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同行评教探析

2019-05-13 02:30王晓芹陈浩周克复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

王晓芹 陈浩 周克复

摘要:同行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同行评教可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促进管理者持续改进教学管理。但在具体实践中,同行评教面临评教主客体认识不足,评教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评教形式单一,评教结果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应当通过转变评教理念,优化评教指标体系,采用多样化评教形式,构建全方位评教反馈机制等方法,使同行评教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其评价功能。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评教体系;同行评教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5-0067-03

同行评教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由熟悉本学科教学特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同学科教师,通过随堂听课、教学材料评价等方式,对同学科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的行为[1]。同行评教是目前评价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将同行评教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常规工作。虽然同行评教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其重要性也被肯定,但同行评教依然存在评教主客体对其认识不足,评教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评教形式单一且评教过程存在偶然性,评教结果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同行评教的有效性。本文从开展同行评教的必要性,同行评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同行评教的改进策略三方面对同行评教进行深入分析。

一、开展同行评教的必要性

(一)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同行评教中,评教主客体都处于教学一线,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开展同行评教活动,教师既能看到同行教师的优点,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如他人的教案如何编写、课件如何制作、教具如何使用、教学方法如何选择、课堂活动如何组织、课堂纪律如何维持等,从而明确自己与他人之间在教学水平上的差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获得同行之间可靠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开展同行评教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促进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

同行评教是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教育责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开展同行评教活动可以促使教师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程大纲。评教结果的有效反馈能促使教师深刻认识自己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培训、观摩、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发扬优点,弥补不足。除此之外,同行评教中不同意见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激发对教学过程有研究兴趣的教师,继续深入探究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探索教学新模式,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三)促进教育管理者持续改进教学管理

同行评教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学校教风和教师教学水平提供依据。通过开展同行评教活动,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收集大量同行评教数据及信息,并对评教数据及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干预,保证教学良性运行。如督促相关教师积极钻研教學、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学法研究、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另外,通过开展同行评教活动,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广泛听取广大教师对评教工作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发现评教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并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达到加强教学管理的目的。

二、同行评教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教主客体对同行评教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教、专家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等环节组成,通过赋予这些评价环节一定的权重,利用综合计算方法,获得最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数,以此来衡量某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权重设置中,同行评教的权重往往仅次于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且同行评教的主体一般为同专业或同学科的教师,他们对教学内容与受教学生较为熟悉,更能给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可见同行评教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中,同行评教环节往往无法被正视起来,很多教师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评教过程不严谨。一方面将同行评教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认为同行评教没有意义,存在敷衍心理,使评教行为从主动行为演变为被动行为,表现为打分随意,不认真填写甚至不填写意见和建议,只给出综合分数等。甚至出现不参与教学过程评价直接打分的情况;另一方面,受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很多教师存在矛盾心理,对说真话没有安全感,不愿说真话,导致评教结果虚高,评教真实性大打折扣[2]。

同行评教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评教指标体系是开展同行评教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仍有很多高校的同行评教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3]。主要表现如下。

1.采用单一的评教指标体系对不同学科门类进行评价。这种指标体系使评教过程相对简单,评教结果可在不同学科门类间进行横向对比[4]。但由于学科门类存在差异性,不同学科门类下的课程体系与类型不同,课程特点不同,其教学组织、授课方式、教学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以语言类专业和机电类专业为例,语言类专业的课程需要较强的课堂表现力和相对宽松的互动氛围,而机电类专业的课程需要严谨的思维,并需要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如果使用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会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同理,同一评价指标体系在体、艺等术科类专业中难以进行公正、准确的评价。

2.评教指标不够细化或过于细化。即有的指标项只有一级指标,没有二级指标,且指标项描述过于抽象、笼统,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分歧,甚至无从判断。或指标项分解过于详细,具体到某一点,如“教学中是否采用启发式教学”等,让评价者无法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赋分[5]。

3.评教指标未突出教师的评教主体地位。即评教指标体系主要由教学管理人员制定,教师很少参与甚至未参与评教指标构建,导致评教指标未考虑实际教学过程,对教学活动的主要观测点体现不足。

4.评教指标时效性不强。评教指标未能在总结、归纳、提炼以前教学评教工作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评教指标以及相应的权值分配,建立合理的评教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使得评教指标体系不能及时反映国家政策需求、高校教育发展特点、学科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变化,也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行评教形式单一且评教过程存在偶然性

目前,同行评教主要采用互相听课或交叉听课的方式进行随堂评教,即评价主体通过一次性的随堂听课对评价客体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与环节单一,覆盖面不广。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整个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安排才能反映教师对待本门课程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并且不同的课程在教学过程的设置或安排上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教学内容需要纯粹的理论讲授,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参与,仅凭一次性随堂听课来判断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不足以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同行评教的结果反馈机制不健全

同行评教是教师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同行评教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克服期末学生评教的滞后性,有利于教师实时改进教学。但仍有部分高校的同行评教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存在诸多问题,如有评价无反馈,即评教主体只管评教,不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有数字无文字,即教学管理人员只反馈评教分数,不反馈评教意见及建议[6];有横向排名无纵向对比,即教学管理人员只反馈教师在本学院的排名,不反馈教师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期的排名;有质疑无申诉,即授课教师对同行评教结果存在质疑,但无权查看评教原始资料并进行申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同行评教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同行评教的改进策略

虽然同行评教存在诸多争议,但科学合理的同行评教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高同行评教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做好宣传与学习,树立正确的同行评教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同行评教理念可以有效指引评教工作的开展。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做好同行评教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帮助教师从思想上提高对同行评教的重视度,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到评教过程中,特别要关注教师的参与意愿,改变教师将同行评教视为“走过场”的观念,打消教师对同行评价有可能影响自身人际关系的顾虑,此外,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参与同行评教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一方面应不断学习,转变认识,理解同行评教对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教学发展的积极意义,认识同行评教的重要性,树立同行评教促进教学而非诊断教学的理念,客观、公正、负责地为每位同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应以严谨的态度去参与同行评教,平时尽量多去听同行教师的课程,实事求是地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在评教时认真阅读评教指标,深刻理解每一指标的内涵,认真填写意见和建议栏,为授课教师提供更详细的教学改进依据。除此之外,学校可结合教学法研究等相关活动,引入同行评教活动的监督机制,监督同行教师的评教行为,保证同行评教切实有效地实施。

(二)厘清学科特色,构建动态调节的同行评教指标体系

首先,多学科门类共同发展是当前综合性大学的主要特点,构建覆盖多学科门类的科学合理的同行评教指标体系是保证同行评教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设计同行评教指标体系时,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在普适性的评教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节,允许不同学科进行差异化设置,各学科可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对具体的评价指标项进行修改,包括指标表述、权重分配、定性指标设置等,使评价标准更适合本专业特色。引入动态调节机制,可使同行评教指标既能体现学校培养课程的整体设置水平,又能体现不同学科门类的差异性,既能相对公平地体现同行评教结果横向对比的可信度,又能深刻体现同行评教结果纵向对比的科学性。其次,同行评教指标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科学设计,指标分解要合理有效,避免出现指标分解过粗或过细的问题。再次,学校教学管理者应鼓励教师参与同行评教指标的制定,让教师认识和明确评教的具体内涵,从而使评教活动更具方向感和目标感。最后,同行评教指标要在总结、归纳、提炼之前评教工作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全面,更具时效性。

(三)加强创新与实践,探索丰富多样的同行评教途径

丰富多样的同行评教形式可以更深刻有效地促进评教工作的开展,使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在传统的同行评教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多样化的评教方式,如随堂听课与跟踪评价相结合,除开展随堂听课外,对授课教师每学期进行跟踪评价,将课程教案、课件、作业、实验报告等纳入评价指标中;或定期开展公开课或分组评课,由多名同行教师共同听课,授课结束后,由授课教师进行个人总结和反思,然后小组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等,最后取多名同行教师评教的平均值,以此规避一对一评教的弊端;或分阶段进行评教,即同一评教者多次参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避免评价单一节次课堂教学的偶然性;或受制于时间地点等因素,授课教师可建设网络课程,由同行教师进行网络评教。

(四)不断反思与调整,构建全方位的同行评教反馈机制

对同行评教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反馈,可以发挥同行评教的正面引导作用,保护教师的教学热情,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因此,应构建文字反馈与数字反馈相结合、口头反馈与书面反馈相结合、横向反馈与纵向反馈相结合的全方位反馈机制。即同行评教反馈中既要反馈评教总分和各指标项分数,又要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评教者既要在评教结束后及时将意见口头反馈给授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共同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改进策略,又要整理重要意见或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学管理者既要将授课教师在学院的评教排名反馈给个人,又要将授课教师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期的排名反馈给个人,便于教师对个人教学进行纵向对比。反馈机制中,应该注重文字反馈的有效性,避免模糊性、歧义性的语句描述,探索提供严谨合理的评价候选词语库,以此准确描述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所提供的建议。同时,要做好评教结果的数据分析工作,按照学科类别、教师职称、教龄等相关因素对评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反馈方式,以此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跟踪教师个人的教学评价结果,分析教师教学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呈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演化特点。此外,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同行评教申诉机制,允许对评教结果有质疑的教师追溯评教原始资料并进行申诉。

综上,开展同行评教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方式。相对于学生评教、专家评教、领导评教等诊断性评教而言,同行评教更能平等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满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的灵活性需求。因此,应注重同行评教的整体规划和宣传解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教指标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教方式,建立全方位的反馈机制,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持续改进,形成同行评教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为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满,樊宏伟,孙新铭. 程教学质量同行同行教师评教的研究与实践 [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z1).

[2] 夏春明,范圣法,张先梅,等. 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同行评教的思考[J]. 广东化工,2017,(21).

[3] 陰慧芳,朱松苗. 高校“学生评教”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3).

[4] 姚杰,;张国琛,;彭绪梅等,等.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实践探索 [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2).

[5] 廖任文. 高校学生有效性评教指标体系的反思与建构[D]. 长沙:中南大学, 2010.

[6] 张光进,马向平,蒋廷凯. 论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J].大学教育,2017,(7).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2+1”模式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灰色理论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化方法研究
独立学院内部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预选士官模块化培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