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 李伟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神经内科;(2.骨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2]。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吞咽障碍的意义重大,本研究探讨分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4例。入选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者,诊断结果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2)洼田氏饮水试验[4]结果为Ⅲ~Ⅴ级;(3)年龄>18岁。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肝、眼疾;(2)既往精神疾病史。(3)近3个月内服用影响吞咽功能药物。根据患者康复训练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3~72岁,平均(48.62±4.54)岁;病程时间1.01~5.36年,平均(3.64±1.01)年;洼田氏饮水试验Ⅲ级14例,Ⅳ级18例,Ⅴ级1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3~73岁,平均(48.02±4.31)岁;病程时间1.10~5.32年,平均(3.58±1.18)年;洼田氏饮水试验Ⅲ级16例,Ⅳ级17例,Ⅴ级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改善脑循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一对一”康复训练模式,训练内容包括肌肉基础训练、吞咽训练、饮食指导。观察组采用分组康复训练模式,将患者分为14个小组,每组3人,每周集中训练1次,持续4周。第1周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第2周进行基础训练,第3周进行吞咽训练,第4周进行食训练;在第4周后,最后组织一次总结会议。活动具体内容:(1)活动前1 d,告知患者训练内容,患者可预想心中疑问。(2)第1周向患者详细阐述相关疾病知识,耐心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心理压力来源,比如肢体功能、言语障碍、生活方式的转变、外界压力等,通过举出成功康复的例子,提高患者康复信心。(3)第2~4周主要进行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复习上次训练内容,对患者错误状态,进行动作纠正,让每个患者轮流进行模仿训练;最后20 min让患者进行自由讨论和训练;训练结束后,嘱咐患者坚持定期康复训练。(4)第5周总结前几次训练内容和成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评估生活质量水平,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HI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NHISS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重。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吞咽功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训练前后心理情绪,等分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佳。
2.1HAMD、HAMA评分变化情况 训练前,两组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训练前(P<0.001);观察组训练后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HAMD、HAMA评分变化情况
注:组内比较*P<0.05;同一训练时间点组间比较,#P<0.05。
2.2NHISS评分的变化情况 观察组NHISS评分训练前(18.95±6.23)分,训练后(10.46±4.49)分;对照组NHISS评分训练前(18.74±6.32)分,训练后(15.61±6.19)分。训练前,两组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NHISS评分均低于训练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2.3患者吞咽功能变化情况 观察组SSA评分训练前(30.26±3.53)分,训练后(21.02±2.26)分;对照组SSA评分训练前(30.71±3.48)分,训练后(24.45±1.90)分。训练前,两组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SSA评分均低于训练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2.4生活质量水平变化情况 训练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水平明显高于较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训练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变化情况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多数大脑栓塞症状在前循环中产生,症状轻者可能出现偏身感觉障碍,严重者有患严重脑水肿的风险,预后康复效果不理想,预后差[5]。脑卒中后吞咽器官或相关神经出现损伤,使吞咽过程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治疗进行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患者保障生活质量作用重大。
传统的一对一康复训练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鼓励患者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但一对一康复训练模式的形式缺乏创新性,内容较为古板落后,患者单人的训练的表现欠佳,自觉性低于临床期望值,相对于团队训练,缺乏积极性,后期自我训练依从性低,影响整体效果[7]。分组管理是一种近年来临床重点研究的一类新型疾病管理模式,集合了诊疗、管理结合群体健康教育为一体[8]。本研究中,观察组训练后HAMD、HAMA、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训练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分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同时可又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