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与遵循

2019-05-13 01:35高岩
北方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世俗化现代性传统文化

高岩

摘要:西方唯美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此时的欧洲一片混乱,人民彷徨迷茫,精神颓废,甚至觉得活着只是为了死亡。艺术成为了唯一的寄托,他们认为只有艺术才能得到共同的话语,企图摆脱传统的羁绊,这种唯美主义批评看似与传统相悖,但实际上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传统文学中原本就含有唯美主义这一色彩,传统的观念也影响着唯美主义批评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关键词:唯美主义;世俗化;现代性;传统文化

唯美主义是一种思想潮流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起源于十九世纪,那时已经初步具有了现代化意识。“为艺术而艺术”贯穿了唯美主义的所有理论,不遵循大众、有独立的思想和想法所有的这些构成都体现了唯美主义的现代化。正是因此学术界都认为唯美主义批评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鸿沟。但是仔细思考分析其实唯美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背离但也有联系。本文对唯美主义批评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浅析。

一、传统文学中存在的唯美主义

审美、认知、行为是依据人的心理活动来划分的三个概念,“美”被认为只是纯粹的形式。十八世纪康德提出了审美活动独立性的观念,文学自律也正是来自于康德的这一理论。但是只把美当成一种纯粹的形式的话,那么西方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唯美主义因素。唯美主义观念在西方传统文学中已经源远流长了。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中世纪经院派学者们谈到美,大半都认为美只在形式上,很少有人结合到内容意义来讨论美。其实早在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晚期唯美主义已经初见了端倪,从已有的历史来看,毕哥拉斯学派是最早探究文学问题的,正是毕哥拉斯学派把美归结为形式范畴,据已有资料记载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本哲学命题是:数的要素即万物的要素,而全宇宙也是一数,并应是一个乐调。毕哥拉斯学派为之后的美学研究指出一条方向导致后来的美学发展把美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后把美归结为抽象的理念。但是这一抽象在现实中又表现为纯粹的形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洛丁、奥古斯丁、托马斯等都是这类文学代表。每个人对此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波德莱尔认为文字创作是高尚的它可以净化一切恶,可以将丑转化成美,它是可以生成美的;而福楼拜认为美的核心是形式;而柏拉图则是一个功利主义者包括对艺术,他认为艺术就应该是有用的,艺术与美在柏拉图眼中是不一致的,柏拉图将其区别开来。亚里士多德则比较多变,在不同的领域他有着不同的主张,比如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觉得美即善,但有时候却又坚持说美与善是有区别的。

其实早在中世纪的美学就存在着一些具有唯美主义的想法,但是单单靠着以上的调查和分析亦可以基本认为,唯美主义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新奇的事物,它是早就存在的一种美学理念,亦或者可以说促生唯美主义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唯美主义在西方文明时期就已经产生,并在后期大量存在。

二、传统文化与唯美主义批评

唯美主义看似难以理解但如果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其实它的世俗化非常强。它源于西方文明体系崩塌之际,其文学是对当时社会变动的一种迅速反应。它产生于西方宗教文化体系的急剧崩溃之际,当时的文学可以说是对当时动荡社会做出的一种迅捷反应。按照一般的思维推理,文学建构必须符合一元逻辑,但是英国唯美主义批评家,他们认为艺术就是生活的目的。

唯美主义认为艺术是全部,它可以填满精神上的空虚,这是时代造成的结果,就是因为有了唯美主义,当时因为宗教信仰消解而空缺的人得到了生活指导,被赋予了生活全新的意义。

三、传统文化的固有观念与唯美主义批评

唯美主义除了受到西方的“整一”观念的影响,还受到了中国“道”的观念的影响。根据这个,所谓的“上帝”、“理念”、“道”它们在现实中一切意义的存在,是永恒不分时间与地域差距的存在,而现实生活与唯美主义刚好相反,它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上帝与天堂是不存在的,但人类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人类需要自己创造一个想要的世界,一个文学的世界。

唯美主義是一种现代化的存在,具有现代性思维,它兴盛时期,宗教正处于颓废时期,此时的唯美主义批评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和超时间超感官的存在,他们只相信感官与时间的存在。因此,唯美主义批评家拯救与超越现实只能在感官与时间的一维上。就是在这样的现实处境下,唯美主义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征途,尝试在时间上通过丰富感官来达到超越现实的目的。

还存在另外的问题是,唯美主义批评将整个人类置于感官和时间之中。唯美主义批评主张文学自律,文学艺术与现实的异在性,目的在于通过创新文学艺术来磨砺人的内心,开阔人们的眼界,从而加强人类对知觉经验的开拓与丰富。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与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西方文化“整一”和中国传统“道”的理念对唯美主义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无论是影响还是吸收,总的来说“整一”和“道”对唯美主义所起的作用对人类的内心和灵魂有很大的触动,触动了唯美主义探索的起点,但是却没有给出特定途径,所以在这条路上涌现出了很多的路径。

参考文献:

[1]赖大仁,屈冬.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审美转向中的一个特例——哈罗德·布鲁姆新审美批评探析[J].学习与探索,2016(05):130-134.

[2]杜吉刚.现代性诗学的两极唯美主义与实证主义、自然主义诗学[J].湖南社会科学,2009(06):143-148.

[3]杜吉刚.拯救现世人生——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05):1-5.

猜你喜欢
世俗化现代性传统文化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19世纪中晚期英国基督教世俗化原因初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解读清前期西藏世俗掌政人物传记世俗化倾向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论鸠摩罗什形象的世俗化演变
浅谈唐代敦煌莫高窟菩萨造像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