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云
摘 要: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进步的前提下,教师群体开始意识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数学作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对学生思维逻辑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学生最开始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时期,教师就应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做出针对性培养策略。因此,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为基础,从教学情境、学生心理等多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何彻底落实“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应用,希望能以此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个人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本身是严谨而又科学的,但它本身也具备一定的可探究性和实践性。纵观我国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师群体照本宣科式地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数学学习,整体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追根究底在于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一味地带领学生学习,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只会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丧失探究意识。对此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设计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设计探究性问题解决环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大多时候都会受到个人心理的影响,因此小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好奇心较强、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等特点是教师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良好切入点。“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核心要求在于教师能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教师的帮助下能顺利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时,应明确认识到自身在教学环节中“引导者”“指导者”的地位,改变以往掌握教学绝对主导权的教学思想。小学数学主要涉及到的内容都是最为基础的数学概念,目的在于能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建立起数学学习意识。教师通过明确教学地位、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后,就可在兩者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解决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在自身具备强烈求知欲的条件下顺利完成对应的探究活动。
例如教师在“角的度量”的课时教学中,该课时主要以讲解直线、射线、线段以及比较角度大小为主。为能使学生在该课时学习中通过探究对相应知识点熟悉并掌握,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大小不一的两个角,而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觉得哪个角更大一些?怎么比较它到底大多少度呢?”教师提出问题后,由于该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讨论、动手实践,自然而然地便形成了探究问题情境。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实际研究。如此一来,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能得到更多灵感碰撞,同时还能集思广益,将“比较角度大小”这一问题从多方面进行探究证明,进而为学生的探究思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设计质疑性问题解决环节,帮助学生打破定势思维
小学生认知特点较为单一,因此在小学时期,大多数小学生都会把教师和家长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判断意识,在更多时候都会以教师意见为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定式思维。而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中,质疑思维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它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从侧面感受到举一反三的重要性。教师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时,可通过设置陷阱式的问题令学生产生质疑心理。而后教师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正确表达自身质疑观点,从而令学生在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学会科学质疑。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课时教学中,学生需要在该课时的学习中掌握判断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数学概念,还要学会判断和应用平行、垂直这两大基本几何知识。为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严谨性,教师可设计“质疑性问题解决”环节。即教师在课前先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只有细微差别的非平行直线,而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进度将该课件进行展示,并提出问题“大家觉得这两条平行直线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呢?”教师通过问题令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两直线平行,但学生在后续利用作图工具和数学概念进行判断时又会发现两直线实际上并不平行。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证明结果,进而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质疑思维,为自身后期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设计创新性问题解决环节,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创造力、想象力的发育巅峰时期,但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即学生可以应用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创造出不一样的数学答案。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其自身创新思维的有效结合,通过设计趣味问题来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问题解决”。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课时中,教材中涉及到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数学知识。在以往的课时练习中,教师往往会选择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习题即可,但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践性作业来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思维发展。教师在结束课时教学内容后,可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作品设计,请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同时又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因此教师在对相关策略进行研究落实时,应先以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实际水平为主,尽可能将单一的问题解决环节打造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过程,令学生在提升自身数学水平的同时又能夯实个人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解武.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策略初探[J].新校园(旬刊),2016.
[2]贺冲.数学低段“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 2017.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