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鸿
摘 要:劳动可以益智,劳动可以辅德,文章探究“劳动伴我成长”理念下的德育策略,结合教师的品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教学经验,从以劳动教育为途径,探寻德育根本,以劳动整合为课程,促进德育成长;以劳动结合为生活,融合感知与行为,以劳动创意为仪式,辨析德育方向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德育;劳动教育;品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9-0010-02
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要求教师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提高劳动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实效性。
一、基于劳动教育理念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德育目标
通过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教育活动,带领小学生积极实践、体验、参与互动来感悟劳动之美,使劳动教育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可将抽象的道德规则内化为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与道德人格。使小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感知生活、拨动心弦、悟道明理、内化三观、升华内在,促进小学生从劳动中感受美德、探索美德、落实美德,从而寓劳动于生活,可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德育功能。
二、以“劳动伴我成长”为理念,建“德育体系”的综合教育实践课程
(一)以劳动教育为途径,探寻德育根本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小学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一方面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另一方面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隔代教育不利于儿童劳动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劳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性与社会性、促进其精细动作发展、锻炼其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劳动教育还有很深刻的德育功能。
例如,在让学生体会劳动之美的课程中,教师让学生举例谈一谈自己住的村子、社区、街道上都有哪些劳动者。有的学生会提起售货员、小商贩、清洁工、保安、快递员,还有的学生会谈起警察、教师、医生等。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些劳动者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帮助?”从而调动学生思考,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所服务的行业都不同,但我们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又如,有的学生会说自己常去面包店买面包,售货员会把自己选好的面包包装好递给自己;有的学生会说小区里看门的大爷每天四点钟就起来开大门,晚上11点以后负责关大门,他还负责打扫小区的卫生、看管快递等。学生表述的内容证明他观察得非常仔细,说明他和小区看门的大爷关系很好,教师在表扬他的同时,可以鼓励他在课后进行采访,从而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小区保安的工作内容。教师还可以提问:“你的父母是做什么职业的?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有的学生能够答出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内容,有的学生只能答出职业却不了解父母具体做什么,而有的学生则完全不知道。教师可以进一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采访父母,并完成采访笔记。
(二)以劳动整合为课程,促进德育成长
“玩中学、学中长”,在实践活动中成长是教育的共识。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以“春天的景物”为题材进行剪纸手工劳动。姹紫嫣红的花朵、色彩缤纷的蝴蝶、绿油油的树叶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都是小学生喜爱的剪纸图案,教师可组织小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创作一幅班级作品。如有的学生用斜对折剪出燕子,有的学生用圆形彩纸拼出五彩花瓣,有的学生做出镂空的绿叶,有的学生卷出圆柱形的围栏,大家齐心合力成功创作出《春天的花园》。将学生的劳动成果融入其日常生活里,可培养学生对班级的热爱,加深其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突发情况,针对这些意外和偶然,教师可以进行生成性的教学指导。例如,在体育课上,沙包缝线的薄弱处出现了小破洞,沙包里面的荞麦壳漏了出来。有些学生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被沙包里面的材料所吸引,开始停止沙包游戏,玩起了荞麦壳。对此,有些教师会没收破洞的沙包,换成好的沙包来让学生继续体育活动;也有的教师会通过语言或行为制止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将其拉回到游戏进程中,要求小学生专心致志地投入体育游戏中。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采取第三种策略,即在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况下讲解沙包的制作方法、沙包的填充材料等知识,并且亲自教学生缝补漏洞的方法,让学生在家也可以做小沙包。因此,过程的体会是最好的教育。
又如,通过创建劳动基地整合德育课程。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是其他课堂教学难以替代的,然而在个别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不清晰,常以“游览”替代实践。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石海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农村,面积较大,而且一直以来有一个“红领巾”果园。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德育工作的规范落实,我校发挥资源优势,以本果园打造贴近生活的农业、科普、实验等校内综合实践基地。这给我们依托“生活化”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活动带来了机遇。我们整合了各种各样的德育实践课程,包括“我和小树一起成长”“移花接木连梦想”“我的菜园”“种子是如何发芽的”等一系列的各具特色的实践课程。近期还在校园开辟了“中草药种植实践基地”,使学生们在劳动中体验成长、体验生活,在研究中明白和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劳动、文化和科技素养,以劳育德,以德养性。
(三)以劳动结合为生活,融合感知与行为
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导致其过于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为别人考虑,缺乏劳动意识和感恩之心,对此,教师可以将感恩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绑沙袋”的情境体验类游戏,使小学生在绑沙袋运动的过程中感受母亲怀孕的艰辛,并布置“妈妈,我想对你说”的课后作业,让小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接着教师可以设计“我对爸妈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使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对亲子关系的调查。调查的问题包括:①你是否能够说出父母的生日?②你是否了解父母每月的收入以及在自己身上的花销?③你是否知道父母每天几点钟上班?几点钟下班?④你是否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⑤你是否知道爸爸妈妈最近的烦恼?通过调查,大多数小学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自己对父母“一无所知”。接着教师组织小学生通过“做家务”“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做一餐简单的饭菜”等简单的劳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体现在生活中,促进劳动习惯的养成。
此外,一些学校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口号,在实际的劳动教育活动开展中则只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忽略了激发小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难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本该强调主动性、体验性和创新性的探索式劳动活动变成机械化的体力训练。因此,小学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要避免陷入重“动手操作”、轻“动脑思考”的误区。
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资源,这样既可以弥补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将劳动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并学以致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继承乡土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在制作索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来调动学生主动阅读说明书、学习操作机器的积极性,这可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轧面机使用步骤的能力。最后通过布置写反思日记的作业,将“做”“说”“写”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以劳动创意为仪式,辨析德育方向
从时代的背景来看,随着城市化、全球化的发展,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传统文明与当代文明剧烈交融、碰撞。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融合多元文化,将各种有趣的生活元素渗透到劳动中,将对小学生德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农村或者乡镇,小学教师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用工具、农家用品来自制体育课程的教具,如筛子、瓦罐、渔网、扁担等,使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返璞归真,体验农业文明和乡村文化。教师还可以收集纸板、废弃衣物、旧毛线、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通过“变废为宝”自制学具,如此不仅能够宣传环保观念,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用。
再如,学校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的地理优势,在特定的时节组织学生到农作物种植加工厂、蔬菜水果基地等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进行劳动实践。如在金银花种植基地调查活动中,教师在教学生采摘金銀花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让其全方位了解其颜色、形状、味道、气味、口感等特征。并在劳动实践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金银花的功效、金银花的生长周期以及以金银花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与金银花相关的记忆,如生病时吃了金银花相关的药品、喝了金银花泡的茶水等。在拓展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全方位调查金银花种植农户的生产与销售情况,如年产量、年收入、种植成本、毛利润等。学生通过与种植农民交流,了解金银花的种植、灌溉、采集、施肥、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并在演示下学习操作,可锻炼劳动技能,积累农业科普知识,培养兴趣。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对社会的好奇也逐步加深,对了解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因此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更具开放性、交往性、多样性以及社会性。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倡导“教学做合一”,给小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小学生在趣味劳动中促进品德和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冯新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1):54-61.
[2]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戴维·H·乔纳森,苏珊·M·兰德.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第2版)[M].徐世猛,李 洁,周小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