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雷桐
摘 要 微电影以传统电影艺术的创作手法为基础,压缩了制作成本、制作周期和成片的时长,成为了一种在新媒体环境兴盛背景之下极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一些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取材自劳苦大众的平凡生活,能引起观众的普遍共鸣,在微博、微信、各大网站上呈现出病毒式传播的特征,在社会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的对于生活的思考和自身经历的认同感,因此也产生了相应的人文价值、传播价值以及商业价值。
关键词 微电影;人文价值;商业价值;传播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43-02
微电影(micro movie)在制作上具有投资小、周期短、成片时间短等特点,在放映、传播、推广等环节上最大的优势在于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在当今新媒体兴盛的大环境下,微电影有了在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微博、微信、豆瓣等)中有效传播的机会。以新媒体为传播平台的微电影充分利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满足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交流的感性诉求。”[1]现如今,微电影的传播能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因此,本文将聚焦于分析我国微电影在新媒体语境下,尤其是社交媒体广泛兴起的背景下,所产生的各种社会价值及其意义,以期能够作用于我国微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1 微电影的人文价值与意义
由于微电影投资少、成本低、拍摄时间和设备的限制等原因,很难去表现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恢弘的场面,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微电影创作者都会取材于现实生活,去表现劳苦大众的平凡生活,所以在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的微电影中就很容易体现出对于人生问题探讨与表达的人文价值。很多能在新媒体社交平台取得良好口碑、赢得赞誉的微电影都能跟荧幕前的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微电影具有故事性、亲民性和互动性的优势,其演绎的内容大多与受众生活、学习和工作紧密相连,能够让观众欣赏影片时达到忘我的境界,”[2]对影片中的角色和经历产生认同感。
2019年1月的《啥是佩奇》成为了本年度微电影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第一个“爆款”。这部时长5分钟的微电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网民之间所津津乐道的最具话题性的微电影。本片讲述了春节前夕李大爷为了满足孙子想要佩奇玩具的愿望,在不知道“佩奇”为何物的情况下跑遍了整个村子问人“啥是佩奇”,在得知答案之后,用鼓风机自制了一个“佩奇”玩具送给孙子的故事。对于《啥是佩奇》为什么会获得如此之大的关注和成功,首先,本片中的一个点晴之笔,也就是“佩奇”本来就是一个流行于网络媒体的动漫角色,在网民之中已经有了很大的群众基础,其次,本片着重借“佩奇”来渲染爷孙两辈的亲情。本片把这两点巧妙联系到一起,体现出了中国人的家庭观,突出了老人对孙子隔辈的疼爱,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此外,2018年初,香港导演陈可辛利用iPhone X手机拍摄的微电影故事片《三分钟》,讲述了春节期间无法回家的列车员母亲只能用列车靠站的三分钟时间与儿子团聚的故事。本片短短3分钟时间展现了家庭之间的团聚、情感联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此片一时之间成为了当年现象级的网络事件,主流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上都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与报道。这部写实主义的微电影感动了很多观众,引起了民众的热议。正如丁亚平所言:“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通过微电影这一媒介言说新的诉求、利益,新的认同,体认新的情感,提出新的问题,表达新的思想……”[3]
2 微电影的商业价值与意义
传统电影作品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影片在院线上映时的票房收入,以及后期的影视周边产品,如:影片DVD、电影原声CD、海报、服装、饰品、纪念品等。但是微电影的商业价值体现却有所不同,很多微电影制作资金来源于一些商家的赞助、广告经费等,凭借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广泛性,通常能取得良好的广告和商业效应。
“在当下的微电影创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定制广告,由于这类微电影拍摄资金充裕,经常能请来专业导演和明星加盟,因而大多能在网络上产生广泛影响。”[4]比如说,如今公认的第一部微电影,2010年由吴彦祖出演的《一触即发》,就是卡迪拉克公司定制的广告;“还有当年现象级的微电影《老男孩》,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优酷网共同出品,并由雪佛兰全程赞助。强大的商业资本支撑保证了该片精良的制作效果。”[4]2017年在留学生中产生广泛共鸣的微电影《世界再大,也不过一盘番茄炒蛋》,讲述了留学生和父母之前无时差的亲情,这部微电影则是招商银行信用卡的一部广告。2018年初火遍整个社交媒体的微电影《三分钟》,是一部苹果公司为旗下新款iPhone手机所做的营销广告。而2019年初同样受人关注的微电影《啥是佩奇》则是《小猪佩奇过大年》这部电影的宣传短片。
究其原因,很多商家看到了微电影的一些优势,比如说,优秀的、制作精良的微电影传播快、范围广,能成为一时之间人们在社交媒体中热议的话题。其次,广告以微电影的形式出现,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观众对于广告的抵触心理,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入观众的内心。再次,一些极具人文关怀性主题的微电影能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建立。所以一些大的商家愿意把资金投入到微电影广告的制作中,去聘请知名的导演和演员,打造精品的微电影广告。微电影作为数字时代的艺术形式之一,逐渐成为了资本和商家拉拢的对象。
3 微电影的传播价值与意义
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的电影传播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微电影依托新媒体而生,改变了以往电影单向点对面的传播模式,受众不再只是被动接收电影屏幕信息,而是可以更具互动性、参与性地去观看与解读电影,将自己对电影的理解直接反馈给创作者,或者与网友分享,形成一个循环式的互动模式,实现多向交互传播。”[5]由于社交媒体便利的转发、评论功能,很多在观影体验中得到良好情感满足的观众非常乐于去把自己观看过的微电影通过微信、微博、豆瓣等社交媒体分享给社会中的其他成员。一些制作精良的微电影很容易在级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相较于传统电影需要去特定的场所消费观看的这种带有仪式感的观影模式来看,微电影依靠网络传播,观众可以免费的获取影片的内容,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观众只需要依靠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动动手指,播放、转发、评论、点赞一气呵成,整個观影的过程从未如此方便和随意。比如,2019年初火爆网络的微电影《啥是佩奇》上线两天,该视频在各个网络媒体平台的点击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5亿次,正是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网友之间的互相转发、评论,使该片以病毒式的传播一夜之间爆红网络。
除此之外,一些微电影会被投放到一些人流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比如说,地铁、公交、学校食堂等。微电影在网络环境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商业性质的微电影很容易在这种传播模式中获取到商业价值;而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微电影也能在社会中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电影秉承了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特点,在求新求变的新媒体大环境之下不断变化发展着,发挥着自身所拥有的人文、商业以及传播价值,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形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然,在微电影的整个创作范围里,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作品依靠暴力、色情来吸引观众眼球;而一些真正具有草根精神,代表大众心声的作品由于资金问题、资本运作的原因而遭遇冷落,无法在网络环境中真正浮出水面。此外,虽然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成片数量大,但真正在网民心中留下痕迹的精品微电影却不在多数,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翟彬.微电影对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7):21-22.
[2]蒋满英.微电影教育价值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148-152.
[3]丁亚平.“大电影”视域下的微电影发展[J].艺术评论,2012(11):27-32.
[4]张书端.在视觉文化语境中考察微电影的文化意义[J].电影新作,2014(2):100-103.
[5]刘顺松.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J].商品与质量,2017(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