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和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融合的实践

2019-05-13 15:47王倩倩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知识点学科科学

王倩倩

【摘要】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将小学科学教学与数学学习资源予以有效融合,让学生扎实掌握与熟练运用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更是开展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有力抓手。小学数学在科学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自然现象的计算、测量、制表、作图,以及运用数学语言去描述或是解释图表。假如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与测量数据只是做一个大致性的认知了解,必然无法实现开展科学此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与探究目的。为此,把数学学习资源运用至科学探究学习中,方能促使科学的探究与学习更严谨与更精确。

【关键词】小学科学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融合实践分析一、小学科学与数学的联系

1.课标方面

通过细心研读,对比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二者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均有不少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例如,在教学目标上,小学科学与数学都重视培养学生从现实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主张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角度去审视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授课时,两门学科都会运用简单的测量仪器对物体的长、宽、高等基本信息进行测量,并运用适当的度量单位进行记录;在教学中都会运用到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表达形式来对物体进行位置表达;在学生掌握知识点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通常要求学生以图表、概念图等形式将所得到的图形信息记录出来,将数据进行有效的表达。

2.教材方面

将青岛版小学科学与人教版小学数学二门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对比,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也存在不少的联系。例如,三年级下册科学的《指南针》与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位置与方向》的联系;三年级上册科学中的气温、降水量的统计与四年级上数学的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吃什么》单元的内容与四年级下册数学的《营养午餐》,等等。

二、小学科学与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融合的对策建议

在教学中将两门学科进行融合,只凭借一科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为此就需要两科教师通力合作,将教学经验、教材等分享。小学科学与数学在课堂教学上都呈现各不相同的特点,为此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合,避免生搬硬套适得其反,在经过教学实践后归纳出以下几个方法。

1.课堂时长的调整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不断的实践探索,在教学时选用较长时间(60分钟)的“大课时”作为小学科学与数学的融合教学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与掌握知识,并将其整合吸收,通过情境深入开展教学,使学生提升兴趣的同时又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科学实践操作,即能完成练习、又能将质疑得以解决,使兴趣提升的同时不会因时间不足而适得其反。

2.教学进度的调整

从上述的举例可见,小学科学与数学之间有许多知识点是关联的,然而学科不一样教授顺序与教学进度也不一样,因此适当契机下,可以予以适度调整。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中,《指南针》这课的教学时,发现本课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认识掌握指南针是准确测量方位的仪器,是根据磁铁可指南北的性质制作而成,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历史、使用方法、制作方法、作用,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恰巧同学期中,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中的学习正好能与《指南针》联系上,学生可借此将二者予以有效融合,扎实掌握对应的知识点。

因此,任科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合理调整一下教学进度,把“游戏里的科学”单元的与《指南针》相关的学习移到前面学习,将《指南针》和《位置与方向》予以进行融合学习,致力于实现小学科学与数学学习资源的优势互补,便于二者之间关联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

3.备课与教学的共同协作

依据此种教学方式,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将两门学科以最好的形式进行融合,对于教材内容能够融合教学的知识点,两门学科教师要共同对教材进行研读,创建融合的教材进行备课。

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由一门学科教师独立开展整节课教学,也可由两门学科教师共同对学科融合知识点进行教学。经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总结出,融合教学中由两学科教师共同开展的教学活动效果极为突出。教师虽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加深职业素养,但较短的知识扩充阶段仍然无法达到对自己主修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学不够灵活;为此,采用两门学科教师共同开展融合知识点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最为理想的模式。

三、小学科学与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融合的实践探析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指出:“科学不应被认为是独立的学科,其与任何一门学科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应将其与其他知识进行融合、扩展知识层面,以更多的知识扩充科学素养、以科学来填充其他学科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来掌握知识,学会用科学爱科学。”为此,就突出小学科学这一学科的开放性、延展性、包容性。如此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提升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知识,提升自身软实力。

面对学科间的彼此融合,仅凭一位科学教师是无法充分实现的。为此,需要学科教师间开展合作,从沟通交流等方式中将学科间的融合方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资源等以最短的实践联系到一起。要将小学科学与数学有效的進行整合,就要求两门学科教师间实现有效的密切合作,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有效的扩展并极大地节省时间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三年级数学下册涉及平均数的教学,由于平均数这个知识点较具抽象性,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易于理解。而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小车的运动》中,在研究“小车的运动”的对应实验中,通过一次实验便可得知“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就越快”的结论,但是一次性的实验结果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必须历经重复性实验。学生通过反复实验,不但可以深刻认知“平均数”的抽象意义,同时也获知了准确性高的科学结论,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意识。小学科学与数学学习资源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以“平均数”与“小车的运动”为例:

教师提问:从实验看出,小车在拉力作用下便会运动起来,那么它运动速度的快慢与什么因素相关?同学们可以尝试预测一下吗?

学生预测:拉力、载重、摩擦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很棒,所提的这些因素确实都是影响小车运动速度快慢的因素,然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对它们展开重复性的详细实验,为此我需要同学们选择一下。

引导探究:教师指引学生设计小车爬坡或爬桥的实验,将钩码当作小车运动的拉力,通过改变钩码数量,进而改变拉力。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让各个实验小组各自汇报结果。教师继续提问:“根据汇报结果,各个小组的结果均不相同,应当选用哪组结果作为实验记录呢”经过激烈讨论,小组之间谁也不能更有理由说服谁,并且也无法做出取舍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一致同意用他们各组实验的平均数作为最终实验记录最适合与最公平,从而认识与学习到“平均数”的内在含义。

四、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与数学学习资源的有效融合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地把数学当作一种辅助工具,而是科学地将数学学习资源完美地融合进科学教学中,推动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良.小学科学和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融合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3,(03) :52.

[2]陈莹.学习资源有效融合促进小学生数学与科技素养形成的思考与实践[J].都市家教,2017,(05) :65.

猜你喜欢
知识点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