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获得感”测评体系的研制

2019-05-13 11:30胡慢华高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测评获得感

胡慢华 高峰

【摘要】  高職思政 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和本质,不是给予学生具体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突出三观教育和对人的引导。因此,测评学生以主观体验、情感感受和行为意愿为主的“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合理设定调查问卷,对180名高职学生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调整,形成正式的高职思政课“获得感”测评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理论构思合理,操作具有良好的效度,可以作为高职思政课“获得感”的测评工具。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获得感 测评

一、测评体系研究的背景

自2015年习总书记提出了“获得感”的概念以来,教育领域也在热议学生的“获得感”,这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念、内容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学生的“获得感”是学生在接受教育之中和之后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应,它所表达的是学生的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以学生获得感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验收标准,让课堂教学改革吸纳学生的参与,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这无疑对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获得感,要让高校思政课真正服务于学生,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这一要求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指明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专业技能。但是,高职思政课程的重要意义和本质恰恰又不是给予学生具体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突出三观教育和对人的引导。换句话说,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获得”和“获得感”是具体的且容易考量,而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的主观体验和情感感受(固然里面仍有具体的知识性和技能性内容)。鉴于对思政课程“获得感”的测评困难,目前很多学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评价方式仍以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为主,比如期末考试。长期以往,思政教师对授课效果自己心里没底,学生也逐渐对思政课程弱视甚至忽视。究其根源,就是缺乏对思政课程学生“获得感”的测评方法研究。以理性和科学的方法对思政课程的“获得感”进行测评,可以让思政教育回归其教育本质上来。

二、“获得感”测评体系的总体构成

研究构建高职思政课程获得感测评体系应该遵循可行性原则、系统全面原则、客观原则、导向原则。

经研究,测评体系的呈现形式以测评表的形式,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评价内容和获得感赋分。这样搭建的框架结构可以让测评人员条目清晰,便于阅读和分类量化赋分。

通过研究现有文献对高职思政课程获得感的内涵和意蕴解读,提炼其共同思路与思维,并进行专家访谈和专题会讨论后,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对高职思政课程获得感的评价集中表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获得感,亦即显性呈现,如知识获得、技能提升等;

(2)主观获得感,亦即隐性呈现,如心理感受、价值认同等。

在将上述两方面定为一级指标后,课题组通过对本校样本班级的观察和深入研究,组织老师和班主任、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确定二级指标,收集具体评价内容,将定性的描述量化和可操作化,是本研究最慎重的环节。

获得感的二级指标初定为五个方面:(1)知识之所“得”;(2)技能之所“长”;(3)心理之所“感”;(4)思想之所“悟”;(5)行为之所“愿”。这五个方面涉及到客观和主观的获得,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与情感、行为以及学习过程,构成了学生获得感的五个基本维度。

需要指出的是,这五个维度指标的变化不一定完全是思政课一门课程促成的,一定程度受学校综合育人体系的影响,但思政课的教学,能在这几个维度方面有显著影响。

三、思政课“获得感”测评指标体系研制过程

(一)问卷初稿编制与调查

根据上述理论构思,围绕知识之“得”、技能之“长”、心理之“感”、思想之“悟”、行为之“愿”五个维度编制调查问卷初稿,共由28个问题组成,问卷以5级制李克特等级量表的形式呈现。

笔者在所在学院2017级20个班级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依据填写问卷(该课程由同一教师授课)。发放问卷200份,实收197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

收集问卷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形成正式的思政课学生“获得感”测评体系。

(二)研制结果分析

1.第一次因素分析结果

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测试表明,本研究的KMO球型检验值为0.928,适合做因素分析。

共性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问卷初稿中28道题的共同性初始值为1.0,萃取值最大的为0.743,最小的为0.43,这说明题目重要性较高。

(1)解释总变异量:数据表明,问卷调查表由5个主要因素组成。

(2)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因子旋转。按因素负荷0.4为标准进行取舍,分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因素5题目数量只有一题,题量偏小,将其删去。

2.第二次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第一次因素分析结果,删除因素5对应的题号后,再进行第二次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1)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KMO球型检验值高达0.931。

(2)解释总变异量:数据表明,问卷调查表由4个主要因素组成。

(3)分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发现学生对预设的前两个维度:知识之“得”、技能之“长”两方面的获得感认知具有同质性。因此,在研究中将预设的五个维度整合为四个维度,四种成分分别命名为:知识之“得”(包含技能性的知识)、心理之“感”、思想之“悟”、行为之“愿”四个维度。并重新编号形成正式的高职思政课获得感测评表,见附表。

3.效度分析

(1)问卷调查表各题的效度分析。统计分析数据表明,调查表每道题的效度系数(Alpha系数)都达到0.9以上,能满足研究者测验的要求。

(2)调查表总体效度分析。调查总人数为180人,调查问卷表为27个问题,调查的总体效度系数(Alpha系数)为0.939。数据表明,该问卷是有效的调查问卷。

四、研制结果讨论与操作验证

统计分析表明,本研究设计的“获得感”测评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项目组将该测评表运用于样本班级的教学中,以验证其可操作性。验证的具体方法是围绕样本班级,并获得学生代表的评价。验证表明,对同一教师的授课评价趋于一致,说明该测评表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作为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的适用工具。

在今后进一步的 研究中,将会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继续优化测评体系,进一步提高测评表的效度、信度,使之更加完善;并进一步对各维度的指标进行权重分配。

该研究为高职思政课程获得感测评研究提供一个范本和有益的借鉴,也一定程度能达到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创新教学策略和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邵雅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3).

[2]黄文艳.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学实践研究,2015,(02).

[3]任少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

[4]孙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及其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2011,(S1).

[5]张梦皙.学生获得感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17,(11).

[6]刘婷.基于学生获得感视角对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调查研究[N].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7,(19).

[7]王克.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N].五邑大学学报,2009-08-11(3).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测评获得感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测评一款LED成像灯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