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创新

2019-05-13 10:25郭凯牛健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与时俱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

郭凯 牛健峰

摘 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政策和方案,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提供了长期有效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和理解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思想内涵和理念创新,与时俱进的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创新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与此同时,对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也产生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的发展来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一、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一)党的十七大之前关于生态文明的认识

我国从上世纪末就开始主动关注生态问题,意识到生态环境对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1994年,我国出台关于环境保护的白皮书,并提出我国一系列政策的制订与推行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1995年,可持續发展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退耕还林政策就是当时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实施的。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战略提出

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生态文明”这一关键词。这说明我党进一步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树立良性的发展理念,转变过去发展不注重环境效益的错误做法。是否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老百姓幸福度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这不仅是广大人民的心理诉求,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担当。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念的思想内涵

(一)新时代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和特点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并形成重要的理论体系。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要努力达到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要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命共同体。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全球性。在过去五年的工作中,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我国不仅努力解决国内问题,更积极主动地为国际上各种问题出谋划策,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领者。

(2)系统性。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所以,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在当下中国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也提出了一系列系统的方法和举措。

(3)需求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中国人民的需求也变为对于美好生态环境向往和希望自然环境有日新月异的改善。

(二)新时代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要求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则是我国发展史上一次深刻变革。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清楚新时代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要求。

(1)经济发展方面。在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人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征服了自然,为自己夺取了源源不断的资源,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可当进入生态文明之后,这样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的发展。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使经济活动遵循自然规律,使“绿色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把经济和生态相结合,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动力。这是我国在经济方面对于生态环境的内涵要求。

(2)政策方面。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颁布实施。我国从制度的层面对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为实现更好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对现有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设定诸多国家机构来管理环境事务,并通过法制手段对其进行规范,将人与自然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3)文化建设方面。我国古代就有诸多保护自然的观点,例如:天人合一等,恩格斯曾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把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提到了更高的层次并在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展现出来。全社会开始广泛宣传并要求民众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推进形成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创新理念融入到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十九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重要位置。

(一)加快构建“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美丽中国”一词首次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努力方向。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在今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会越来越重要,而“美丽中国”建设也成为从2020年到2035年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这不仅丰富了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我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创新。相比过去,我国将用更积极紧迫的心态去实现生态强国的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用更大力度、下更大决心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逐渐繁荣强盛的祖国注入更多“美丽”的力量。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尽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加,这是我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最好诠释。

(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在十九大报告振奋人心的号召下,我国形成了更全面、更有深度、更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从价值、理念层面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积极的、正确的观念可以有效的引导行动。在全社会都树立起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就会激发人民群众的关于这一方面的意识,引导大家积极采取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这样就会在全社会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需要。我国经过这些年环境污染的教训,提出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坚信和贯彻落实“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为我国打造出比以往更蓝的天、更绿的山、更清的水的优美生态环境。

(三)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过去对自然的错误态度。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多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只有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是真正的、实践的人;社会也是人的社会,脱离了人的社会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是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利用正确的实践观,从根本上认识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存在的尖锐问题,努力建立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的同时,不要忽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学会爱护自然。中国共产党对生态、对自然、对人于自然关系的关注在十九大报告中彰显出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而对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提供了极大的创新。我们要积极践行绿色理念,坚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7.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

[6] 习近平.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J].求是,2003(13):42-44.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作者简介:郭凯(1994- ),男,汉族,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牛健峰(1996- ),男,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与时俱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