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驯繁下的长丝裂腹鱼卵及胚胎发育特征观察

2019-05-14 11:22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版囊胚长丝

许 勇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

【研究意义】长丝裂腹鱼(SchizothoraxdolichonemaHerzenstein)俗称细甲鱼,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等水域,常生活在水流湍急、水温较低、水底多砾石的宽谷河流中[1],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和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长丝裂腹鱼下颌具锐利角质,主要刮食着生硅藻和底栖动物等,其肉质细嫩、富含脂肪、味道鲜美,还是产区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酷渔滥捕、采沙淘金以及河道工程等的影响,其野生资源量显著衰退,已被西南地区多个梯级水电站列为了近期增殖放流保护鱼类,而做好其人工驯养、繁育则是增殖放流保护的前提。【前人研究进展】目前有关长丝裂腹鱼的研究报道较少,仅见人工繁殖[2]、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3]以及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4]的研究。【本研究切入点】但是尚未见长丝裂腹鱼卵的特征观察报道,也尚未见详细描述野生长丝裂腹鱼移养驯化、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完整进程的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试验通过收集野生长丝裂腹鱼驯养至性成熟,并对其人工催产、成熟卵及受精卵特征和胚胎发育进程进行连续地观察和描述,旨在为长丝裂腹鱼的增殖放流保护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野生亲鱼收集与驯化

2012年11月,锦屏一级水电站下闸蓄水期间通过网捕收集雅砻江野生长丝裂腹鱼百余尾,大小各异,运至锦屏·官地鱼类增殖放流站(海拔高程1658 m)专池暂养(15 m×5 m×1 m,水深0.6 m),调节水温后浸泡消毒,加盖防跳网,定期泼洒消毒以防疾病。1周后在暂养池中可放入已驯化好的短须裂腹鱼种30~50尾(200~300 g)。约1月左右适应养殖环境后,转入仿生态环道式亲鱼池中培育(面积446 m2,宽4 m,水深1.5 m)流水养殖(全年水温5~20.8 ℃,平均水温13.2 ℃,平均流速0.054 m/s)。驯化前期采用蚯蚓诱食,逐渐投喂不同比例(由少至多)的蚯蚓和配合饲料的混合饵料(2次/d),配合饲料选择蛋白含量为35 %的浮性饲料,繁殖季节前2~3月可增加投喂动物性饵料(如蚯蚓、黄粉虫)和维生素E,促进性腺发育。

1.2 人工催产与孵化

2016年3月初,检查发现长丝裂腹鱼成熟雌雄亲鱼性腺发育良好,可以进行人工催产。3月6日19:00,挑选体质健壮的雌鱼3尾(1.65~2.10 kg)、雄鱼6尾(1.15~1.65 kg)进行人工试催产,激素选择LHRH-A2(15 ug/kg)+PG(1.2 mg/kg)+HCG(1000 IU/kg),采取胸鳍基部一次性注射,雄鱼注射剂量减半。注射后亲鱼均放入水温15 ℃的催产池中流水刺激促产。3月8日18:30,亲鱼相互追逐明显,检查发现雌鱼均可人工采卵,随即使用80 mg/L MS-222进行麻醉,麻醉后立即实施人工采卵和干法授精,产后亲鱼放入微流的清水中苏醒,受精卵均匀平铺于孵化框(70 cm×50 cm×40 cm)中微流水(水温10.8±0.8 ℃)孵化。

1.3 观察工具与方法

人工采卵后随机选取每尾雌鱼所产成熟卵各30粒,干法受精后每隔0.5~1 h随机选取受精卵30粒作为样本,使用Leica显微镜、Olympus SZ61解剖镜对成熟卵及受精卵胚胎发育进行观察,使用Sony数码相机、Olympus拍照系统对各阶段形态进行连续拍照,并使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卵径。同时记录发育时间,发育时间以50 %以上进入该阶段为准。使用Adobe Photoshop CS5软件处理获得照片以突出胚胎发育各阶段的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工驯养与繁殖

野生长丝裂腹鱼较易驯养,且能被短须裂腹鱼带动摄食,并逐渐摄食配合饲料。转入暂养池初期,两种鱼群分散,后逐渐集中;鱼群喜阴避阳,多栖息于环道式亲鱼池中弧形处的水底,随着阳光照射始终躲避在池中背光侧,仅在投喂时才蹿至水面抢食,且迅速下潜返回。

经人工驯养后,长丝裂腹鱼性腺能发育成熟,并可正常进入繁殖期。成熟雌鱼腹部膨大而柔软,卵巢轮廓较明显,泄殖孔突出,但不明显;成熟雄鱼吻端珠星明显,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且入水即散。人工催产效应时间为47.5 h,获卵26 988粒,其中受精卵20 340粒,受精率为75.37 %,出苗13 941尾,平均孵化率为68.54 %。

2.2 成熟卵及受精卵

长丝裂腹鱼成熟卵的外观呈圆球形,浅黄色,微粘性,卵径大小范围为2.34~3.60 mm,平均卵径为(2.88±0.29)mm。受精后卵膜开始吸水膨胀成为沉性卵,卵粒变得圆润饱满,2 h后平均卵径为(4.06±0.16) mm,卵径大小范围为3.52~4.48 mm,具体详见表1。

2.3 胚胎发育

在水温(10.8±0.8)℃下,长丝裂腹鱼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历时204 h 25 min。根据胚胎发育的各阶段变化和特征,分为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

表1 长丝裂腹鱼的成熟卵及受精卵卵径

各阶段主要胚胎发育时期、特征及图片形态如下:

胚胎隆起:受精后3 h 45 min,受精卵动物极隆起形成胚盘(图版I A)。

卵裂期:受精后5 h 20 min,胚盘第一次分裂形成2细胞;之后胚盘细胞继续分裂,分别于受精后7 h 30 min、9 h 15 min、11 h、14 h 55 min、19 h 30 min依次形成4、8、16、32、64细胞;22 h 5 min时进入卵裂后期,此时细胞相互堆叠成桑葚状(图版I B~D)。

囊胚期:受精后25 h 20 min,细胞持续分裂变小,且界限模糊不清,细胞堆叠形成的囊胚呈帽状高耸于卵黄之上,胚体进入囊胚期;31 h 40 min时囊胚向四周延展,逐渐变矮并下包卵黄;44 h 55 min时囊胚下包卵黄直至扁平,胚体即将进入原肠胚期(图版I E~G)。

原肠期:受精60 h 15 min后,细胞继续向四周延展,胚层向下包裹卵径约1/3时,胚环逐渐形成;70 h 35 min时胚层继续下包至卵径约1/2时,胚环渐渐发育成胚盾,此时期发育缓慢;78 h 45 min时胚层进一步下包至卵径约4/5时,胚盾则发育成胚体雏形(图版I H~J)。

神经胚期:受精80 h 35 min后,胚体形体由雏形逐渐发育清晰,神经板头部渐渐凸出形成隆起;84 h 25 min时神经板头部往后逐渐形成柱状脊索,胚层将卵黄体全部包裹,胚孔封闭(图版I K~L)。

器官形成期:受精97 h 15 min后,胚体中部分段开始明显,逐渐形成2~4对肌节;发育10 h 40 min后,肌节往前后相继增至5~8对,同时头部两侧形成1对肾状凸起,此为眼基;132 h 5 min时胚体往后发育并延长形成尾芽,此阶段胚体快速增长;4 h 25 min后,椭圆状听囊出现在脑泡后部;6 h 15 min后,圆形晶体出现在杯状眼囊内;166 h 25 min时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肌肉微弱的收缩;受精189 h 55 min后,心脏出现在听囊下方、卵黄囊上方,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心跳,此时血管并未形成(图版I M~S)。

出膜期:受精204 h 25 min后,胚胎进入出膜期,此时胚胎在膜内无节律地快速翻转或旋转运动,此时囊黄上已有血管形成,可以看到红色血细胞。随着卵膜软化,胚胎头部或尾部先冲破卵膜,胚胎继续摆动、旋转、翻转使开口变大,直至仔鱼弹出(图版I T)。

初孵仔鱼: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全长平均为(10.25±0.26) mm,眼晶体中无色素,头部弯曲紧贴卵黄囊(图I-N)。1 d后眼晶体中色素明显,头下颌部与卵黄囊逐渐分离,头部渐与背部平齐,尾部明显上翘(图版I U~V)。

3 讨 论

3.1 长丝裂腹鱼的驯养繁殖

长丝裂腹鱼的野生习性决定了其应在流水环境中进行人工驯养,本试验采用仿生态环道式亲鱼池培育,池底铺设泥沙砾石,水质良好、水流速度较大,充分模拟其生活的自然环境。利用同江段短须裂腹鱼和长丝裂腹鱼的习性基本相似,在驯养野生长丝裂腹鱼时可同已驯化好的短须裂腹鱼混养,能较好地带动长丝裂腹鱼摄食,并随生长发育至性腺成熟。从繁殖期亲鱼第二性征看,雌鱼的生殖孔红润突出不显著,明显不如站内短须裂腹鱼雌鱼的性征表现,但挤压腹部却有卵粒流出,这说明长丝裂腹鱼雌鱼的性征表现可能本就不明显,但也有可能与亲鱼培育的不好、怀卵量少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从雌鱼产卵量看,随着年龄、体长和体重的增加,雌鱼的繁殖力、成熟系数也明显增加,故在亲鱼挑选时应尽可能选择大龄雌鱼开展人工繁殖,以期获得量大、质优的卵子,不足的是本实验暂未对产卵的雌鱼年龄进行鉴定,故而长丝裂腹鱼年龄与繁殖力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长丝裂腹鱼的受精卵特性

裂腹鱼主要生活在高海拔、低水温、急水流且营养物资较贫乏的青藏高原水域中,性成熟较迟、繁殖力较低,其受精卵也已进化出与高原地区相适应的特性,卵黄色,粒径较大(一般2.5~3.0 mm),且有毒性[5],以此来保证物种的延续性。由表2可知,长丝裂腹鱼成熟卵和吸水膨胀后的卵径大于裂尻鱼亚属(RacomaMcClelland)的伊犁裂腹鱼、小裂腹鱼、塔里木裂腹鱼、云南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和同裂腹鱼亚属(SchizothoraxHeckel)的昆明裂腹鱼、光唇裂腹鱼,与裂尻鱼亚属的拉萨裂腹鱼和同亚属的异齿裂腹鱼、短须裂腹鱼和细鳞裂腹鱼相近,但比同亚属的齐口裂腹鱼稍小。可见长丝裂腹鱼卵在裂腹鱼中属大型卵子,这虽降低了繁殖力,但大卵包含了更多内源性营养物,孵化时可顺利度过低水温环境,仔鱼的消化运动器官能发育得较为完善,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更有利于仔鱼初次摄食、生长、避敌并提高成活率。本实验长丝裂腹鱼的卵径大小不一,这与鱼的年龄以及营养积累等有关。

3.3 长丝裂腹鱼的胚胎发育特性

长丝裂腹鱼的胚胎发育时序与西南地区的其它裂腹鱼基本一致,具有种的特异性,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器官发育阶段,长丝裂腹鱼的眼基于肌节之后出现,与昆明裂腹鱼、光唇裂腹鱼、四川裂腹鱼、细鳞裂腹鱼和短须裂腹鱼保持一致,但与齐口裂腹鱼相反;听囊于尾芽形成之后出现,与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一致,但与齐口裂腹鱼和短须裂腹鱼[15]相反,而细鳞裂腹鱼的则于晶体形成之后才出现;肌肉效应期出现于听囊、晶体之后,与光唇裂腹鱼和细鳞裂腹鱼一致,但与四川裂腹鱼、短须裂腹鱼和齐口裂腹鱼的出现于听囊和晶体之间不同。胚胎特性的差异可能是这几种裂腹鱼各自长期适应环境和进化选择的结果,目的在于感觉和运动器官尽可能优先发育完善,提高仔鱼躲避敌害和捕食饵料的成功率,以便尽早增强仔鱼适应环境的能力。

A.胚盘隆起;B.4细胞期;C.16细胞期;D.64细胞期;E.囊胚早期;F.囊胚中期;G.囊胚晚期;H.原肠早期;I.原肠中期;J.原肠晚期;K.神经胚期;L.胚孔封闭期;M.肌节出现期;N.眼基出现期;O.尾芽期;P.听囊期;Q.晶体出现期;R.肌肉效应期;S.心脏出现期;T.出膜前期;U.初孵仔鱼;V.1日龄仔鱼图版I 长丝裂腹鱼的胚胎发育Plate I The embryo development process ofS.dolichonema

表2 13种裂腹鱼的成熟卵径和吸水膨胀后卵径比较

猜你喜欢
图版囊胚长丝
日本2022年3月的化纤生产与库存概况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质量囊胚冷冻复苏移植周期妊娠结局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PLA长丝成网水刺缠结系数和水针能量的研究
长丝织造装备迈向高速智能化
非优质囊胚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移植价值的研究
RapidWarm Blast玻璃化解冻液对囊胚复苏的效果观察
冻融周期不同囊胚移植策略的临床结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