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过是一种现象

2019-05-10 03:09文字统筹朱诗琳
广西城镇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海符号化中式

文字统筹 _ 朱诗琳(本刊记者)

张海翱

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建筑历史及理论硕士、城市设计及理论博士。现就职于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国际所所长职务。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漂亮的房子》是一档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综艺节目,其收官之作是河北承德·木兰围场,由80后青年建筑师张海翱和吴彦祖的艺人团队合作完成,这栋美妙的建筑设计仅仅耗费了两个星期的时间,经历了45天的工期,集围猎文化、自然生态、满蒙民俗于一体,借鉴了蒙古包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它回应了土地沙化的问题,给这片土地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一经建成,就入围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奖。作为80后年轻一代的建筑师代表,张海翱最早被圈内熟知,应该是借助其2015年的作品——北京APEC峰会“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这栋建筑运用了极简的现代语言,结合日出东方、太极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举拿下了鲁班奖和詹天佑奖。从电视节目到网络视频,捧红了一批走在前沿的青年建筑师,张海翱也获得了网络冲击带来的红利。

在张海翱看来,中国当代建筑师成名的方法,多是在国内知名学校就读、受业内老师的关注,再出国留学,在大咖的事务所工作一段时间,自己开事务所、混圈子。但是张海翱常常自谦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差生”:本科的时候美术基础不太好,有些反叛,难以得到老师的青睐;英语比较差,出国留学难以实现。而“网红建筑师”对资源的依赖度不高,不需要上述“传统成功法则”,媒体传播让他能够“弯道超车”。建筑师有了知名度,也就有能力选择一些自己乐于做的项目,项目的优选度得以提高,就可以慢慢实现自己的理想。

_ 河北承德·木兰围场

对于“传媒与设计”,张海翱可能已做到了极致,他利用新媒体传播自己的设计创作;上了中国几乎所有高知名度、主流的大电视台参加改造类节目;参加了中国第一档设计综艺秀,创造了当时0.757的一个最高收视率;是新媒体时代“十万+”最多的设计师,仅木兰围场这个项目就有730多篇的“十万+”。这些都是张海翱将“传媒与设计”相结合的成果,这能够使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思想拥有广泛的传播力。然而张海翱也有走红之后的困惑。“传媒和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再次转型,控制媒体的介入和程度。传播有利的地方是,它能使一个设计意义没那么大的项目让更多人知道,在短时间内让你“形成人设”“弯道超车”、有较高的知名度,从而也给设计师带来更多的项目。但弊端在于传播的一些特性,会让设计师做出很多妥协。比如电视节目制作的极短周期以及节目要求的必然的夸张,都可能导致设计品质的下降,影响作品的深度。建筑师做一个项目,三年甚至五年都很平常,但这无法满足传媒的周期。所以他现在的困惑是,在设计有了广度之后,如何在深度上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如今回头看自己的成名之路,张海翱认为所有的选择,都是由他自己的情况和状态决定的。现在有些年轻建筑师会问他“路怎么走”,张海翱会很诚恳地告诉他,“你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走”。一开始张海翱也不喜欢别人把他定义为“网红建筑师”,但转念一想,“网红建筑师”的意思可能更多是要把设计做得更“暖”一点,更符合大众的需求,这更促进了他用心做设计的决心。设计的道路可以有很多条,有很多方法去达到想要的目标。但设计又是统一的,不论是“大院设计师”“明星设计师”“学术设计师”或是“网红设计师”,面对的都是设计最根本的问题:如何解决空间与功能、在地性、类型学贡献,以及设计如何为人民服务等问题,这些才是设计最重要的议题。因此张海翱希望为最普通人做最好的产品,只有面向终端用户,设计才有可能实现最大价值。

_ 北京“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

张海翱说,现代建筑有不同的方向,有些建筑师使用参数化的设计方式,有些学习日本的“轻薄柔”,有些进行结构探索、材料解构,但真正能带给我们一些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东西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在他的其他设计案例中,也能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在改造上海杨浦区一个老房子时,他把从中国传统的园林中获得灵感加以升华,提出“垂直园林”的设想。将上海老公房空间窄而高的劣势化为优势,以江南园林的空间与路径的复杂性,规划出一个小而复杂的空间,将之分隔成了4层标高的楼房。张海翱一直致力于把中国本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倡导现代建筑应当具有地域性要素。在他眼里,目前国内开发商提倡的一种新中式建筑风格,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化的理解,只是简单地把中国的文化符号进行堆砌,更多的是一种浮夸式做法,并没有一种审美上的倾向性。所谓的新中式建筑必须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充分认识的前提下,既吸收传统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又有效地融合现代设计元素,使建筑更符合现代的人居理念。张海翱曾说过:“因为建筑美学是一种美,生活的气息则是建筑里最重要的‘魂’。”他认为中式建筑对文化的提取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表层的提取,将中国传统风格进行符号化的演绎,这种演绎表现方式,就是现在经常看到的所谓的新中式外观或室内装饰,传达出来只是一种非常肤浅的符号化的体现。第二个则是中层的重构,通过一种中层的建构提取,达到中式建筑人居,比如讨论房子的院落,讨论房子空间的形态和比例。而新中式建筑风格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深层的共鸣。建筑如果能达到一种共鸣的状态,那么这个建筑一定是现代的、舒适的房子。它不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也没有使用符号化的东西,外观上,他可能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建筑,但它又传达出传统文化的神韵和精髓。未来的中国建筑一定要从本根当中去寻找我们自己文化的属性,从而转化成为建筑的文化语言,传递到世界各地,继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隐性的输出。

_ 上海杨浦区老公房

_ 集装箱改造设计

猜你喜欢
张海符号化中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瞬间黏合枪(下)
唉!噜噜巫的烦恼(下)
神奇隐身帽(下)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唉!咪咪虎的烦恼(下)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