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鸽 侯鲜艳
[摘 要]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当下我国的基本现状,这种不平衡性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基本线索,分析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剖析产生这种不平衡的内在动因,探讨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04-0048-0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种矛盾转化的背后折射出当下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目前,区域经济之间发展的巨大差距,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健康发展,这种影响构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外在表现[2]。
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既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错综复杂,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不少文献从地理区位、历史、政策、人口、环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探讨。张长生[3]指出地区结构、开放政策实施的先后以及对广东山区的扶贫力度都对广东省区域经济的差异产生影响。刘昭云[4]基于广东区域经济现状分析,指出自然地理条件、区位、财政、行政体制、人才、技术等因素是导致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胡振宇[5]通过对广东省多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资源、环境因素在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中的作用。陈洪[6]指出导致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8种锁定效应,并提出了对应的解锁措施。何东霞[7]从地区文化融合的视角阐述了阻碍广东区域经济收敛的内在根源。刘畅[8]指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是由历史、市场力量与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原[9]指出广东省四大区域经济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发展差异以及区域内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造成广东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动因。陈鸿宇[10]从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视角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姜文仙[11]强调产业结构对广东区域经济持续差异化的影响,其中,工业对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不仅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给予了殷切的关怀。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清远市考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12]。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是目前广东省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理解
(一)从物质文化需求转变成追求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40年多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稳定解决了全国十三亿多人的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富裕,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前提与基础[13]。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持续走高(如图1所示),1978年人均200美元,1990年330美元,2000年940美元,2010年4340美元,2017年8690美元,按照世界发达国家8大类发展指标数据进行核算,中国已经步入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我国在减贫治理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末的7.7亿人,下降到2017年末的3046万人,累计减贫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贫困发生率也从改革开放初的97.5%下降到目前的3.1%,对世界的减贫治理贡献超七成。预计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群众将全部实现脱贫。中国近几十年来在减贫治理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模式”。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新时代,以前物资短缺情况已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完全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与文化渴望已经得到满足,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仅次于美国,经济增长率不仅高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并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商品不仅大大满足了内需,还向全世界出口。目前中国还被贴上许多“世界第一”的标签,例如“第一制造大国”“第一服务业大国”等。因此,旧有的主要矛盾中的“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种不平衡性宏观上主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造成了不同地区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整体向好发展的良好势头。可以说区域经济间的巨大差距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重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渐加大,特别是我国沿海各省与中部、西北各省的经济发展差异明顯。以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统计量(如表1所示),沿海各省大概贡献了我国八成以上的GDP,其中广东、江苏、山东三省GDP就占全国3成。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两成不到。这种两级分化体现当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严峻性。高国力[14]、唐皇凤[15]在其研究中指出由于中西部地区基数较小,市场化程度与产业竞争力较低,致使区域差距仍在扩大。因此如何协调好区域经济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2015-201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是广东省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省经济发展转机。本研究立足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四大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从全局的视角看待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目前,广东省经济形势喜人,全省GDP总量逐年增长,在全国排名第一。全省居民人均收入逐年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但是,全省整体经济向好的同时,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依然存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果不太显著。
根据广东省2015-2017年区域经济GDP总量及占比数据(如表2所示),近三年来广东省珠三角九市一直占据着全省经济总量的大头,贡献了全省八成以上的GDP总量,而粤东北三大区域贡献率不到二成。至2017年,深圳和广州两市的GDP分别达到22438、21503亿元人民币,是继上海、北京后,大陆第三、第四座GDP破2万亿元的城市。截至2017年,珠三角9市GDP简单加总后总量高达7.58万亿人民币,贡献了全省差不多九成的GDP总量。从时间维度看,广东省区域经济占比情况,2015年广东省珠三角九市全省GDP总量贡献率为85.52%,到2017年却上涨到89.91%,这说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还在加剧,并且这种差异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一发现与王少剑[16]、曾庆泳[17]、程玉鸿[18,19]等人的关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不谋而合。
整个区域经济体之间呈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区域经济内部各地区之间也呈现明显的梯度性。如,广东省珠三角九市按照GDP总量对比划分,广深经济体量巨大,占据广东珠三角九市简单加总的近58.0%,是第一梯队,佛山、东莞经济总量尚可,是第二梯队,剩下的5市是第三梯队。其他三大区域经济中,域内地区间也呈现两级分化的态势,粤西的茂名、湛江近年来一直领跑全区域,远远领先于阳江;粤东的汕头、揭阳表现耀眼,远远领先于潮州、汕尾地区;粤北地区仅清远经济形势尚好。
总体来说,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较为严重,区域之间经济总量差距较大,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珠三角9市经济发展相当耀眼,粤东西北地区非常暗淡,且域内经济也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两级分化严重。
三、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广东省经济虽然在全国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省内四大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20]。下文将从多角度分析省内四大区域经济的差距,找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动因,这样才能给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我们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前人的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不平衡,地理区位、历史、政策、人口、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等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地理区位因素
地理区位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地区的发展。良好的地理区位可以促进地区又快又好的发展。广东省是一个地理区位差异明显的地区。广东珠三角9市地势平坦,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中国的南大门,靠近东南亚,毗邻香港与澳门,综合交通发达。而粤东西北地区地处山区,山地、丘陵较多,全省6成以上丘陵、山地分布于这三大区域,境内交通极为不便,铁路、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综合运输能力弱。在这种非均质地理结构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社会经济活动的累积,广东省的经济中心逐步转向珠三角地区,而这种累积在宏观上呈现“马太效应”,使得广东珠三角地区“富者更富”。
(二)历史人文因素
除固有区位因素外,历史人文因素也间接导致了这种差异。珠三角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早在解放以前,就有大量的华人从珠三角出发去南洋谋生。其中许多华侨在那里积累了财富,出于对故土的怀念,他们中有一批人开始回国捐资办厂、办企业、办学校、建医院、修铁路等。其中珠三角地区就是它们的首选之地,这就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珠三角地区与南面相望的香港地区经济差距较大,许多珠三角地区的年轻人前往香港闯荡,这些人经过多年拼搏,慢慢积累了财富,同时了解香港当时发达的市场经济运作体制,然后回到珠三角地区创业,当时珠三角大批的中小民营企业都是由这批人开办的。而在粤东西北地区,作为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主要分布区,由于地理、交通、信息、观念的阻隔。历史上很少有人离开家乡,前去外地拼搏。由于缺乏这种人文优势的积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市场经济的观念、运作方式不能进入粤东西北地区,这也是导致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三)政策因素
受改革开放实施的先后以及“梯度发展”理论的影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由于技术经济基础较好,再加上是改革开放较早的地区,各种优惠政策措施首先在珠三角地区实施,以期发挥最大的效率。由于资金、技术、人才源源不断注入珠三角地区,使得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大大加快。直至目前,广东省在重大项目的分配和统筹上,为确保效率高和效益最大化,依然将重大项目优先放到珠三角9市。相对而言,粤东西北地区则处于政策实施的不利地位。
(四)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广东省珠三角9市与粤东西北区域人数都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珠三角地区的人口素质要远远高于粤东西北地区,而且这种差距长期居高不下。造成这种差距是由于珠三角地区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薪资待遇,积极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吸引了全国各地(包括粤东西北地区)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到珠三角地区就业,这就形成了珠三角地区独特的人才优势。虽然粤东西北地区也有外省人前往就业,但大多数是省外偏远地区的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这就造成了广东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人口素质的巨大差距。
(五)經济结构与产业结构
从经济结构上看,珠三角地区拥有国有、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且各成分之间相互协调补充,经济结构完善,发展前景广阔。而粤东西北地区多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较少,经济结构严重畸形,这导致地区发展严重受限。从产业结构上看,珠三角地区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中高端,以服务型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粤东西北地区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且第一产业占比仍然较大,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广东四大区域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产业结构都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结论与对策
(一)主要结论
从社会层面上来讲,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国际社会看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相较于其他省份,解决全省区域间发展的差距显得更加迫切,广东省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
1.广东区域经济差距较大,空间异质特征明显。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近年来这种差异总体呈上升态势,表明政府政策干预的成效不太明显,“双转移”“粤东、西、北振兴规划”等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较大的区域不平衡压力。与此同时,广东域内经济协调发展被长期忽视,珠三角域内地区之间呈现明显的“梯队化”发展,差异明显,政府应增加对珠三角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关注度。
2.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动因来自地理区位、历史人文、政策、人口、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等因素。在前文对区域经济差异成因进行深入剖析的时候,发现地理区位差异与历史人文、政策、人口、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差异相关,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政策、人口差异相关,耦合关系明显。这说明在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化演进过程中,地理区位、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广东区域经济间的互动性受限,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受限。通过珠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带动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广东省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基本思路。然而上述研究显示,2015-2017年全省的区域经济间的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这说明政府干预政策成效不够显著。通过关键因素分析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交通、文化、行政区划的壁垒。特别是交通,比如深圳与粤东的经济中心相隔遥远,至今只有一趟列车,车程达8小时。广州到粤东的汕头和湛江,每日两趟车,用时都超过8小时。空间距离与交通的限制严重割裂了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样文化的差异也进一步的弱化了全省区域经济间的互动,珠三角地区盛行岭南文化,而粵东西北以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为主,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使得粤东西北地区很难融入到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中去。与此同时行政区域划分,地方政策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局面。
(二)对策
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经济间的发展差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1,22]。基于广东省目前的发展现状,必须到认识区域经济之间的适度差距是必然的,不能因为追求区域内的均衡发展而放缓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等同于同步发展,要着重强调经济发展的全局性与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双转移”“粤东、西、北振兴规划”、地级市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政策的落实,加快缩小区域经济间的发展差距。
2.发挥珠三角九市的经济辐射优势,打破地区间交通、文化、行政区域划分的壁垒。要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地方政府应尽快完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增加它们之间互通互达的便捷度。积极推动全省各区域间的人文来往,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观念隔阂。政府应统筹制定政策,保证各地区间政策的协调性、一致性。
3.引导珠三角的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随着珠三角地区地价、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失去优势,进行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粤东西北地区应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契机,做好产业承接准备,大力培育与完善对应承接产业的配套环境,其中包括交通、电力环境的改善,厂房、住房、劳动力等配套的完善,努力做好产业的承接。
4.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23],粤东西北地区应依托自身优势,特别是生态优势,培育和提高区域自身发展能力。加速粤东西北区域性增长极的培育,明确粤西化工基地的建设,粤北绿色生态示范基地的建设,粤东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进程。
5.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的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培育工程。不仅仅是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也应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产业承接以及湾区子项目、子工程的承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卫兴华.应准确解读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9).
[3]张长生,白国强.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的态势及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J].岭南学刊,2003,(05):66-69.
[4]刘昭云.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与协调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2010,30,(5).
[5]胡振宇.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顺势而为[J].开放导报,2008,(2).
[6]陈洪.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锁定效应与解锁路径[J].经济管理,2008,(2).
[7]何东霞.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广东经济学会.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广东经济学会,2011:25.
[8]刘畅.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合理性、危机与破解思路[J].知识经济,2013,(22).
[9]高原,周诗.发达省份区域不平衡发展动因探析——以广东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06).
[10]陈鸿宇.空间视角下的不平衡发展问题辨析[J].南方经济,2017,(10).
[11]姜文仙.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分解:2000—2015[J].开发研究,2018.
[12]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1).
[13]刘须宽.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及其应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
[14]高国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7).
[15]唐皇凤.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16]王少剑,方创琳,王洋,等.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J].地理研究,2013,32,(12).
[17]曾庆泳,陈忠暖.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07,27,(4).
[18]程玉鸿.新时期广东区域差异变动实证分析[J].产经评论,2010,(1).
[19]程玉鸿,黄顺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1,31,(10).
[20]广东经济学会宏观经济课题组,赵祥.2018年经济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基于百人问卷调查的分析[J].南方经济,2018,(03).
[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11-30(001).
[22]付海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重要论述探析[J].观察与思考,2018,(08):31-38.
[23]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N].南方日报,2018-10-30(A04).
责任编辑 攻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