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之声

2019-05-11 09:51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全科医疗医院

强基层、医学人才培养与积极性调动,互联网技术切入;整合照护、健康管理,儿童及重症人群的医疗改善;贴近热点、难点,大格局、广视野,两会代表委员为构建更好的医疗体系建言献策。

构建医养结合整合照护服务体系

文/本刊记者 黄柳

王建业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

高龄、失能老年人群,在医院往往得到的是针对病因和脏器的“无效医疗”或“过度医疗”,使用了较多的医疗资源却没有改善该人群的生活质量,出院后在社区缺乏有效支持。国家应着重构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将该人群在医院的医疗花销转向社区的整合医疗照护服务,构建30分钟社区整合照护圈,试点以社区为中心,依托机构资源,“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失能老人提供从居家康复护理、日间照料到机构的“全景式”服务。同时采用远程分级诊疗模式,培养有老年医学理念和知识的全科医师,鼓励创造条件使老年科医师走出综合医院外,利用多点执业政策,在医护照料“四全”服务中起到核心作用。

王建业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门加快推进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及护士的培养及资格认证,将社保、商保、民政补贴与个人负担共同用于整合照护服务。

作为老年医学专家,王建业还建议将肠内营养治疗纳入国家医保项目。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人群与健康老年人群相比,总并发症分别为6.90%和1.52%,感染并发症为3.15%和1.75%。肠内营养治疗临床应用中存在适应证不明确、应用不规范、临床医务人员偏好肠外营养治疗等诸多问题,建议“营养风险筛查”单独纳入各省区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

重大疾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及药物保障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杨林花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

我国医疗领域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尤其在抗癌领域和罕见病领域,进展飞速。可以预见肿瘤领域及罕见病领域创新药物短缺且昂贵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其中,血液肿瘤受到关注较少,但其对生命造成的威胁很大,例如多发于老年人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杨林花建议,加速临床价值高且患者急需和创新性高、患者获益高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手段,对于疗效好的临床试验用药予以支持。构建一个一体化解决方案,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用上好药,并实施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专项救助和社会救助五重保障。

此外,杨林花建议,从国家层面,构建包括血液病用药在内的常用药物保障常态机制,通盘考虑包括血液病在内的各种疾病患者的常用药保障及安全问题,预设应急之策,以有效应对突发问题,真正做到惠及于民。同时,在制定基药目录时应进行大范围调查研究,考虑国产和进口药品在基药目录中所占的比例。

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县级医院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霍勇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有数据显示,2009—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从2亿元激增至325亿元,但仍未得到广大医患认可使用。同时,2018年1月、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两次发文对县级医院能力提升作出要求。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仍未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大医院对县级医院常态化实地支援难以达到,县级医院硬件强软件弱、有目标缺方法、需求大资源少、同质化难一体。

霍勇认为,只有不同地区医疗机构达到同质化、高水平的目标,才能让百姓得到安全、有效、可及的医疗服务。而大医院给县级医院长期配以优质专家难以达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结合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落实的关键。他提出如下建议。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持续推动县级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出台医疗服务目标考核办法。县龙头医院多数科室安于优越现状,但有些县区内就诊率却不到60%。中国医院协会调查显示我国县级医院医护人员流失率,31~35岁达62.3%,36~40岁达45%,其中超30%流向省会或直辖市医疗机构。

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建立各专业学会并出台“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不同学科诊疗设备和医疗数据有其不同,应继续推动线上医疗规范、线上线下结合医疗规范、技术互联互通规范出台。

鼓励社会力量第三方平台参与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结合平台。进一步制定医疗、技术、运营规范,引入社会力量第三方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先进技术,系统化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加大全科医学医师培养力度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谢良地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

分级诊疗是破解当下无序就医的重要方法之一。分级诊疗可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多个因素,而在乡镇和社区有足够数量、能解决问题、看得好病的全科医生是关键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可否认,目前基层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比较薄弱,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薪酬水平也较低。在一些地方,有机构没人员,有人员没资质,有资质留不住,有设备不会用。由于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人才培养周期长,短期内不可能有大数量的全科医生进入临床工作。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共有25.3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81人,占医生总数比例仅为6%,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约为30%。要达到203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要求,我国所需要的全科医生的缺口还很大。目前,城市社区的临床医生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约为4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转岗培训成为全科医生的。

为推进分级诊疗的顺利进行,谢良地建议:大力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尤其是村医的待遇。适当提高在基层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人员的薪酬待遇。扩大医学专科学校招生规模,争取在5~10年内培养一批能够胜任基层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鼓励普通医学本科毕业生从事全科医学工作,鼓励专科医学毕业生从事助理全科医生工作,在职称评定中给予更好的优惠政策。缩短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时间,或者采用分段式或积分制进行规范化培训,解决全程培训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时间为3+1,而非现在的3+2,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培训采用5+2。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敬佑生命,尊敬医生,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使在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有职业荣誉感。

进一步完善住培和专培配套体系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陈树波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邢台人民医院院长

自2014年初,我国实质性启动住培制度以来,在短短的5年内,住培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看到,当前住培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难点,需要尽快理顺关系,加快发展。医教协同在机制、体制、具体政策的衔接上还不够完善,医学院校培养规模远大于住培容量,存在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学位衔接还不够顺畅;如何培养同质化的合格医师仍是难题;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认证体系尚未全面推开;住培学员的薪酬待遇问题亟待解决;现行制度下住培医师的身份界定不明确,执业缺乏可操作性。

近年来,我国医学专业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按目前我国859家住培基地计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容量约在10万/年,这就意味着有50余万名医学专业毕业生不能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

为此,陈树波建议,推进医教协同,希望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沟通,一方面,建议教育部重新评估医学院校扩招政策的利弊,提出合理化的医学院校教育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考虑适当增加住培基地数量,扩大规培招收总量,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质量同质化的合格住院医师的迫切需求。

同时,加快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多方筹资。鼓励培训基地加大投入,做到三类培训对象同工同酬;此外,在国家层面上统筹考虑,提高政府补助金额。

他还建议,修改现行法律法规,授予住培期间住院医师的合法身份。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配套文件,根据新形势的发展修改相关内容,化解因法律、政策原因造成的法律风险,破除对住培基地和培训对象的不合理束缚。

儿童用药立法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李甦雁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徐州市眼科防治研究所所长

目前,儿童医疗卫生现状问题突出:儿童的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医疗当中儿童用药匮乏,儿科医生数量紧张,等等。

我国现有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多种,仅占总数的1.7%。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

近年来,儿童用药问题成为我国儿童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儿童用药供给不足,专用剂型少、规格少、品种匮乏,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普遍,药物不良反应率较高,对新生儿、早产儿等特殊人群的预防性创新药物引入不足等。

因此,李甦雁建议,有必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儿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需求,制定专门保障儿童健康需求的儿童用药保障法规,将现行有效的做法制度化、法律化,从鼓励研发、促进生产、完善采购、合理使用、医保激励等方面系统地解决儿童用药保障的问题。

规范、引导、鼓励、支持制药企业研发生产儿童专用药物,完善儿童药相关的流通、招标采购、定价、临床使用规范、医保报销规定。

加强儿科专门的相关人才培养(医务人员、教学科研人员),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儿科专业。通过立法,规范儿童专用药物适宜的采购方式、临床使用规则,保障儿童安全、及时地获得安全、有效的儿童专用药物。

在遵循救命救急原则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儿童里面的优先群体:新生儿、早产儿的用药保障问题,加速引入包括预防高危早产儿RSV感染等多个重点领域的创新药物,对这些领域进行预防性干预,降低新生儿、早产儿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

明确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范围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徐凤芹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大部分中医和西医高等院校,均设置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不同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中西医结合专业执业范围不明确、诊疗项目混乱的情况,中西医结合人才在综合医院执业受到多种阻碍,成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瓶颈。

首先,综合医院西医科室缺少中西医结合人才,造成中成药用药混乱的局面。而执业范围的限制,让中西医结合人才也不能在西医科室工作。其次,现行的执业医师管理办法和注册办法,限制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执业范围。此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目前,中医教育包含了常规的西医教育,因此,中医院的医生大多具备西医一般诊疗知识,中医院诊疗主要是中西医结合诊疗。但西医教育中所含中医内容非常少,西医院的西医医生大多不具备一般的中医诊疗知识。

徐凤芹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取消中西医结合人才执业范围限制,明确中西医结合人才与西医人才享有同等的执业范围。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新修改出台《关于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的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规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按照规定注册后,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如果通过西医综合医院考核,可在西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临床科室执业,并按照注册范围开展相应诊疗服务,合法从事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专业,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二是医学教育机构要加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力度。教育部修改相关办法,鼓励西医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报考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研究生科学学位,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科学学位后可以根据职业规划分别参加西医或者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已经取得住院医师规培证书的西医毕业生,鼓励其报考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

建立健全长护险系统工程建设

文/本刊记者 黄柳

刘艳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

2015年底,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4063万人,直接影响约1亿户家庭。2016年,我国正式建立长期照护制度,将长护保险纳入社会保险,并在上海、成都等15个城市开展试点,此后也有政策陆续出台,但是,在长护险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护理内容及对象有待完善,体现为服务项目不能满足社会的全部护理需要,以及缺乏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养老服务,特别缺乏失能失智老人的康复需求。

第二,评估模式和质量有待加强。统一需求评估的结果是享受长护险政策、接受社区居家照护的依据和前提。目前评估体系不完善且缺乏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复核机构。

第三,机构经营和服务有待规范。

为此,刘艳建议建立健全长护险法律制度和体系建设、优化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内容和评估流程、加强护理机构的行业管理及指导、加强长护险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其中,她特别强调应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改变目前长护险资金由医保结余资金划转的状况,按照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按规定进行筹资,个人和单位按制度进行缴费,加上财政的适当投入、民政的福彩金注入。

刘艳还提交了推动长三角养老产业一体化发展以及打造精准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议。探索推动社区照料和整合照护,在照护服务方面,鼓励社会力量探索发展整合照护,促进医疗、健康、养老的融合,提高照护资源的利用。养老产业一体化应注重政府引领、集聚资源,鼓励和吸引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各方积极参与。

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健康管理中心

文/本刊记者 黄柳

罗杰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院长

为促进普通民众健康生活,帮助中年人和老年人及早发现和预防疾病,减少政府财政负担,罗杰建议在每个县级以上城市设立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健康管理中心,和当地公立医院相互关联,为当地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罗杰提交的建议中,中心主要工作是为社区内的居民定期健康检查。每个中心配备先进的健康检查仪器,如核磁共振(测定脑和血管)、CT(肺癌的早期发现)、超声波(肝脾肾动脉等检查)、人体成分分析仪(骨骼脂肪肌肉的检查)等,为人们提供比较精密的健康体检。体检费用可由居民自己的医保卡或健康保险承担。体检项目可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血压、血液、肺功能、胸腹透视等。另外,可根据居民的年龄、性别划分“针对性检查”,如40~50岁的男性应接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前列腺等的精密检查。除体检外,中心应配备专门的运动指导师和营养师,指导居民科学运动和合理膳食。健康管理中心还可通过各种活动来督促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鉴于当前各类慢性疾病多发,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存在门诊、住院患者越来越多、危重病人越来越多的现象,尤其是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建议开展全民健康运动计划、科学合理膳食行动计划、控烟限酒行动计划以及全民减重行动计划。

制定“医学伦理审查法”为形势所趋

文/本刊记者 黄柳

王静成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省苏北医疗集团理事长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的出现,大面积知情同意违规案、黄金大米事件、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等生命科学的社会伦理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亟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以解决医学研究、医疗技术应用及医疗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伦理问题。

我国目前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度散见于分项规定,其中仅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为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其余均为部委规定, 在立法等级体系中的地位较低。

王静成建议制定“医学伦理审查法”,明确国家医学伦理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建立多部门联动执法协调机制;构建统一的医学伦理委员会体系。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级现有的伦理专家委员会或伦理审查指导咨询组织基础上组建、或以多个地级市建立国家级和区域性伦理监督管理部门。

在“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建议中,他特别提到进一步发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激励作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宏观上通过医保分级定价、分级支付,推动医院调整病种结构;微观上通过转变医疗行为的激励导向以控制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进一步落实好医保基金结余部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相关政策,提高公立医院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提升医院结算医保基金的效率,避免影响医院正常运转。

多举措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文/本刊记者 黄柳

温秀玲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院长

医改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要想做到供方需方都满意,有很多需要探索、实践的东西,尤其要突出“人”的因素。一方面是医疗机构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理念和办院方向和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另一方面,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和执行者,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医改的成效,还要通过医疗卫生系统的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作为载体传递给老百姓。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如何让医务人员更积极地投身医改,是医改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温秀玲建议:一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打破“吃大锅饭”的现状,突出科技含量、技术水平,以绩效来体现基层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分配结构向专家人才倾斜、向高技术含量倾斜,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二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在制度设计上,充分尊重和体现医务人员的知识和劳动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避免机械化地运用一些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监管,限制医学科技,限制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挫伤医生的感情。三是在医保监管中,加大医保考核力度,尤其是对主观故意的违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绝不姑息。通过分层次逐级考核、深入开展医保稽核专项行动、医院内部自查自纠等多种形式强化监管,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违规行为,加大对恶意违规的查处和惩治力度。

加强地级市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文/本刊记者 黄柳

周海波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医疗服务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优质医疗服务发展不平衡已得到中央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但省域内的各地级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属于地方事权,尚未得到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重视,鲜有政策和财政支持,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各省份,也是如此。以广东省为例,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其他三个地区发展落后,导致各地区的财政收入非常不均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出现明显的差距。广东省共有三甲医院118个,超过72%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卫生发展两级分化严重。从2018年开始,广东陆续公布了两批共22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其中,广州、深圳17家,占比77%;粤东西北仅5家,占比23%。

周海波建议,参照 《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 每个省份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原则,在每个地级市设置省区域医疗中心,缩小省内区域医疗发展不平衡,助推构建“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疑难病不出省”有序就医的新格局。

鉴于医用高值耗材价格虚高,建议加快建立省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并实行二票制;允许医疗机构组团采购,在省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价格的基础上再次降价,其差价可全部或部分返还医院,对于进口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等高值暴利耗材,实行国家谈判,实现降价。

猜你喜欢
全科医疗医院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