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琼
摘 要:小学语文是对学生具有启蒙作用的基础性学科,在课堂中发挥好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结合教学经验,就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了几点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发挥;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受到认同和重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不仅能够提高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有效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贯彻,也对提高教学大有裨益。
一、小学语文教学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1.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相比传统被动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他们更多的学习热情,并且能够督促学生自觉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能够给学生一种“我是小主人”的感觉,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传统被动式教学中,教师大多数都是照本宣科,对教学并不需要进行太大的创新和变动;而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后,教师的角色由主讲人转变为了引导者,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和提升。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有效措施
1.利用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依旧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课堂积极主动性不够,不知道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没有热情和老师互动。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首先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明白自身是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主讲人。在这个基础上,针对学生在课堂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缺乏主体意识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带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和现象设置与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并且符合学生水平的情境,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到课程学习中去。设置情境一般来说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这类方法主要运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大的,如历史、政治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二是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这类方法主要运用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如自然、科学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事实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主动研究和接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不仅能够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水平和人数都比较平均。在此基础上还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小组任务的制定,小组任务应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并且对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其次,由各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组内的讨论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以及在进行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会出现的通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内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的情况进行点评,纠正学生们出现的错误,肯定学生们的闪光点,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培养。通过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等方法可以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
参考文獻:
[1]马腾.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轻松的氛围[J].学周刊,2016(1).
[2]赵爱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5(26).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