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霞 廖金平
〔摘要〕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运用羞怯量表、社会技能量表和同伴提名方法对江西省南昌市某小学694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小学生羞怯感、社会技能和同伴接纳三个变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小学生羞怯水平和社会技能呈显著负相关;小学生羞怯水平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小学生社会技能与同伴接纳显著正相关;同伴接纳在社会技能和羞怯水平中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羞怯水平;社会技能;同伴接纳;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3-0010-04
一、引言
许多人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羞怯(shyness)体验。有关羞怯的跨文化研究也表明,羞怯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虽然很多学者都试图给羞怯下一个规范的定义,但由于羞怯特点的复杂性,目前对羞怯的界定还处于模糊状态。目前研究者们较认同 Henderson 在 1999 年提出的定义,他认为羞怯是指在社交情境中的不舒服,是一种对消极评估的恐惧,伴随情绪上的沮丧或抑制,会显著影响对期望活动的参与行为或者对个体和职业目标的追求行为[1-3]。
社会技能(social skills)是指社会接受的习得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有效地与他人交往的技能。Elliott 和 Gresham的CARES分类,将社会技能分为五类:合作(cooperation),指对他人的帮助,对资源的共享和对行为规则的遵守。果断(assertion),指个体与他人主动交往并对他人行为作出反应。责任(responsibility),指关注与他人沟通的行为和结果。移情(empathy),指关注他人情感和尊重他人的情感与观点。自我控制(self-control),指在冲突情境中调节与控制自我的行为。Calarella 和 Merrel将社会技能分为:同伴关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学业技能、服从技能和果断技能[4]。
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5]。同伴接纳是同伴关系中的一种,它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向结构,反映的是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6]。同伴接纳指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反映了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是社會能力的体现之一[7]。
有研究表明,羞怯水平和社会技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陈欣银等发现在儿童期,害羞、敏感行为和同伴接纳、社会技能的关系在中国儿童中呈正相关,但在加拿大儿童中却呈负相关[8-9]。国内有关小学生羞怯水平和社会技能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没有达到共识。
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究小学生羞怯水平、社会技能和同伴关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三个变量的相互关系。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西省南昌市某小学共抽取学生694名,由于每份问卷对学生进行编号,有遗漏项目的学生要求再次填写,所以回收有效问卷694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研究工具
小学生羞怯量表是武云鹏等人编制的,共有22题。采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羞怯感越高。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x2/df=1.831,CFI=0.913,RMR=0.098,TLI=0.902,RMSEA=0.049)。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6;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40[10]。
同伴接纳水平采用同伴提名对同伴接纳进行测量。要求被试说出自己在班里3个最喜欢(积极提名)和3个最不喜欢一起玩的同学(消极提名)。对每个儿童正、负提名频次分别在班级内标准化,Z正提名减去Z负提名即为同伴接纳分数。
社交技能采用徐云等人编制的教师评定问卷,请班主任根据Stephens对社会技能行为划分的四种行为技能,对同班级全体学生的社会行为进行“1~7”评定,然后将原始分数进行Z分数转换[11]。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中羞怯水平、同伴接纳水平及社会技能原始分数全部转换成班级内Z分数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生社会技能和羞怯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讨小学生社会技能与羞怯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小学生社会技能及羞怯水平做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社会技能总分及人际行为技能、自我相关行为技能、任务相关行为技能和羞怯总分及各维度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环境行为技能和自我限制呈显著负相关,但是和羞怯总分、消极评价恐惧及交往退缩相关不显著(p>0.05)。
(二)小学生社会技能和同伴接纳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讨小学生社会技能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对儿童社会技能及同伴接纳做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社会技能总分及各维度和同伴接纳呈现显著相关(p<0.05)。
(三)小学生羞怯水平和同伴接纳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讨小学生羞怯水平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对儿童羞怯水平及同伴接纳作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羞怯总分及各维度和同伴接纳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
(四)中介效应
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重复取样5000次,计算95%的置信区间没有包含0,表明中介变量同伴接纳中介效应显著。作用机制见图1。本研究中社会技能通过同伴接纳影响羞怯的间接效应属于中介效应。具体结果见表4。
(五)社会技能高、低分组的社会技能水平、同伴接纳及羞怯水平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探索社会技能对羞怯水平的影响,对社会技能得分进行从高到低排序,取排序前29.7%的作为社会技能高分组(167~206)名学生社会技能分数相同),对社会技能得分进行从低到高排序,排序前29.3%的划入社会技能低分组(161名~203名学生社会技能分数相同),对两组被试的社会技能、同伴接纳及羞怯水平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6和7。社会技能高分组与低分组在社会技能各维度、羞怯总分及各维度和同伴接纳水平上均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1)。
四、讨论与分析
(一)小学生羞怯感在性别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女生的羞怯感没有显著差异。在是否有独立房间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独立房间的学生可能各方面都需要独立自主,在与人沟通方面也需要自己更独立,可能因此学生的羞怯水平低,说明在生活中让学生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空间,可能可以降低学生的羞怯感。
(二)小学生社会技能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普遍高于男生。而在其他变量上不具有显著差异。在小学阶段,女生的自控力、注意品质较男生稍好,学习习惯优于男生。当然,由于社会文化的原因,对女生的要求更高,听话、文静、懂事,男生可能更调皮,对男生更宽容,和我们的一般印象也符合。
(三)小学生同伴接纳水平在性别及是否拥有独立房间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四)小学生羞怯感和社会技能具有显著负相关。小学生羞怯感越高,其社会技能越低。同时,社会技能在人际行为技能、自我相关行为技能、任务相关行为技能维度上与羞怯感也呈显著负相关。
(五)小学生羞怯感和同伴接纳具有显著负相关,说明小学生羞怯感越高,其同伴接纳水平越低。小学生羞怯感越高,与同伴交往越会出现交往退缩,与同伴交往出现自我限制的可能性越高,造成同伴接纳水平越低。
(六)小学生同伴接纳水平和社会技能显著相关。小学生同伴接纳水平越高,其社会技能越高。同时,社会技能在环境行为技能、人际行为技能、自我相关行为技能、任务相关行为技能维度上与同伴接纳水平也呈显著相关。同伴接纳水平越高,和同伴之间的关系越好,同伴数量也就越多,产生更多的同伴行为,因而社会技能水平也相对越高。
五、结论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本研究考察的各变量(羞怯感、社交效能和同伴接纳水平)间相关显著。其中,羞怯感与社会技能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高羞怯水平的小学生社会技能低;羞怯感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高羞怯水平的小学生同伴接纳水平越低;社会技能水平和同伴接纳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社会技能水平高的小学生,受同伴接纳程度越高。同伴接纳在社会技能与羞怯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也就是说,今后的实践研究可以从小学生的社会技能水平或者同伴关系进行干预,帮助个体发展学习社会技能,以克服严重的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困扰。
参考文献
[1]高峰强,宫瑞莹,祁冬燕,等. 小学生羞怯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J]. 心理研究,2011(1):69-75.
[2]韩磊,陈英敏,高峰强. 羞怯的多学科研究述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0(3):103-114.
[3]陈英敏,高峰强,武云鹏. Shyness:“害羞”还是“羞怯”?——基于概念与词源学的分析[J]. 心理科学,2013,36(2):501-505.
[4]徐云. 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5]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邹泓.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3):55-59.
[7]潘苗苗,蘇彦捷. 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6-13.
[8]陈欣银,李正云,李伯黍. 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性研究[J]. 心理科学,1994(4):198-206.
[9]陈欣银,李伯黍.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5,7(3):329-336.
[10]武云鹏,陈英敏,高峰强. 小学儿童自评羞怯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698-1701.
[11]徐云,周宗奎. 小学儿童社会技能同伴行为描述问卷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463-466.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第一小学,南昌,330038)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