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燕
摘 要:随着三明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驱动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针对高铁驱动效应评估与相关政策创新研究,成为深化认知和有效应对高铁效应冲击的首要诉求。论文在分析三明高铁发展现状和高铁对三明产业驱动效应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明确了高铁对三明经济发展的挑战,并针对高铁驱动下三明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了创新研究,为交通运输改善区域经济分析增加了研究深度和广度,同时为其他高铁沿线非中心城市进行客观定位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产生启示作用。
关键词:高铁驱动;效应评估;政策创新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具有高速、安全、节能及受天气变化影响小等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对高铁沿线区域经济产业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三明,随着向莆铁路及南三龙铁路的先后建成通车,已全面进入高铁时代,针对高铁对三明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评估及相关政策的创新研究,已成为深化认知和有效应对高铁效应对三明经济发展冲击的首要诉求。论文在分析三明高铁发展现状和高铁对三明产业驱动效应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明確了高铁对三明经济发展的挑战,并针对高铁驱动下三明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了创新研究,为交通运输改善区域经济分析增加了研究深度和广度,同时为其他高铁沿线非中心城市进行客观定位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产生启示作用。
一、三明高铁发展现状
三明市地处福建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城市,铁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三明,1957年鹰厦铁路竣工通车后,半个多世纪没有新的铁路开工建设,为改善三明市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打通与沿海的连接通道、加强与内陆腹地的联系,三明市于2003年开展向莆铁路策划工作,2004年得到部省支持,启动前期工作。同时,结合全省铁路网规划布局,于2007年3月编制了三明市铁路发展规划方案,并经市政府研究确定:我市快速铁路规划的总体框架为“两纵两横”,两纵为南三龙铁路、浦建龙梅铁路,两横为向莆铁路、长泉铁路。随着向莆铁路及南三龙铁路的先后建成通车,三明市已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二、高铁对三明产业驱动效应影响机制分析
随着三明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对三明产业驱动效应也接踵而来。首先,是促进三明产业聚集。三明高铁的开通,扩大了三明经济增长中心辐射范围,扩展了三明产业纵向合作范围,加速了经济发展要素资源在三明区域范围内的流动,为建设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创建了良好契机,推动了三明物流运输业、旅游业以及铁路沿线地产业的优化调整,促进大量人流、物流、资金在三明聚集,驱动三明经济产业发展。其次是,实现三明城市群快速融合。随着三明高铁的开通,只需半小时,即可实现三明至高铁途径的三明辖区县、市,一小时即可到达厦漳泉、福宁莆、赣东南、闽西南经济圈的大部分城市,加快了“三明1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同时,高铁效应冲击下,促进了三明城际快速公交发展,大大缩短了三明市区、沙县、永安三城的交通时间,促进三明城际沿线相关产业及人口的集聚布局,提升了三明城市群的品质,进而驱动三明经济产业发展。综上,高铁对三明产业驱动效应的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
三、高铁对三明经济发展的挑战
(一)对三明传统产业的挑战
随着三明高铁的发展,三明部分传统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三明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城市吸引力不够,各类生产要素在高铁效应的冲击下大量流失,对三明传统产业是一个严峻的打击。如高铁给出行带来的高效便捷,人们外出多选择高铁,导致三明部分客运及货运线路效益暴跌,将面临线路取消或重大调整;同时,三明人周末外出购物休闲由于高铁时代的到来而得以实现,对三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及休闲消费品行业及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三明的大型商场、购物广场等面临客户群严重流失的致命打击。
(二)对三明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的挑战
高铁效应冲击下,对三明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铁时代,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的应急医疗救助及高端旅游服务业等配套设施做支撑。然而,三明的城市基础设施无法与高铁形成无缝对接,高铁沿线站点与相邻县市之间的交通系统尚不完善。其次,三明应急医疗救助存在人才资金紧缺、硬件不足的问题,导致三明应急救援能力有限,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第三,高铁效应将三明旅游服务业推上顶峰,对三明现有的旅游服务业的承载力和服务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三明的旅游车辆、服务人员、宾馆酒店、文化休闲娱乐项目等无法满足大规模游客的需求,甚至引发游客投诉,为三明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对三明生态环境的挑战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仅为三明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最为突出的是三明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影响,首先是高铁噪音,列车与空气摩擦、轮轨摩擦、动车弓网摩擦等产生的噪音困扰着高铁沿线居民的生活。其次,高铁动车组、高铁车站等形成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洗车废水、粪便污水的污染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这些高铁效应带来的污染,将对三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四、高铁驱动下三明经济发展政策创新研究
(一)强化三明高铁经济建设保障支撑体系
高铁效应驱动下,三明政府应强化资金、技术及安全保障,以建设“高速三明”为目标,支持和加快推进以三明为枢纽的城际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实现三明与各高铁站点的高速对接,巩固三明“一小时经济圈”的枢纽地位,以满足海西生态工贸区建设需求,提升三明在“一小时经济圈”的城市集聚力与辐射力,进一步提高三明铁路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三明高铁经济建设保障支撑体系的构建。
(二)完善三明高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为有效应对高铁效应对三明的冲击,要加快推进三明高铁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要重点规划各高铁站点所在县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绿化、公共设施改善等细节入手,打造市政精品,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品质。其次,要加快推进旅游服务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高铁效应促进了三明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当前旅游服务业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当前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各种酒店宾馆及会议场所的配套建设,加强各高铁站点所在县市的星级酒店的建设力度,尽全力提升三明旅游服务业水平。
(三)加快三明高铁相关特色产业发展
三明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三明高铁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三明产业的调整和集聚,三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应通过资金、人才等相关政策扶持,促进三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促进高铁相关特色产业聚集,走特色产业发展道路。首先,利用高铁效应驱动优势,加快高铁站点所在县市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打造高铁沿线经济带,注重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具有三明优势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深度融合“互联网+”新经济形态
高铁时代的到来,在三明產生了负虹吸效应,为了抵御高铁负虹吸效应对三明产业发展的影响,应积极推动“互联网+”与三明产业发展的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产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将各领域的产业发展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能有效跨越地域界限,将资源重新整合聚集,进而提升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生产力,逆转高铁带来的负虹吸效应,拓展了产业发展市场范围,为三明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构建三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体系
三明高铁沿线站点各县市类型多样,各县市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和发展需求不尽相同,应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三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体系,以满足各县市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的不同目的,达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局面。在各县市之间达成合作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各县市合作的相关机制体制,使区域经济交流合作体系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区域内各县市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各县市之间的产业转移,提升本地经济发展速度,形成新兴的经济增长带,加快本地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五、结论
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于三明这样的内陆城市,只有紧紧抓住高铁对三明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才能使三明的经济发展得到质的飞跃。论文在分析三明高铁发展现状和高铁对三明产业驱动效应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明确了高铁对三明经济发展的挑战,并针对高铁驱动下三明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了创新研究,为交通运输改善区域经济分析增加了研究深度和广度,同时为其他高铁沿线非中心城市进行客观定位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产生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俞路,赵佳敏.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地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基于2005~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01):47-57.
[2]苗苗,吴相利.山西省高铁沿线区域经济拉动效应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34(05):68-74.
[3]游士兵,郑良辰.高铁对沿线中型城市的经济拉动效应评估[J].改革,2018(10):150-159.
[4]汝楠,王久梗.郑西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集散效应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37(05):117-122.
[5]石林,傅鹏,李柳勇.高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8(01):53-62+83.
[6]李新光,黄安民.高铁对县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02):233-241.
[7]张丽,吴小涛.高铁对城市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7):152-154.
[8]来逢波,刘春梅,荣朝和.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实证检验[J].东岳论丛,2016,37(06):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