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梅
摘 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学一年级是儿童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学龄儿童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入学阶段必然会因为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行为问题困扰自己或妨碍他人。因此,学龄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是小学教育起步阶段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学龄儿童;塑造;策略
我们依据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斯金纳强化理论,以自然观察法对本校一年级新生进行跟踪观察,筛选出学龄儿童普遍存在的典型行为问题,将行为改变技术的策略渗透到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中,对学龄儿童进行了良好行为的塑造,让他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我们主要运用了以下策略:
策略一:强化
在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最常用的策略就是强化。强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常用于矫正不良行为并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一年级新生集合站队是开学初老师的一大难题。很多老师往往把焦点放在那些做得不好的孩子身上,急于纠正他们的问题,而忽略了那些做得好的孩子,结果队伍中的良好行为反倒逐渐消失了。我们的做法是及时注意孩子好的表现,有效掌握赞扬孩子的时机,对首先做到快、静、齐的孩子,立即奖励一朵红花,并向全班同学讲清楚这个孩子被奖励的原因,全班同学因此明确了正确行为目标。
强化策略不仅可以应用于强化各种良好行为,而且假若应用适当的话,一样可以改善不良行为。
源×有个坏习惯,上课总是“吃手指”。我就告诉源×,如果每隔5分钟,他没有把手指放入口中,我就在他的书上盖个红花,等他有10个红花了,就奖励他一个小奖品。当源×能稳定通过五分钟,并且得到第一个奖品后,就把训练时间延长为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并且让孩子们监督他。半学期后,源源这个“吃手指”的不良行为果然逐渐改善直到消除。
强化帮助孩子建立了良好行为,而代币制则是吸引孩子巩固良好行为的有效手段。为了让强化策略在学龄儿童良好行为塑造中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辅助运用了代币制。“代币”是在孩子们的良好行为出现之后,立即或者稍后获得“报酬”的代用品。与学校政教处联合,我们一年级制订了德育银行计划,采用的代币是恒币和美币。每班每天六枚恒币,由科任教师随机奖励给有良好行为的孩子。每个孩子攒够六枚恒币就可换取一枚美币。然后用不同数量的美币换取相应的奖品。
代币制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的行为,在实行代币制时,进一步激发了学龄儿童对行为的刺激辨别作用,提醒他们时刻关注和强化良好行为。
策略二: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可以营造一种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氛围。因此,是一种深受学龄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
游戏是儿童自然的沟通媒介,也是自我表达情绪、想法和行动的工具。在团体辅导中,我们将多种心理治疗技术运用到游戏中,比如,绘画艺术治疗、游戏治疗、萨提亚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冥想等,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感悟。通过投射、分享、交流,获得多元信息,从而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进行团体活动“彩绘心灵”时,我们利用彩泥能最快进入人的潜意识的特点,先让孩子们感受彩泥在手中的感觉,把彩泥揉成圆形,搓成长条,然后请他们闭上眼睛将彩泥捏成一样物品或者一个动物,进一步体验彩泥的变化,当孩子们与彩泥有了一定的联结之后,请他们在A4纸上用彩泥创作一个动物,并且在团体内做分享。这时候孩子们的创作就是他们潜意识的投射。接着,让他们将作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贡献出来,大家一起创作出动物森林图画,最后请他们分享创作中自己的感受和变化。整个团体活动,孩子们以彩泥为媒介,自然地和完全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想法、体验及行为。同时在交流分享中,也逐渐知道了人际互动中的包容、支配、情感,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
孩子的世界就是游戏的世界,游戏的世界就是我们要进入的那个世界。所以说,团体辅导是学龄儿童良好行为塑造最有效的策略。
策略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技术来源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角色扮演是一项很有力量的咨询与治疗技术,特别适合处理学龄儿童的同伴交往中出现的自我为中心、以大欺小、说脏话、攻击性行为等问题,尤其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的行为矫正效果很明显。
在“大灰狼与小羊”的故事中,我们用“镜子技术”,先让孩子们扮演攻击者、被攻击者、助人者、旁观者等角色,重现事發场景。然后采取角色互换技术,让最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扮演文弱的“小羊”,使其体验到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而让弱小者扮演“大灰狼”,使其感受到“力量”的魅力。孩子们在现实环境中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理解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情感。由此激发自我觉察,以此减少攻击性行为。
角色扮演在发展儿童的社会理解力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很重要。在各种故事情节中,孩子们逐渐领悟到一些人际交往的小技巧,并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策略四:积极演练
一年级新生经常会出现下列情况:发言时乱喊叫、说话紧张口吃、写字姿势不正确等。当出现以上情况时,老师应立即让孩子停止此行为,然后仔细地重复演练若干次正确的行为,这就是积极演练。
积极演练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行为习惯、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策略,对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许多弱项都可以进行矫正。它强调的是正确行为的练习,也就是当问题发生时,教师要确定正确的行为是什么,然后集中精神帮助孩子不断重新演练正确行为。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学龄儿童良好行为的塑造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学龄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