书馆同行向本校学生进行麦客网上问卷推送,最终共收到21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16份,明显不合适问卷3份,有效率98%,符合数据分析的标准和要求。
对麦客网上回收的问卷进行信度分析,以保证所得到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采用SPSS17.0作为统计分析工具。一般认为,最好信度系数应在0.80以上。
2.2.1 信度分析
表2 总量表的信度
由表2可知,本文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82。由此可以认为,该问卷的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以及内部一致性。
表3 各变量的信度分析
由表3可知,本文量表的各标量信度系数均在0.9以上。由此可以认为,量表中的各变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可以进一步保证实证研究的效果。
2.2.2 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指对量表达到测量指标准确程度的分析。效度越高,测量结果越能显示所测内容的真实特征。
(1)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若要进行因子分析,KMO值最好在0.7以上,Bartlett球形测试中概率p值小于0.01。
表4 KMO和Bartlett检验
从表4可知,所测量表的KMO值为0.856,Bartlett球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由此说明,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本文主要通过变量指标的共同度和因子累计贡献率来分析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如果因子分析的变量共同度越高,那么这些变量之间存在越多可测量的共同特征,那么因子分析的结果就越有效。
表5 因子分析的共同度
注:提取方法为主成份分析。
从表5可知,变量初始共同度全部为1,其中PE1、EE2、SI1、FI2、FI3、UB1和UB2这7项指标的共同度小于80%,剩余其他9个指标都有较高的共同度。由此可以说明,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6 解释的总方差
注:提取方法为主成份分析。
从表6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12.639,解释了16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78.995%,即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995%,也只有这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由此说明,这个主成份在充分提取和解释原变量信息方面比较理想。
根据上面的研究模型,本部分主要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对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与使用意愿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是对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便利条件与使用行为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表7 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续表
期望绩效PE努力绩效EE社群因素SI使用意愿UI便利条件FI使用行为UB便利条件FIPearson相关性1.831∗∗显著性.000N216216使用行为UBPearson相关性.844∗∗.831∗∗1显著性.000.000N216216216
注:**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表7可知,分析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8之上,概率p值均为0.000,小于0.05。由此说明,高职学生关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都与使用意愿成正相关,高职学生关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成正相关,高职学生关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便利条件与用户的使用行为成正相关。
根据本文的研究模型,本部分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对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与使用意愿进行回归分析验证;第二部分是对便利条件与使用行为进行回归分析验证;第三部分是对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之间进行回归分析验证。
表8 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注:1.因变量:使用意愿UI;2.因变量:使用行为;3.因变量:使用行为。
表8模型1中反映出参数和常数项估计值,常数项为0.073,回归系数分别为0.195、0.104、0.402,回归系数T检验的t统计量观察值分别为4.019、1.223、8.531,t检验的概率p值均为0.000,小于0.05,所以可以认为高职学生关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期望绩效、努力绩效、社群因素与使用意愿之间有显著关系。
表8模型2中反映出参数和常数项估计值,常数项为1.189,回归系数为1.159,回归系数T检验的t统计量观察值为23.043,t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所以可以认为高职学生关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之间有显著关系。
表8模型3中反映出参数和常数项估计值,常数项为-0.883,回归系数为0.965,回归系数T检验的t统计量观察值为21.843,t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所以可以认为高职学生关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便利条件与使用行为之间有显著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文研究假设验证如表9所示。
表9 研究假设汇总表
本文研究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群体影响对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使用意愿有着积极的影响,便利条件对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使用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使用意愿对高职学生接受和使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的使用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与之前的假设是完全吻合的。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大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模式的深度研究。
相比于本科院校图书馆,高职图书馆员人数、学历、职称方面都不具有优势,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馆员基本都是兼职多项工作,而微课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鉴于此情况,高校图书馆间可以通过校级合作,调动一些相关优秀人才集中力量制作微课,或引入相关企业,发挥它们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和视频制作方面的优势制作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如类似于CALIS这样的机构组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制作技能培训,或者举行面向全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大赛,以此收集微课[8]126-127。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系统,可以把这些微课集中嵌入到图书馆原有的网络平台中。据调查,高职院校图书馆基本上都拥有微信公众号和开放性门户网站,而且这两个网络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率、使用性率都很高,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因此,可以选择把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学习系统嵌入到微信公众号的基础功能区域或官网信息服务区域模块[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