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易戒,情难却

2019-05-13 02:14罗家欣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王佳芝钻戒李安

罗家欣

摘 要:《色·戒》,是1997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小说。这部作品,张爱玲耗时二十五年,经过了无数次修改、打磨,但发表后却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2007年,由李安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上映,受到了众电影评委的好评,同时也在国内外引发了诸多争议。仔细比较小说与电影,我们可以发现,电影《色·戒》虽然改编自小说《色·戒》,但李安在尊重原著的同时又富有创造。其中,对于“易先生”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的挖掘,是李安在电影中最出色的创造之一。

关键词:小说《色·戒》;电影《色·戒》;易先生;比较;创造

一、前言

《色·戒》讲述的是1930年末,女知识青年王佳芝化身刺客,企图用美人计,刺杀汪精卫阵营中的高级特务易先生,双方在政治、权谋、性之间尔虞我诈的故事。这部经过张爱玲再三修改的《色·戒》在发表后,并没有引起读者太多的注意,甚至引发了一些误读。2007年,由李安执导的同名电影《色戒》上映后,不仅引起了国内外巨大的轰动,还斩获了第64届威尼斯金狮奖和第44届台湾金马奖等诸多电影界的重要奖项。

从小说到电影,是对故事不同媒介的呈现。细读小说与电影,我们不难发现,李安以自己对原著的理解,添加了许多小说“欲说而未说”的地方,填补了许多小说中未直接指出的谜团。比较小说与电影,如果说小说《色·戒》是顺着女主人公王佳芝的心绪演绎这个故事,那么电影《色·戒》则更像是在不改变张的故事框架的前提下,从易先生的男性视角重新构建了一段传奇,重新诠释了“色”与“戒”。毫无疑问,李安改编的《色·戒》是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李安对于“易先生”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的挖掘,更是创新中非常出色和突出的部分。

二、规避“情感”与创造“情感”

张爱玲在小说中,有许多欲说而未说的地方,情节大都是点到为止。李安在不改动张爱玲的故事框架的前提下,增添了一些情节,丰富了这个故事,展现了易先生对王佳芝的感情,给小说中冷冰冰的易先生注入了人的情感。

张的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话:“又有这句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是说男人好吃……于是就有人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是否意味着王佳芝和易先生关系的改变,正是因为“性”。小说中并没有具体地描写两人的“性”方面,只是用了“事实上,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目的。”和“两次见面”就带过了,让读者去思考和体味这寥寥几个文字背后发生的故事。而在电影中,李安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场床戏,将张爱玲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第一场激情戏,易先生用绑犯人的手法將王佳芝捆绑在床上,十分粗暴,还用皮带抽打她。可见易先生对待这个重庆方面派来的第三个女特务,已经下了杀心。但是王佳芝回头看了他一眼,正是这一眼,让易先生改变了主意;第二场床戏,易先生经常按住王佳芝的头,两人都一言不发,只是不断变换姿势,这是一场苦闷的性爱,可见易先生心中有痛苦之情。第三次情欲戏,易先生的动作显然比前两次温柔很多,王佳芝的脸色也浮现出柔软的神色,两人都已经有些陶醉了。此时的易先生已经和重庆方面达成了协定,所以不必像以前一样提防王佳芝了,这场床戏给人一种“幸福”的错觉。三次床戏不仅仅体现了二人感情的发展,也将易先生的内心活动外在化,展现了易先生长期受压抑的内心,显露他的矛盾和温柔,为冷冰冰的易先生增加了几分人的情感。

电影还添加了一个小说中没有的剧情:在日式风格的酒店中,易先生对王佳芝说:“就快到底了,跟着粉墨登场的一班人,还在荒腔走板的唱戏。”他已然看透了一切,早选择了最合算的一条路。而热血上头的革命青年显然还被蒙在骨子里,演着这场注定是失败结局的戏。他不是冷冰冰的杀人机器,他也怕死。“小妹妹似线郎似针,郎呀,穿在一起不离分。”这是王佳芝的想法,也是易先生的想法。所以当两人的手握在一起时,在外人看来冷酷无情的易先生,居然落泪了,他更加坚定了对王佳芝的感情。

三、一冷到底与寻常的温度

张爱玲的作品中,男性角色多半是扭曲或残缺的,少有健康者,《色·戒》的男主角易先生,沿袭了张爱玲笔下的男性风格,也许对王佳芝有过一点动心,但本质上是个内心阴骘、杀人如麻的特务高官。而在电影《色·戒》中,李安则将易先生心中寻常人的矛盾与无奈展现出来。

小说中,按照计划,王佳芝以修耳环为理由将易先生骗到一个首饰店,在那里刺杀易先生。但到了首饰店后,易先生表示要给王佳芝买一个好一点的钻戒。“王佳芝顿了顿”、“这只装在深蓝丝绒小盒子里,是粉红钻石,有豌豆大。”而且还是珍贵的粉钻。钻戒是爱情的象征,这难免让王佳芝的心中泛起波澜。对一直被当作棋子的王佳芝来说,这一点“优待”是难得的。这一刻,易先生对她的感情被她在心中放大了,她眼中的易先生,有“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在最后关头,她突然觉得“这个人是真爱我的”,于是她让易先生“快走”。王佳芝为了这只钻戒,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自认为易先生爱着自己的王佳芝,不会想到,其实她在易先生的心中,顶多算是一个“红粉知己”的角色:“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对于王佳芝,易先生一方面感慨自己在中年后居然还能遇到一个为了自己牺牲自己的美人,动了想要把她留在身边的念头:“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番遇合。”然而这份惋惜的心情很快就逝去了,转而是为自己开脱:“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并且认为王佳芝死了更合自己的心意:“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相比起王佳芝的性命,他更关心的是他的仕途。“他由‘色到‘戒,清醒到最后。”小说中的易先生是自私而理性的,能克制住自己感性的一面。

而在电影中,却有着一番别样的设计。一天,易先生交给王佳芝一份信,让她交到一人手中。拿到信的王佳芝,是惴惴不安的。当那个老先生拿出了一些钻石让她挑选,她才明白易先生是想送她一个戒指。这个结果,大概是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当她看到那颗硕大的钻石时,她抬头轻轻喊了一句“鸽子蛋”。易先生送她的钻石的贵重程度,代表着她在他心中的分量。易先生故作神秘地用了这样一个迂回的方式,给她这个惊喜。无论是王佳芝还是观众,看到这一幕,都觉得易先生在她身上是用了心的。按照计划,重庆方面打算在易先生陪王佳芝取镶好的钻戒时刺杀易先生。当镜头转到镶好的“鸽子蛋”钻戒,王佳芝和观众都被惊艳了。“你觉得我选的钻石好看吗?”、“我对钻石不感兴趣,我只想看它戴在你的手上。”易先生的这句话,更使得心中本就已经泛起千层波澜的王佳芝犹豫了。她想要摘下戒指,但是易先生按住了她的手:“戴着。你跟我在一起,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其实易先生早就知道王佳芝的真实身份,他曾说:“留心的话,没有什么事是小事”,他曾经发现王佳芝喝水前没有擦去口红,上流阶级的小姐不会如此。电影中处处暗示易先生已经选择和重庆方面合作了,因而这句话其实具有两重意义:一,我和重庆方面已经合作了,我们两个是一路人;二,我们会继续在一起,我会保护你。王佳芝根本不知道他早已识别她的身份,自然只读到了第二重意思,对于一个被父亲抛弃,被同学欺骗,被组织利用的女人,有这样一份承诺性的情意摆在她面前,她理所当然地感动了。感性战胜了理性,她背叛了老吴的指令。王佳芝被捕后,易先生回到家中,坐在王佳芝曾经睡过的床上。心狠手辣的易默成,也有柔情的一面,这一刻的寂静,是他为王佳芝的死的惋惜,是他在怀念她。钟声敲醒,王佳芝被处死了,易先生站起来往外走去。房间里没有开灯,光从门外照进来,正好照亮了易先生额头以下的部位,易先生的眼中似乎有泪,这一幕将易先生矛盾的内心展现了出来。

张爱玲的笔触是尖锐的,她揭露易先生的无情,是张式“一冷到底”的冷酷。李安则对易先生多了几分同情,他用李式的“寻常的温度”塑造出的易默成是有情意的。

四、结语

张爱玲将脉脉温情掩盖下的人性揭示的淋漓尽致,因为运用了“藏锋”的写作方式,小说显得含蓄且意味深长,表现的是人生虚无、人生如戏的主题。李安则在保留原著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填补了原著含糊不清的地方,加入了温情的关怀,削弱了原作的悲剧力量,增强了易先生既冷酷无情又温柔无奈的矛盾心理,展现了他在抉择政治与情意时的挣扎,表现的是人在战争年代的无可奈何和苦苦挣扎。小说能够刻画人物的微妙心理,读者可以慢慢品味,靠自己的想象来构造作者未言说的部分;而电影是直观地将画面展现给观众,必须通过场景、声音、灯光等技术来展现人物的心理。因而,张爱玲的《色·戒》与李安的《色戒》,是各有千秋的。

参考文献:

[1]张爱玲.惘然记[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

[2]《色·戒》电影热再掀张爱玲热[N].中国青年报,2007-10-17.

[3]李倩.小说《色,戒》与电影《色·戒》之比较[N].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王佳芝钻戒李安
暴利的钻戒
钻戒归来
谁偷走了钻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