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泽 黄维
【摘 要】本文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内涵及构建原则,从教师角度论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加强自身建设,修炼魅力型话语主体;关注学生特点,着眼个性话语客体;牢记授课要求,供给科学话语内容;优化课程平台,探索立体话语载体。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话语体系 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124-0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和成就人的价值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事关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提升,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事关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和大学生中的巩固和发展。因此,要将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建置于重要的位置,在客观把握构建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原则基础上,探索可示范、可检验、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路径,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内涵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思政课已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步建构起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
关于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内涵,不少学者做了研究,郭长义认为“话语”与“体系”组合在一起而构成“话语体系”,是指作为人际交往沟通手段的言语活动在一定社会境遇中运用的范式,即承载说话群体的主观意志和思想的完整有序的话语建制。张志元等认为思政课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体现。徐俊指出思政课话语体系是在高校这个特殊场域下由思政课的教材话语、教学话语等诸多话语形态构成的有机话语系统。本文所指的思政课话语体系,就是在高校思政课授课过程中,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按照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组合成的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话语内容、结构和展示方式的整体。
二、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方面,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建要以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思想为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话语体系本身要以知识的形态表现出来,体现相应的科学性或学理性,让政治性的内容通过科学的学科脉络展示,避免“口号式”的讲授,确保思政课话语的时效性。
(二)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强化灌输式和启发式的统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动员工作起到了凝聚民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作用。在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继承灌输式教育的优良传统,诚如列宁所指出:“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出来的东西。”“社会民族党的任务就是把认清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其任务的这种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与此同时,也要探索“启发式”的教育话语体系,关照学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规律过程,讲究“润物细无声”式的启发和“春风化雨”式的启迪,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着眼学生成长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强化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思想政治工作源于我们党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时又服务于我们党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离开实践的需求和指引,思想政治工作如同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同样的道理,离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难有成效。构建思政课话语体系,要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领悟,全面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核和精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扎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营养,不断深化话语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要关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在具体解决学生的生活中的痛点、疑点和难点过程中不断完善话语体系。
三、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构建思政课话语体系,需在遵循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建设,修炼魅力型话语主体;关注学生特点,着眼个性话语客体;牢记授课要求,供给科学话语内容;优化课程平台,探索立体话语载体。
(一)加强自身建设,修炼魅力型话语主体。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创建思政课话语体系过程中教师作用最为关键,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自身的魅力直接影响到话语体系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提升政治定力,在进行主流话语传播时,有坚守阵地的主责意识,在抵御错误思潮时寸言必争,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发声,保证话语的方向不走偏不变样。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理论水平。教育者要先自教,对马克思主义要真懂真信真用,对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要由衷地肯定,要保持深厚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情怀,充分肯定和歌颂人民的伟大贡献,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饱含真情实感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让有信仰的人去讲信仰”,从而提升话语教育的实效。最后,思政课教师要“用学术讲政治”,善于将灌输式教育转换为启发式教育,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说服学生,用符合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看法为学生解疑释惑,帮助学生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关注学生特点,着眼个性话语客体。思政课不能只关照学生要求,学生想听什么就讲什么,这样思政课就会失去思想政治性;但也不能不关注学生需求,简单地灌输,这样思政课就会失去亲和力。新时代的学生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受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他们熟悉网络,关注自我,也更加“国际化”。思政课话语必须关注学生特点,一是要及时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应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方面,教学内容要紧贴时事政治和身边热点,要正确解读和阐释社会热点,用生活话语讲理论,用身边热点讲政治。二是要解答学生疑惑。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学习、生活或恋爱交友等方面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思想困惑,思政课教师要有的放矢,主动及时给予分析和指引。三是要关心学生成长。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形势等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三)牢记授课要求,供给科学话语内容。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思政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思政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中国国情,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从理想层面、智识层面、实践层面讲透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世界、科学改造世界的道理。要讲清楚为什么必须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与国家的价值联结,讲清楚个人努力离不开国家大环境的道理,引导学生爱党爱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历史和现实,引导学生更加清晰透彻地认识世界、读懂中国、把握时代。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在认识正确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自己的报国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四)优化课程平台,探索立体话语载体。载体是落实思政课话语的“最后一公里”,其关键性不言而喻。首先,要丰富话语表达载体。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采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确保话语方向。将讲授内容融入经典诵读、征文比赛、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加强接受。其次,要确立话语沟通载体。要确立课堂沟通媒介,通过QQ、微信等实时交互媒介,公开探讨与私下交流相结合,课上讲授与线上解惑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互动,适时传播正能量,解答学生的实时困惑。最后,要搭建话语查询载体。由于大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有更大的兴趣,因而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海量多元等特征科学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汇集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延伸学习或回看课堂等需求。
【参考文献】
[1]向绪伟,谭琪红.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
[2]郭长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J].辽宁大学学报,2017(5)
[3]张志元,周雪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与传播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2)
[4]徐俊,许燕.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6)
[5]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6]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