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君
摘 要:技战术运用是运动能力的直观表现、综合反映和上层境界,也是运动认知的重要内容。建立“学以致用”和“以用致学”双向教学思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技能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创设发展技战术运用能力的情景等,是培养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技战术;运用;运动能力;情景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4-0014-03
运动能力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其具体表现形式涵盖了体能状况、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运用等。技战术运用水平是构成运动能力的关键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运动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改进体育教学策略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技战术运用水平,为发展运动能力乃至整体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已是当务之急和重点所在。
一、技战术运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辨析
(一)形形色色的技战术运用
技战术运用是技术运用和战术运用的统称。技术是指合理完成动作的方法,技术运用是指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技术动作参与各种运动实践。技术运用的条件、形式和情景各种各样,如:日常锻炼、测验考核、表演展示、专门练习和竞赛活动等。
战术是为了取得比赛胜利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战术运用是指参赛者为了实现既定的原则与计谋而表现出的个人和集体行为。战术可分为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个人战术是参赛者个人合理运用技术动作来实现某种意图的行动,如长跑中的领跑、跟随,乒乓球单打中的发球抢攻、搓攻等。集体项目中也有个人战术,如足球比赛中的选位、盯人、封堵,排球比赛中的发球找人、发球找点、拦网假动作等,其中都含有战术的因素。集体战术主要运用于集体项目的比赛中,是同伴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攻防行动,集体战术又可分为局部配合和整体打法等。
用形形色色来形容技战术运用,是因为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彩,技战术自成体系、各有特色,技战术运用表现出多样化和差异性特点。如田径类项目在技术运用上更注重合理性和协调性,操舞类项目更讲究规范性和表现力,对抗性项目更强调实用性和运用时机。有的项目强调集体战术配合,而有的项目则更注重个人战术运用。技战术运用的多样化和差异性特点是教师在创设练习情景、培养学生战术运用能力时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技战术运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1.技战术运用是运动能力的直观表现
在运动实践中,技战术运用是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运动能力表现。如某个学生在比赛中技术发挥出色,与同伴配合默契,我们就会说他的运动能力很强,因为我们很直观地观察到了他的技战术表现。除了一些体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之外,其他项目的运动实践中,技战术运用往往比体能状况和运动认知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表现性,也更容易直观地展现出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水平。
2.技战术运用是运动能力的综合反映
我们可以用具体的测量指标来评价学生的体能发展水平,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技战术运用水平来衡量其运动能力的综合水平。一般来说,技战术水平越高,运动能力就越强。因为技战术的运用与发挥不是孤立的,它受体能水平、战术思维、心理品质、运动认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技战术运用水平实际上是运动能力水平的综合反映。
3.技战术运用是运动能力的上层境界
如果说体能是构成运动能力的坚实基础,那么,技战术运用则是运动能力的上层境界。学生“学会”了某个或某些动作,只是初步入门而已,能把学会的这些动作在展示、比赛等运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从“学会”到“会用”是一个转变与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浅表到深度的体育学习过程。而我们的体育学习是止步于浅表学习还是继续到深度学习,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学生技战术的运用能力。
4.技战术运用是运动认知的重要内容
运动认知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理解和态度,是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战术运用又是运动认知的主要内容之一。个人具有技战术运用的亲身体验和一般能力,有利于形成对体育运动的深度感悟和深刻理解、有利于提高体育竞赛欣赏水平,从而提高运动认知的整体水平。一些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健康第一”的理念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言辞中;有些外行人士点评体育课往往抓不住重点,看不出问题,这与他们缺乏技战术运用体验、运动认知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学生时代经历体育运动技战术运用的过程并形成基础能力,对于提高运动认知水平将产生有利影响。
二、技战术运用是体育教学的短板
技战术运用既然那么重要,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做的又怎样呢?我们把培养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了吗?反思对体育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大量观察,答案并不乐观。
总体说来,大部分体育教师和教学活动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教与学,人们也多把学生能否做出所学动作视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出所学动作,即被视为达到了本课的技能学习目标,教师有没有安排循序渐进的学练步骤和方法,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会”就是能独立做出动作无形中成了一种技能学习的标准。体育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多是“初步掌握”或“基本掌握”“能做出”“能完成”等表述,而诸如“能运用所学技战术参加比赛或展示”等目标表述则比较少见。在这种大氛围下,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渐渐形成了一种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倾向,那就是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重分解练习,轻完整练习;重单个动作掌握,轻关联动作组合;重初学时的方法步骤,轻运用时的情景创设;重技术学习和动作掌握,轻战术学习和实际运用;重无对抗条件下的完成效果,轻有对抗条件下的完成能力……于是,我们的学生也就在学会了某个动作之后,又开始学习下一个动作,学完了最后的动作,较早学过的动作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尤其是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尽管学过了一个个打球的动作,但少有机会上场参加比赛,结果到最后也没有学会“打球”。于是,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落下一个“上了十几年体育课,到最后却没能很好掌握一兩项运动技能”的话柄被人诟病。何以至此?对培养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思想重视不够,学练方法不多,投入时间不足,乃是重要原因。
三、改进体育教学,提高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
(一)建立“学以致用”和“以用致学”的双向教学思路
“学以致用”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说的是要把所学知识技能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不然就会“学而不用则废”,这也是提倡培养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的依据之一。试想,体育课上学生学了很多体育运动的技战术,但却没有运用的机会和情景,学过的技战术岂不荒废。所以,“学了就要用”和“学用结合”应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运用技战术的机会和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练习,在特定的条件下运用技战术。
还有一种思路是“以用致学”,即根据技战术运用的方向和情景,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实施体育教学。
学生运用技战术的方向和情景与项目特征有关,大致上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健身锻炼,即运用自己掌握的运动技能参加日常体育锻炼。二是测试考核,即运用自己掌握的运动技能参加各种达标测试或成绩考核。三是竞赛参与,即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战术参加各种体育竞赛或表演展示活动。把握住学习内容的主要运用方向和情景,培养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的思路就已基本清晰,同时也为拟定教学策略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向。
例如,球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学会打比赛,而不是只掌握几个打球的动作,要创设特定的攻防对抗情境,培养学生的技战术运用能力。操舞类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提高动作的规范性、观赏性和表现力,让学生有机会能够展示、有自信敢于展示、有能力善于展示。在体能性较强的动作技能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和锻炼常识,知晓相关的测试规则和基本方法等。
(二)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技能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必须关注两点,一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二是根据运动技能特点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同样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由于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不同,不同学段学生的技战术运用具有差异性。例如,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重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其技战术运用情景应相对简单,教师应组织儿童在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中,运用跑、跳、投、接、攀爬、钻越、追赶、躲闪等基本活动动作,在简化规则的小球类游戏或比赛中逐步学会相互配合和萌发战术意识。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运动能力已有较大发展,技战术运用的情景和条件也趋于复杂,教师应根据项目和技能特点,创设较复杂的技战术运用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不同项目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发展专项技战术运用能力。
不同运动技能特征呼唤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根据运动技能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还给出了开放式运动技能和封闭式运动技能的教学策略建议。从技战术运用的视角考量,开放式和封闭式运动技能的学练方法和要求应体现差异性,而不能同质化教学。开放式运动技能的教学应注重对所学项目的完整认知和体验,创设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攻防对抗情景,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运用水平和战术意识。在封闭式运动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方法,加强完整练习和组合练习,防止过分的分解练习和苛求细节完美,促使学生乐意练习、反复练习,不断提高技能运用水平。
(三)创设发展技战术运用能力的情景
以上两点思考反复出现并强调了技战术运用的方向和情景,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体育教学中怎样根据不同项目和技能的特点,创设发展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的情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情景不是小学低年级情景教学中的那种虚拟的练习环境或场景,而是真实的表演展示、成绩测量、攻防对抗、合作竞争等情景,是有具体问题、方法要求、条件限制和规则约束的练习情景。
为了教学设计的方便,我们把封闭式运动技能进一步细分为以操、舞和武术套路为代表的技艺主导类和以田径、体能练习等为代表的体能主导类。技艺主导类运动技能讲究程序严谨、动作规范、表现力强,教师应当根据这些项目特征,采用分组轮流展示、个人相互表演、主观评分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体验技术运用的特点,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规范性、观赏性和表现力。
体能主导类运动技能注重技术合理、动作自然和体能发挥,教师应当采用成绩测量、同场竞速(同组赛跑)、间接竞技(跳高或跳远比赛等)等形式,激励学生发挥最大体能,改进动作技术,创造优异成绩,使学生深刻体验技战术运用特点,提高技战术运用能力。
开放式运动技能突出强调随机应变、瞬间决断和实际效果,在以球类运动为代表的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应创设突出项目特点的攻防对抗情景,帮助学生在对抗条件下灵活运用技战术,不断提高随机应变、瞬间决断和创造性运用技战术的能力。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不争的事实:缺失对抗条件下的练习,缺失逐渐提高对抗强度的练习,永远培养不出能运用、擅变化、懂配合、会打球的学生。教师在创设练习情境时,把比赛中的进攻或防守片断、典型的成功或失败案例转化成练习形式,是个很有价值的设计思路。如足球比赛中巧妙的二过一配合、运球过人或接球后的射门,篮球比赛中的持球突破接行进间投篮、假动作后的跳投等,都可以设计成让学生反复操作的练习形式,这对提高学生的技战术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学会打比赛很有帮助。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技战术运用情景的创设虽多种多样,但其基本形式都和竞赛活动相关,多属于灵活多样并且符合项目特点的竞赛活动。可以说,竞赛活动是提高技战术运用能力的有效情景,也是检验技戰术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一次讲话中所说:“无赛不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