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上世纪的基础理论阶段走向了实际应用阶段。21世纪初,为探索如何应用信息化教育发展模式,数字教育概念应运而生。杨继林、谢小琴认为,数字教育是信息化环境开展的基于各种数字技术的新型教育形态[1]。在数字教育的基础之上,通过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完善,学者们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教育相融合,由此产生了智慧教育这一新式教育理念。
智慧教育具有数字教育的各项基本形态,即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拓展学校功能的预期,并在此之上融进未来教育的概念与特性,在原有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应用基础之中,加入大数据、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类型号传感器和嵌入式设备。杨现民认为,智慧教育是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增强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增强型数字教育[2],肩负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重任。
对于智慧教育的教育特征,张立新、朱弘扬将其归纳为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生态化[3];王学严、吴洪将智慧教育的形态描述为泛在化、一体化、情境化、个性化、智能化[4];赵秋锦、杨现民、王帆将智慧教育的环境特征概括为感知化、泛在化、个性化、预知性、动态平衡[5];杨现民、余胜泉将智慧教育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得出“一个中心、两类环境、三个内容库、四种技术、五类用户、六种业务”[6]的教育体系结构性意见。在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笔者认为从智慧教育的根源目的出发,更能够从本质上讨论智慧教育的教育特征。
1.由信息技术主导教学方式。电子前沿基金会创办人约翰·佩里·巴洛于1996年发表了题为《网络空间独立宣言》文章,将人类分为“数字原住民”与“数字外来者”[7],强调了生长于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之人与当时思想成熟之人的根本性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当代教学进程不应该再由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所主导,而是应该由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支撑点的智慧教室所主导。
2.开放的教学平台。通过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中加入大数据、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新一代的智慧云平台,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理念,提供准确快速筛选的信息结果,以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通过智慧云平台,所有师生均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实现大量信息的获取与流转,并通过无纸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时间到地点的多角度无缝信息传递,推动云平台之下覆盖的各地师生广泛交流学术与开展活动。
3.整合的教学资源。借由网络云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的智慧云平台,学习者得以获得满足自身各项需求的学习资源。智慧教育系统可以根据师生的潜在需求主动判断并提供教育所需资源和工具,还可以在提供所需资源后进行教育跟踪、学习监测等后续监管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教育教学效率,节省了教育教学时间,尤其为专业化高精尖人才免去了搜寻各类相关资料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麻烦,为不擅长自我吸收的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解决办法。
4.“点对点”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核心,通过相关教授手段,实现教育教学,但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强调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而智慧教室则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向教学者提供相关系数指导,推荐最匹配的教学内容以及有差异性的教学手段,实现“点对点”的教学理念。教学者可透过智慧云平台对各类型终端设备实施与学习者跨越时间地点的沟通交流,将教育教学渗透至教学者与学习者的生活中去,以期实现教学差异性管理和学习个性化管理。
交互设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是计算机专业进行跨学科教育改革的一次尝试[8]。国外专家学者已经对交互设计的探讨渐趋成熟,但仍然在很多问题上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共识,如交互设计的完整定义、交互设计的涵盖范围、交互管理的统筹等一系列基础问题。
随着国力的不断攀升,我国越来越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2015年,习总书记对我国未来教育提出规划性指标,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9]。然而,虽然在一些专业领域方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交互设计方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上的进展尚不明显。
1.空洞浮泛的教学口号。部分高职院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教学理念开设创新创业学院,以“创新创业”为口号招揽高素质生源,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和物力,造成了生源浪费的现象。招生的同时,高职院校也未能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考察,一味追求学院的成立及生源的壮大,忽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的重要性,将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教育口号及宣传阶段,甚至有部分院校虚报数据,与创新创业学院设立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导致教学内容空洞化、浮泛化,无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程。
2.揠苗助长的教学目标。赵恒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工具化”,使我国高职交互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了其原本的目的性[10]。一些创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高职院校甚至不知何为“创新创业教育”,狭隘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办企业”互划等号,意欲灌输以“创办企业”为核心目标,提高学习者的创新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者应着手于建立学习者的长期创新自由意识与主体意识上,引导其走向创业的道路,而非期待一蹴而就地硬性灌输“创新”与“创业”的僵化思维,流于形式、毫无内涵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3.尚未完备的教学体系。从配套教材到行政体制,高职交互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建设整体尚不完整。目前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的高职院校占比不到19%,高职交互设计毕业生在职业院校创业园的学习过程中也只获得了创业体验[11],而没有实践收获。现阶段高职院校没有组织拟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配套教材,更没有相应配套的硬体软体设施,并且师资力量无法跟进,造成了高职院校内吹的“理论风”远超“实践风”,一切研究进展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表示,我国创办新企业的效率低、成本高[12],平均创办一个企业需要14道手续和38天的时间,创业成本则占到创业者当年收入的4.5%。如何改善行政体制的拖沓、繁复问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一个突破口。只有自上而下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形成教育体系的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交互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是跨学科教育改革目前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教育者陈旧的教学思想从一定程度扼杀了大部分学习者的创新创业意识,再加上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以及资本的浮夸逐利,为高职交互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大的阻碍。
1.循规蹈矩的教学思想。交互设计的核心目的是“以人为本”,着重于人的体验。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时代下仍旧秉持“我教你学”的僵化教育模式,或只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或只力求跨学科人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由过去的专业人才培养合理过渡到专业人才与复合人才并重[13],深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取得相辅相成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唯师是从和不注重实践的陈旧教学思想,让学习者得不到创新创业精神应有的发挥空间,使得大部分交互设计研究成果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
2.急功近利的激励措施。只给予急切的政策性激励措施,没有完善简洁的审批体系,是目前交互设计人才创新创业所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政策性补贴应引导人才向有需求的创新创业方向靠拢,不应停留在政策口号阶段,空谈补助却不能落实;或大笔资金未经严格审核随意流入孵化企业,造成以资养企的乱象。
各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趋于功利化,“荣誉高于一切”的创新创业压力迫使学生的科研类别只能向资本倾斜,甚至产生无限夸大科研成果的现象或难以在相关冷门且核心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3.重点偏移的教学平台。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体系是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14],但是高职交互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并未能够与相关政策体系相结合,造成了本专业创新创业基础的缺失。同时,高职院校没有提供专业化的教学平台,无论是教育者或是学习者都只是泛泛探讨创新创业,而没有专业化、系统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各个高职院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科目也只作为一门选修课依附于工商管理课程之上,受教育对象也仅限于部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15]。
交互设计与智慧教育的设计理念都是以人为本,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二者之间的契合度。信息技术时代给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只有结合时代和专业特点进行理论实践,才能合理开展高职交互设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Jenny Preece将交互设计定义为“设计交互式产品来辅助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6],而智慧教育则可带来对应的交互式直观感受。通过在智慧教室里使用各种信息系统及终端设备,教育者和学习者均可以充分享受智慧教育环境系统所带来的教学辅助效果,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智慧教育也是交互设计的研究方向之一。
教育模式的创新,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路灯。合理利用智慧教育与交互设计的契合度,突破固有的教学方式,将创新创业意识植入到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培育出顶尖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现在的教育体制下所产生的最大问题便是学习者缺少今后的规划目标,而创新创业对目标的规划有着极高的要求。智慧教育可为教育者提供学习者的所有个性特点,为学习者推荐相应的学习方案以及人生规划方案,并提供可行性评估。教育者可比对手中数据,逐渐为学习者完善交互设计的具体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上限,而教育者拥有的陈旧教学观念则是在交互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不专业的表现。在接触智慧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合理运用信息开放性与信息时效性,注重行业之间创新创业先进经验的传授与交流,并力求应用于课堂之中。
智慧教育虽然在现阶段可以解决部分教学中遇到的客观障碍,但无法做到与学习者完美的人性化沟通,此时教育者的角色便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习者的创新创业意识,寻找与交互设计方向完美结合的教学方式,提供设计理念指导,带领学习者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这些都是教育者在交互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该思考的教学任务。
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在于教育平泛化,无法激发学习者的个人潜质,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教育差异化的不够重视,尤其是交互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这种强调个体差异化的教育方向中,更需要智慧教育这类突出强调人性化的教育模式。
智慧教育的课后辅助教学更为重要。普通情形下教育者无法根据个体差异为所有学习者量身定做相应的学习目标,而通过智慧教育,学习者可在课后的智慧云平台上查找感兴趣或有需求的资源,并且智慧教育系统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点,自行判断出一套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合理的因材施教是智慧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根本区别,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条捷径。
信息时代下,时效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成为了学习者在筛选信息时的硬性指标,但也浪费了学习者大量的时间精力,绝大多数学习者因此苦于没有创新创业目标,缺乏创新创业兴趣。利用智慧教育系统,根据高职交互设计的专业特性,为学习者提供分门别类、精挑细选的时下信息,引导学习者创新创业的灵感方向,打开学习者愿意主动尝试创新创业的大门。
同时,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加强学习者之间彼此的互动交流。创新创业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互相对时下信息的交换交流,从而激发出潜在的创新创业灵感。教育者应善于运用智慧教育的开放性,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时下信息,把准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从上级学科中抽离出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进行专业发展。同时教育部门应组建科研小组,研究、拟定、制作出一套专业化的相关教材,系统性地进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结合交互设计的专业特性,鼓励学习者从行业领域到职场创业再到创新创业的三步跨越式发展。
想做到三步跨越式的教育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与创新型企业的大力合作,让学习者投入到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实践中去,身临其境地感受什么是创新创业,如何才能创新创业。
当学习者产生创新创业的想法之后,教育者要主动介入,整合学习者零散的思想,将其进行可行性评估,并留下课题让学生进行模拟创新创业实践。如果模拟结果尽如人意,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内开展实质行动,进行校内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资本的趋利性,导致现阶段我国创新创业情况浮夸之风盛行。所以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极力告诫学习者切勿好大喜功,应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为我国创新创业真正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见图2)。
图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创办取决于政策的扶植力度,政府现阶段推行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仍然主要集中在几个热门行业,忽视了其他行业的存在感与发展情况。政府的激励制度理应没有偏好地覆盖全部行业,分层次地进行扶植,提供相应的资金、场地、人才和技术,不能将资金集中注入到某个特定行业或领域。
与此同时,企业创办所需要的复杂行政程序,也是创新创业最大的拦路虎之一。精简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审办手续,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扫清程序障碍,比资金扶植要更加助力青年人才去创办企业。
政府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如开展专项研讨会或提供专项奖励办法等,引领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国家需要的科研方向付出实践努力;同时由于交互设计创新创业型人才不足,也要极力避免人才资源浪费的情况,为不同专长领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行业政策。
人才有流动性,也有流转性。创新创业型人才绝不可能一夜而成,更不可能凭空增添。2016年新登记企业增长率为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17],这说明作为国家战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企业存活率低下的事实。所以这种现况之下创新创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图3 高职院校——创新企业人才生态链
创新创业型人才难得,为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目标,高职院校可考虑将交互设计创新创业成功的人才进行外部聘用,为交互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宝贵的一线经验,从而摆脱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实问题。同时在院校内设立创新创业园区,利用与企业的合作优势,共同打造高职院校——创新企业的人才生态链,保证校内与校外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均衡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智慧教育与交互设计的联动发展,为交互设计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质的飞跃(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