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高效便捷的医疗流线、绿色生态的医疗环境,恩泽医院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浙江省台州市南官河畔、灵山泾旁,坐落着一家建筑雄伟、环境优美的医院——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该院规划总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历经10年筹建,秉承实现“呼吸的医院、绿色的医院、低碳的医院、数字化医院、人性化医院”的设计理念,于2014年12月29日正式试运行。次年,获得建设工程国家最高质量奖——“鲁班奖”。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认为,建筑的价值取向是建筑设计的主轴,贯穿于整个过程,有意无意地指引着建筑创作的思考方向。20世纪的医院是按患者的空间来进行设计和建造的,重视用仪器、药物治疗患者,而忽视了治愈环境对促进患者健康的重要性。而恩泽医院在设计中,注重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满足,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人性尊重。
“充分利用自然光、水和绿色为患者和员工提供舒适的医院环境是恩泽医院最为核心的设计手法。”这是恩泽医院总设计师、日本一级注册建筑师高桥正泰的设计理念。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副主任林福禧告诉《中国医院院长》,高桥正泰是日本株式会社资深设计师,日本的熊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门诊大楼、佐贺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神奈川县立癌症中心、Medipolis癌症粒子射线治疗研究中心等建筑均由他负责设计,曾荣获优良设计金奖等一批重要奖项。恩泽医疗中心选择高桥正泰正是由于其专业水平和在日本设计的医疗建筑成果。
恩泽医院将生态绿色作为规划中心,绿地率高达35%。
在以自然、绿色和水为设计主线的理念下,恩泽医院采用了基于南北轴线上展开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格局的总体规划,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院落围合”的空间概念,将完全为患者服务的恩泽生态绿色广场,与面向南侧的患者通道和周边的绿色回廊连接在一起,作为整体的规划中心,绿地率(包括绿化停车场)高达35%。
走进恩泽医院,正对门诊楼有一条绿化道路及景观桥,将视线缓缓引导至“百年恩泽”林荫大道,在这里,恩泽百年历史缓缓展开。路两旁有精心设计的羊群雕塑,给患者一种田园牧歌感。门诊入口处,设置的水景将建筑与环境有机衔接,喷泉水池、雕塑小品等充满了趣味性,对减缓患者就医精神压力非常适宜。
在院区中央,有一处欧式风格的中心花园,大片的草地将院区所有建筑有机联系起来,不仅丰富了全院的景观层次,而且也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交流、休息、娱乐的场地,既是一个疗养花园,又是企业文化传承的摇篮。与中心花园相辅相成的景观是林荫大道和沿河绿化带,静谧优美的环境对城市干道的噪音起到隔音降噪功能,成为患者甚至周边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恩泽医院主楼塔楼一共是19层,体量巨大,而深灰色外墙,在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依然不失典雅大气,成为整个路桥区明显的标志性建筑。“恩泽医院对日本设计师给予充分信任,主楼外立面色彩运用还是非常大胆的。当初我们对采用这种深灰色,甚至是接近于黑色的外墙材料也持怀疑态度。比如我们的公共卫生楼,采用了形成强烈对比的黑白两色。但是大家现在可以看到这种色彩组合,在医院整体的大氛围环境中还是十分得体的。”陈海啸说道。
1恩泽医院院区景观优美。
2 恩泽医院通透明亮,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贯穿主楼建筑的,是通过不同的悬挑或退台,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四个庭院空间,进入庭院后能即刻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庭院四周为通透的玻璃幕墙,极大提高了室内空间的亮度,并使室内外形成了模糊界定,内外景观仿佛连成了一体,在让人感觉通透舒心的同时,还节约了能源消耗。
恩泽医院的大门入口采用了立体交通方案,下层为急诊和影像中心,主要服务于急诊患者,上层如机场般的车道(含公共BUS)直达门诊大厅。进入门诊楼,室内以简洁风格为主,通透的空间设计配合充分的自然光照,营造出一种放松平缓的舒适氛围。
林福禧表示,恩泽医院的设计宗旨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所有的医疗资源围绕着就诊的患者展开,功能布局采用塔楼集中方式,将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四大医疗功能区域形成相对集中的布局,把直线变为“回状”,有利于减少流线的往返路程,缩短了病房和门诊、医技之间的水平移动距离。同时,强化患者动线和医务轴线相互间的工作关系,通过候诊空间和医务服务空间,使各种流线彼此连接,形成医疗区的主要流线骨架。
医院的内部空间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主要的活动场所,对其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室内疗愈环境设计至关重要。恩泽医院之所以被称为“会呼吸的医院”,是因为楼体南侧中庭有排天窗,形成自然通风的效果,可以避免中庭过热,同时优化了医院内部的采光。医院的温度基本控制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8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与舒适性。在色彩方面,除了绿色外,还在南侧大厅采用了接近原木色的暖色调,这种设计在国内医院并不多见。暖色调增强了医院的人性化和亲和力,给患者呵护和关怀的感觉,成为恩泽医院的特色之一。
作为一所“有温度的医院”,在门诊二层中庭内设置了1901咖啡书吧和互联网体验区。林福禧说道:“其实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希望在这里做一个患者休息大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建议引进台州当地著名的咖啡品牌,为患者提供高品质服务。我们还在这里设置了小型会议室和交流场所,接待一些重要客户的来访。类似这样的设计,我们认为是非常成功的。”
此外,在病房楼内,设计师在公共走廊的尽头设置了阳光角,阳光角不仅改善了公共区域的采光和通风,还成为了患者和医护人员休息和交流的空间。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病房楼的阳光角深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好评。
陈海啸对记者说道,实践证明,以疗愈环境以及人性化设计为准则所形成的空间更为舒适、温馨,有助于患者的心情愉悦,加快疾病的康复进程,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上的刺激,不仅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奥秘、感受绿色生命力的顽强,还可舒缓情绪、陶冶情操,使心理与生理同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