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佳鑫 曹希绅 何全
摘 要:铸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我国铸造行业目前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弱、能耗物耗高及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文章提出实现中国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即培育区域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实行行业准入、树标杆、促发展,实施“上、下游”产业协同、共谋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推进铸造产业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铸造行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中国铸造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温平(2017)指出,铸造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2017年我国铸件总产量达4940万吨,已连续17年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铸造业大国。然而,我国铸造行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铸件质量不稳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等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铸造行业面临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能源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大的压力,也面临来自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兴起、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加速等所带来的压力。我国政府正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此背景下,我国铸造行业从“十二五”开始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我国铸造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从已有的论文中可以归纳出目前我国铸造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1)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铸造行业企业数量多、平均规模小,铸造企业分布分散, 导致集聚效应难以显现;多数企业不具备经济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不高;铸件品质不高,以中低端为主。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难度大。等温淬火球铁等新一代球铁和蠕墨铸铁是目前发达国家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而我国差距明显。2012年美国的球铁/灰铁产量比值是1.04,我国只有0.54;德国、日本的球铁/铸钢产量比值分别是7.5和6.4,我国只有2.0.
(3)能耗高污染大,循环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短板。据有关的数据统计,我国机械产品消耗的一次性能源占全国总能源消耗的 65%,而铸造行业的工序能耗又占机械产品工序能耗的 25%~30%。21 世纪初的资料显示,日、德、美、英诸国生产 1 t 铸件的平均能耗分 别 为 334、356、364 和 536 kgce,而在我国,每生产 1 t 铸件平均耗能830 kgce,且能源利用率仅 17%,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能耗高,其废弃物也成为更大的问题,缺少综合利用,使得铸造业成为污染大户,在现实情况下面临的生存困难。
(4)高素质人才匮乏,创新水平低。汤宗成、孙述全、项宁(2012)认为,目前中国铸造产业不缺少人,而是缺乏领军型的高端铸造人才。高校铸造专业学制越来越短,铸造生产实践的实质技术难于在教材中体现。王再友、谈淑咏等(2014)认为,铸造行业不仅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分布不合理问题,而且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唐奇(2015)从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铸造行业人才建设不足的现状:一是在高校层面,我国的高等院校将原有的铸造、锻压、焊接专业整合为现在的材料成型专业,导致从事铸造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大幅下降;二是在企业层面,由于铸造业培训所需的投入大,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员工的培训不到位;三是在行业层面,由于铸造行业自身人员待遇低,所以人员流动性大。
二、加快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为实现转型升级需要。
(1)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区域铸造业高地,引领发展。以产业聚集的形式抱团求发展,形成聚集优势。一是可以提高地区的竞争力。集群内企业既有专业化分工,又有联合与合作,互助互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从而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可以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集群内由于空间接近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企业间密切的合作,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流动与扩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流动传播与扩散。这种学习、竞争的区域环境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产业集群内企业专业化分工,可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四是可以形成特殊的区位品牌。企业通过产业集群,使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和广告宣传投入,利用群体效益,容易形成“区位品牌”,从而使所有企业受益。
与此同时,引进高档铸造机械,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延长产业链;注重产品专利、品牌的开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内外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实施机器换人,大力推进铸造企业智能制造,推进增材制造与传统铸造融合创新技术发展。培育绿色铸造、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不同类型的标杆示范企业、示范工程、示范工业园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
(2)实施行業准入,促进行业结构优化,树标杆、学先进、促发展。包括扶持、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铸造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百强企业和“专精新特”优势中小企业,通过龙头骨干企业带领行业企业共同发展;推进优质铸件、原辅材料、铸造装备、铸造模具等相关领域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
(3)实施“上、下游”产业协同,共谋循环经济发展。铸造行业是消耗能源的重点行业,也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主要表现为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相当多铸造企业没有配备有效的旧砂再生回用设施,大量废砂、废渣作为一般垃圾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较低;末端治理设备配备不足;工艺装备和生产技术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普通铸件产品产能过剩,高精度、高性能铸件难以生产;总体生产规模大,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总量大。
以节能降耗减本治污、再生就业、发展增效为目标。从加快建设节约型企业入手,降低成本,杜绝浪费;从污染治理入手,把污染治理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将循环经济的原理和原则渗透到铸造业的全过程;大力开发、推广生态材料;采用鑄造行业高新技术;推广运用先进的试验设计方法;走整合、集群发展之路。通过企业内部自身,行业内产业链环节贯通和行业外合作共生等资源循环利用形式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铸造产业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面对现实的人才总体水平和结构性的差异,在产业创新方面,商小虎(2013)认为,首先,我国装备行业应该培育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装备龙头企业、优化和下游装备用户的创新协同机制,从而实现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工艺水平和装备工业的创新能力。其次,鼓励装备产业集群创新,缄默知识溢出、创新环境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动力机制。其三,活跃的创业风险投资和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创新资源向优秀企业聚集,是提升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基本要素和强大推动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专家指出,一是制定组合教学大纲;二是组织全国千人高层人才团队,完成编制6年制组合创新系列教材;三是利用铸造学会、铸造协会,全力配合教育部、工信部、发改委搭建人才培养组织框架;四是最大限度把中国在铸造工程、模具设计、快速铸造技术、材料工程应用成果融入系列组合教材之中;五是建议中国铸造行业的高层次学者、专家,实施知识扩容计划,融合现代多门学科知识于铸造行业。张亚楠(2017)认为在铸造产业向高端转型的背景下,应当以工匠精神和工匠气质为切入点,重塑高端的铸造产品设计理念和工艺美学,将工匠气质应用于当代铸造产品设计中。具体的措施包括:企业层面要围绕“工匠气质”实施教育培训和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学校层面要加强对铸造专业学生的“工匠气质”通识教育的力度。马军(2017)认为,政府应该引导支持专业人员去培养传统的铸造产业人才,并考虑建立相关的认证机构;高校层面在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贴近铸造行业实际情况;产业层面则应当积极吸纳创新人才,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资助和便利,并完善用人机制。林波、王伟春等(2016)认为,铸造行业应加强研发投入,构建技术研发和检测平台;制定人才政策,加强技能培训;以创新为导向鼓励企业整治提升。王再友、谈淑咏等(2014)从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和用人机制出发,提出了铸造产业人才发展的三项对策:一是制订铸造行业人才标准,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二是深化校企融合办学模式,构建行业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完善铸造行业用人机制,建立社会化资格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 温平.打好攻坚战,加快推进铸造业转型升级[N].中国工业报,2017年/8月/15日/第008 版,铸造特刊.
[2] 汤宗成,刘嘉.和谐铸造、创新未来——探索未来十年铸业发展理念与措施[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1(04):52-56.
[3] 王再友,谈淑咏,柳秉毅,等.中国铸造行业人才问题分析及对策[J].铸造技术,2014,35(12):2996-2997.
[4] 唐奇,扬大壮.铸造人才培养对我国“绿色铸造”的产业创新的影响[C]//2015(第25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重庆市:重庆铸造行业协会,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2015:38-39.
[5] 林波,王伟春,王瑞权.浙江省铸造产业现状及人才情况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2): 95-96.
[6] 马军.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河南铸造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C]//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香港:香港康健医药有限公司,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382.
[7] 张亚楠.对工匠气质在当代铸造产品设计中的认识[C] //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香港:香港康健医药有限公司,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415.
[8] 范国升.泊头铸造铸辉煌——河北省泊头市质监局服务当地铸造产业提档升级侧记[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01):46.
[9]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市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J].宁波节能,2014(02):25-28.
[10] 国际铸业网.山西出台政策,谋划由铸造大省向铸造强省转变[J].铸造技术,2013,34(05):663.
[11] 宁波日报.宁波市7月1日起对落后铸造企业实施差别电价[J].铸造,2014,63(08):805.
[12] 梅媛.转型升级背景下铸造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C]//2017冶金企业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香港:香港东南冶金矿产有限公司,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120.
作者简介:白佳鑫(1986.06- ),女,河北邯郸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资源产业经济。
*通讯作者:曹希绅(1963.01- ),男,博士,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矿政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