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桓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科技人才思想是这一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习近平从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这一思想从担任正定县委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一以贯之。通过对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和文章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科技人才思想在正定已经有了初步实践。
关键词:习近平;科技人才思想;正定
习近平初到正定工作时,正定可谓是百废待兴。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习近平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紧紧围绕着发展正定经济进行了深入思考。笔者通过梳理这段时期习近平的讲话和文章,愈发感到他在科技和人才工作上提出了很多富有远见的想法,他在当时就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靠什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就是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1]这些思想时至今日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坚持党对科技人才的领导,做好党管人才工作。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既搞好经济又出人才作为自己的双重任务来抓,要明确专人来管理人才工作。对于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上多支持,政治上多爱护,待遇上多倾斜,生活上多关心。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加强对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思想工作,既要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又要认真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广泛调查,做到胸中有“才”,对正定各行各业的技术专业人才要登记造册,分类汇总。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和人事部门要有一门“人才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广大科技人员的情况,让他们对“号”入座,“才”得其所,用其所长。党要改善科技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各单位要逐步建立人才登记制度,对人才的选择、使用、培养、考核和奖励,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那些确有突出才干的科技人员要大胆提拔,要做到“才”者有大用。同时,他认识到党要成为领导经济和科技工作的内行,离不开领导干部自身能力的提高。为此,他根据工作的需要,采取业余教育、在职短训、脱产轮训、选送代培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进行培训,以提高干部的理论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习近平的这些做法,使党对科技人才的领导真正落到了实处,有力的推动了正定科技人才工作的开展。
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习近平刚到正定工作时,许多干部的思想还比较僵化,工作难以展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2]所以解放思想,恢复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就成了当务之急。他当时形象的指出,“在干部的思想上存在着“葫芦型”的问题,意思是解放思想、执行政策上的阻力主要来自中间环节的负责干部。这些干部上不如中央和省、地解放,下不如广大群众解放,形成了两头放、中间卡的‘葫芦型。”[3]而在人才思想上的表现主要是嫉贤妒能,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和其他旧的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对人才重视不足、缺乏远见、不感兴趣等问题。实际上,当时的正定科技人才极端缺乏,特别是在经济技术部门,除少部分企业暂时能够应付局面外,大多数的企业和单位都不同程度的面临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力量不足的情况,有的甚至连正常生产到无法维持。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做解放思想的排头兵。他要求各级干部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必须把人才思想观念转变过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一切同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老观念、老办法、老框框都要敢于破除,而一切同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相适应的好办法、好经验,都要敢于探索、采用和推广。”[4]他强调县委、县政府要把人才放到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要统一思想,把开发人才作为战略重点和经常性工作任务来抓,必须要念好正定的“人才经”。
制定“人才九条”,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为吸引科技人才提供政策保障。习近平在调研中发现当时的政策不利于人才引进,许多政策甚至阻碍了对科技人才的正常使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优化科技发展的环境,也为了使各级领导干部在人才工作问题上有章可循,习近平主持制定了《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纳贤才的九条措施》,即著名的“人才九条”。毫无疑问,“人才九条”所提到的人才显然是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并且,结合当时正定缺乏科技人才的实际情况和对“人才九条”具体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科技人才在“人才九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条指出对本县和外县的科技人员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允许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既热烈欢迎外地的各种科技人员来正定发展,同时对县内的技术人员也应充分重视。第二条体现了习近平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念:要大胆起用那些由于社会上的偏见,使其科研工作遭受压制的科研人员。第三条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对那些不能调入我县的科技工作者,可短期应聘或兼任我县的经济技术顾问。第四条为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宽容的科技发展环境,允许“试错”:正定愿为各地的技术人员提供试制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所需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成功产生经济效益的,利润按比例分成,失败者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照付。第五条是加强对人才的统一管理:调入的人才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出现问题县领导亲自解决。第六条是要安排好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第七条是适应市场规律,有效开发和使用科技人才:成立人才开发公司,吸收人才,接受新技术;对科研人员进行的有前途的科研项目,被本县采纳者,将解决经费问题;对本县的技术干部要合理使用。第八条体现了对科技人员的尊重和重视:工程师及有技术专长者应聘来县讲学,都由车接车送并发送津贴。第九条实现了科技人才的流动:调入本县的科技人员来去自由,一旦感到自己的技术专长不能有效发挥时,可以申请离开,县委不加阻拦,并给予方便。[5]习近平插队时就曾经通过变革不合理的制度来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此时又出台“人才九条”,两者的目的是相通的,都是通过制度来保障和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据正定县志记载:“1984年至1985年,有84名科技人员(其中中级20人)调入本县工作;有693名科技人员与本县建立技术协作关系;有60名专家、学者应聘担任本县社会经济发展顾问。”[6]
真抓实干,多措并举,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开发和使用。习近平并不是盲目吸收人才,针对当时应招人员数量大、地域广、行业不一、项目有别的情况,他指出要十分注意从正定的现实和发展需要出发,进行必要的可用性筛选和可行性调查。对于符合正定需要的要妥善安置,对于那些确实不符合当下正定实践条件的人才也充分尊重他们,向他们讲明情况,请他们理解。习近平还指出,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各级领导干部除了要重视那些接受正规教育的科技人才,也要善于发现、使用一批崭露头角的“新素质分子”,要抓好“新素质分子”的致富示范作用。习近平同时指出这些“新素质分子”虽然有能力,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有待提高。所以,要举办学习班,组织他们学习方针政策、经济理论、管理知识。仅1985年,县里就举办科技讲座21次,培训班35期,输送46人到大专院校或省地有关部门进行学习。为了弥补正定领导班子科技知识、管理经验的不足,他还亲自给国内知名专家写信请他们到正定指导工作,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50多名省内外专家组成了正定县的顾问团,为正定的发展出谋划策。此外,习近平还特别重视科技教育工作。他指出要用发展眼光和战略观点抓好教育,重视智力投资,搞好人才培养。“一年生产,三年科技,十年教育。一個县没有智力投资,没有自己的科技队伍,是无法搞现代还建设的。”[7]习近平要求政府既要抓好正规教育,整顿教师队伍、改善教学条件、改革教育体制、研究教材教法,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又要对民间办学热情支持、积极管理、加强引导,在简化审批手续、解决办学困难、检查办学质量、指导业务开展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了在农村建立一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科技人才,习近平指出要做好选送代培的工作,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选拔一些年轻有为的青年人去学习,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习近平还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1983年到1985年期间,3次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通过科技讲座、放映科技电影、“科普赶集”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3353次,受教育者达175万人次。另外还举办科技宣传橱窗651期,发行《河北科技报》26475份,印发售出科技资料102649册。[8]习近平采取的这些举措,使他的科技人才思想在正定开花结果,不仅在当时促进了正定的经济科技发展,时至今日依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09.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3]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9.
[4]同上书,第150页。
[5]“人才九条”具体内容参见《知之深,爱之切》第54—56页。
[6]河北省正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正定县志电子版.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659.
[7]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
[8]河北省正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正定县志(电子版).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