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莲
摘要: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准确的文本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及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文本;解读
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侧重“语文教学内容的解读”,即“文本教学的解读”。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观下,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呼唤下,语文阅读教学这一语文课堂的具体实践,如何摆脱传统的知识传授,如何在文本的学习中有效、准确把握文本的语言魅力,只有真正地通过课堂上教师、文本、学生的多元对话,品词析句,走进作者内心,体会作者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的目标。那么,如何高质量地文本解读,由浅入深,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呢?
一、抓住文中的关键字关键句走进文本阅读文章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往往可以概括文章内容、体现文章结构、反映作品中心思想、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学习一篇文章的最佳途径。在学习文本时,抓住文章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走进文本阅读,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在教学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中,我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这”字和带有“这”字的句子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课堂教学中,我这样问:文章的开头写到“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中的“这一回”指的是哪一回?“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中的“这”是指怎样的场所?“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中的“这种”是指哪种年轻女人?“这条路”“这种鸟”“这个唱法”等等,从“这”字切入,带动学生对整个文本的阅读。有的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题中的关键词走进文本的阅读,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教学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时,为什么说是“悲剧”?“伟大”体现在何处?围绕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如何理解题目的含义,秋天的怀念,“秋天”有什么含义?怀念的是谁?文章借助秋天的意象,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观其行,听其言,察其色,关注细节。先体会我的暴怒无常,再体会母亲的做法,体会母爱就是一堆细节,表达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抓住关键字词句,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内容,引领学生去品味文章的语言,借此对文章作深刻、个性化的解读,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提升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的能力。
二、抓住文章的语言运用现象走进文本阅读语文核心素养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展开教学。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是文章的典范,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有它独特的语言风格。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这把语言的钥匙,开启作文殿堂的神圣大门,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启迪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情感,触发创作灵感。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比喻夸张在肖像描写中的运用”尤为突出。如作者对托尔斯泰面部的描写,“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这种比喻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形象;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夸张的描写,把列夫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也让读者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典范,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具体语言现象,学习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写作特色,探究文本内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的整体性和实践性相当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语言运用现象走进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抓住文体的特点走进文本阅读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要教给学生的内容也应因文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在教记叙文时要紧扣记叙的六要素,教说明文时紧扣说明文的文体常识,教议论文时要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教小說时紧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这三方面,教演讲词时,抓住演讲的特点等。以文体特点为切入,从文本整体阅读出发,到语言文字中寻找依据,探究文本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感情。语文课程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应该是对语言文字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走进文本,帮助学生领会不同文体不同的语言特色。如教学里根的《真正的英雄》这篇演讲稿时,抓住演讲的特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这篇富有激情的演讲不仅仅停留于悲痛,在总统言辞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还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里根总统对每一位宇航员都是非常地熟悉,他抓住了英雄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展开深情追忆,他的演讲是感人的,发自内心的。对文本的解读,是教者水平、教学艺术和运思匠心的体现。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情节,都可以是文本解读的突破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文本解读得好,课堂教学才落实得好,也只有有效地文本解读,才会真正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 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誗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