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民间力量参与“海丝”核心区建设的优势、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5-13 02:14俞琳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华人华侨海丝

俞琳

摘 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民间力量是重要的推动力。福建民间经济实力雄厚、文化源远流长、华人华侨数量众多,拥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分析福建经济、文化、华侨资源入手,针对如何充分运用民间力量,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丝”核心区建设;华人华侨;民间力量

2017年5月,“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的倡议被首次正式提出,2017年11月21日,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在北京开幕,明确了民间组织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方面的作用。福建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对外经贸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迅速、海外华人华侨数量众多,拥有独特的民间力量优势。

一、民间力量的定义及其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的作用

民间力量(本文中提及的民间力量主要指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及华人华侨)是相对于国家政府层面而言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它具有非政府性、志愿性等特点。从国际事务的角度看,民间力量可以成为化解矛盾的“调和剂”、促进国家间交流合作的“润滑剂”,推动国际事务和平发展的“催化剂”。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之路,也是人员交往之路。在古代“海丝”建设中,民间力量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构建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以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宽容,互利共赢为原则,搭建平台,构筑沿线各国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后,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不仅沿线国家政府普遍给予支持,各国智库、学者、产业界和媒体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对此充满希望。民间力量积极广泛参与其中,通过加强民营企业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社会组织之间的文化交流、发挥华人华侨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桥梁"作用,从软性外交入手,消除硬实力的顾虑,逐渐突破沟通障碍,推动"海丝"之路建设向前发展。比如在2014年11月举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期间,来自“海丝”沿线18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企业代表签订了旅游管理协作、业务合作、投资贸易、服务采购等各项协议,合作范围覆盖旅行社、酒店、景区、邮轮游艇、健康旅游等多个领域。

二、福建民间力量的优势

(一)经济优势

首先,福建海外贸易历史悠久。宋元时期泉州对外商贸发达,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称号,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位于福州长乐的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出发地,同时,福州作为陶瓷器等外销产品的重要产地,在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东南沿海的贸易格局和经济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漳州市月港在明朝中后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使海上丝绸之路继续延伸,从亚洲发展到拉美、欧洲。

其次,福建民营经济发达,当代民营企业有“走出去”的意愿和能力。近年来,国内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投资的空间不断萎缩,民营企业“走出去”可以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对外投资的热情高涨。目前,福建省内民营企业,包括紫金矿业、福耀玻璃等大批行业龙头,已经沿着“一带一路”进行产业布局,实现合作共赢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福建民间资本雄厚、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据福建省工商联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福建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达267万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1.66万家,民营经济总量占福建省GDP比重的67.3%,对福建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3.2%。福建产业基础扎实、产业结构完备、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强,尤其是建材、纺织服装鞋帽等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福建不仅在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方面积极有为,在鼓励“引进”外资企业上也取得长足进步。逐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扩大开放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为外来人才及企业提供投资、工作便利,来闽投资企业数量逐年攀升。

(二)文化优势

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始终保持民间文化交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开展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是多元文化的交融舞台。如泉州,作为全球首个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是汇聚多元文化的典型。在这座城市,甚至城市里的同一条街道,可见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众多宗教文化同时并存。闽商在对外贸易和迁徙的同时,也将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传播到沿线国家和地区,使之在当地落地、生根、发展。如台湾地区现有妈祖庙超过1500座。妈祖已成为海峡两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成为推动两岸往来的和平女神;闽剧、茉莉花茶等文化元素漂洋过海,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传播;福州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让马来西亚诗巫发展成为繁荣富强的“新福州”。

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民间文化交往从未间断。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艺节“海归嘉年华”海丝国际文化推动者论坛、福建文化海外驿站等众多平台已成为民间文化交流的生力军。福建省政府深入挖掘海丝文化、海峡特色资源, 力促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融会贯通。2017年上半年,福建文化产品进出口额达13.97億美元,同比增长27.63%。民间文化的优势对于促进互动中的凝聚认同、增信释疑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人脉优势

福建华侨数量多、实力强。闽籍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旅居海外人数多达有1500多万,其中80%集中在东南亚。东盟国家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将近一半人祖籍福建。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近80%。建设海上新丝路,福建拥有突出的人脉优势。老一辈华人与中国有着天然的亲缘联系,对故土的感情深厚。他们在海外打拼多年,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获得丰富的经贸经验、丰硕的经济成果,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而新生代海外华人年轻、受教育程度高,活跃在住在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领域,大大增强了海外华人团体的整体实力。

海外华人华侨通晓住在国法律法规,熟悉住在国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优势,可以为如何更好构建"海丝之路"出谋划策,同时也为住在国政府和民众如何更好地参与"海丝"建设献计献策。同时,华人华侨是"海丝之路"构想的释疑解惑者和政策沟通的“桥梁”。他们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模式,因而,有能力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传播者和释疑解惑者。他们可以结合住在国的国情,以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和平发展”的概念,从而促进中外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福建民间力量参与"海丝"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一)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国内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引进来”

民营企业参与"海丝"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审批限制较多、金融服务不足;企业零散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资金不足;部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住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等。要提升民营企业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的力量需要从"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方面着手。

在“走出去”方面,我们一要做好政策指导,避免盲目投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境外投资预警和对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估工作。通过统计对外投资情况数据、发布产业导向目录等,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二要做好企业投资配套服务。发挥海外侨众多的优势,组建以华侨、留学生等构成的海外投资咨询服务机构, 帮助国内民营企业了解投资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以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模式。同时,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改善与沿线国家的投资保护,金融,税收和海关人员交流的合作机制,提高境外投资的便利性,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三要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引导企业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为当地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产品,造福当地人,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创造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福建形象。

在"引进来"方面,提供公开、公平的环境,进一步开放创业领域,减少进入壁垒;放宽外商的居留限制等条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有选择性地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制定适当的创业扶持政策和财税金融政策等。组建一支由各相关行业专家构成的"外商投资创业政策咨询"队伍,为来闽投资外商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已有的投资和沟通交流平台的作用,实现海外侨胞和"海丝之路"建设项目的对接和落地,同时搭建更多的常态化平台,推动华侨华人与国内企业的合作。

(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

社会组织参与民间交流,有益于增进国家、组织等主体之间的理解。但目前与"海丝"沿线国家民间交流的领域还不够广泛,深度还有待拓展,还存在人力、物力资源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方面,需广泛吸纳人才。用好华侨资源,通过加大宣传、提高工作人员薪金待遇等方式吸引一批综合素质高,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广博知识面、良好沟通力的高级别人才加入。同时,注重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培养熟悉"海丝"沿线国家国情、文化、法律法规,并精通当地语言的专项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国内社会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地方政府和机构设置专项基金,并从每年对外援助的资金中规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海丝"建设和国际交流的活动。发挥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 。建立立项评估体系,把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密切合作作为扶持重点。在分配"海丝"专项基金中,可以通过立项、监督和评估体系,保证资金的使用质量和效率。此外,建立多方合作平台。"海丝"核心区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华人华侨协同参与,任何一个主体的活动都离不开其他三者的支持。建设政府与国内社会组织合作平台,为社会组织参与"海丝"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支持和监管;拓展国内社会组织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范围、合作领域,定期举行交流会,密切与当地侨团、商会的联系,提供共建共享的对话平台,推动国家间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建立国内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咨询、协调等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实现建设目标和社会责任。

(三)充分发挥华人华侨的"桥梁"作用,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全面合作

要充分发挥华人华侨的“桥梁”作用须调动其对中国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与政策认同。一要广泛开展侨务公共交流。针对不同侨居国或区域的政治、经济特点和侨情特点,制定出国别或区域的侨务公共交流规划。同时,充分利用区域性和世界性的华商大会等平台,传递中国和平发展、共促经济繁荣的愿望,增加各方合作的信心,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努力做好重要桥界人士、重点侨团的联络工作,深化他们对中国国情、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二要加强文化交流和文化宣传活动。通过社团、乡亲的联谊工作,加强互相交流,建立互访机制。组织华裔族群回乡寻根,增进了解和友谊,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社会与人文深度融合。发挥宗教信仰在凝聚人心中的作用。比如通过两岸三地及东南亚民间信仰神祗的互动方式,寻找闽籍华人的文化共同点,通过华人的直接或间接示范效应,宣传、传播和建设福建文化,增强华人华侨的文化认同感。三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同时使华侨华人受益。充分照顾华侨华人所在国政府和其他族群的利益,要在合作中建立中国—华侨华人—住在国多元受益的利润分配模式。四要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从各方发展诉求中、共同目标上发掘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建立风险规避机制,最大程度避免参与方包括华侨华人发生损失,從而充分调动广大侨胞共建"海丝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张赛群.华侨华人与“海丝之路”——作用、机制与展望[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61-76.

[2]约瑟夫·奈.软实力:权利,从硬实力到软实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8-23.

[3]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45-50.

[4]修菊华.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6(5):27-29.

[5]黄端.福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地位作用及相关建议[J].《福建理论学习》.2018(8):18-21.

猜你喜欢
华人华侨海丝
绽放在东赢的侨界之花——记在日侨团优秀侨领、日本北九州华人华侨协会事务局局长孙娟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借脑引智” 提质发展——德国华人华侨科技工商协会博士团来访江苏
海丝泉州 20余项科技成果在这里对接
海丝源头——泉州
冯成康:一心为华人华侨撑起保护伞
海丝海博会四月启幕
盘锦举办华人华侨、归侨侨眷联谊会暨华人华侨海外安全知识宣传论坛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