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 杨振中 刘衡 王予川△
(1.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贵州 贵阳 55000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70%~85%[1]。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CCLG-ALL2008治疗方案,本研究对初次确诊的ALL患儿,规范化按CCLG-ALL2008方案治疗,总结分析该方案治疗ALL患儿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符合以下标准的患儿的病例资料:(1)初诊ALL;(2)年龄<14岁;(3)按照CCLG-ALL2008方案治疗。排除标准:(1)外院治疗中途转入我院治疗;(2)治疗期间因各种原因转至外院或放弃;(3)未规律化疗。符合要求的病例共122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04月30日(电话及门诊随访均纳入统计)。患者男76例,女46例,初诊为14~166月龄,平均60月龄。随访时间1~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5个月。
1.2临床分型标准 严格按照CCLG-ALL2008方案进行临床分型,主要根据初诊时白细胞数、初诊时年龄、治疗第8天时白细胞细胞数、治疗第15天时骨髓的缓解状态、染色体或融合基因、免疫分型,分为标危组(SR)、中危组(IR)、高危组(HR),参见文献《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2],化疗过程中根据泼尼松治疗7 d的反应、染色体、融合基因的检测和第15天、第33天的骨髓缓解状况,重新划分危险度,实施个体化治疗。
1.3治疗方案 患儿均按照CCLG-ALL2008方案进行化疗,治疗包括诱导缓解治疗、早期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延迟强化治疗、维持治疗阶段,主要治疗药物为长春新碱(VCR)、柔红霉素(DNR)、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地塞米松(Dex)、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Ara-C)、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并予鞘注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详见参考文献[2]。总疗程:(1)SR,男孩、女孩均为2年;(2)IR、HR,女孩2年,男孩2.5年。支持治疗及积极防止感染:(1)尽可能清除急、慢性感染灶;(2)加强营养,预防口腔及肛周感染;(3)强烈化疗期间酌情用成分输血;(4)复方磺胺甲恶唑预防肺孢子病;还可酌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5)预防高尿酸血症等。
1.4疗效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3]。
2.1一般资料 患者复发11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者2例,骨髓复发者8例,中枢神经系统联合骨髓复发者1例。死亡10例,治疗相关死亡2例,复发后死亡8例。继发1例,由T-ALL继发B-ALL。随访结束仍维持缓解102例。患者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03例。融合基因检测阴性87例,BCR/ABL1阳性7例,E2A/PBX1阳性11例,TEL/AML1阳性12例,其他型5例。根据化疗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分为泼尼松反应良好组(PGR组)113例及泼尼松反应不良组(PPR组)9例,SR及IR组均为泼尼松诱导试验良好。患儿第33天骨髓缓解共117例,总体完全缓解(CR)率95.90%,SR、IR组CR率均为100.0%,HR组CR率为79.17%。见表1。
表1 患儿一般资料[n(%)]
2.2不同危险分型的病例复发及死亡情况分析 SR中复发2例,死亡2例;IR中复发4例,死亡2例;HR中复发5例,死亡6例。不同危险分型的病人复发情况之间有显著差异(χ2=5.699,P=0.044),死亡情况也存在显著差异(χ2=8.660,P=0.008);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复发率和危险分型成显著正相关,高危型病人复发率最高(rs=0.214,P=0.018);死亡率和危险分型也成显著正相关,高危型病人死亡率最高(rs=0.239,P=0.008)。
2.3不同危险分型的病例临床疗效分析 PGR组患者复发10例(8.80%),死亡9例(8.00%),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 88例(77.90%);PPR组患者复发1例(11.10%),死亡1例(11.10%),3年EFS 6例(66.70%)。不同危险分型的病例泼尼松诱导试验反应有显著差异(χ2=26.162,P=0.000);PGR、PPG组复发率、死亡率、3年EFS均无显著差异(P>0.05)。33天骨髓微小残留病中,MRD<10-4复发8例(7.30%),死亡7例(6.40%),3年EFS 87例(79.80%);MRD>10-4复发3例(23.10%),死亡3例(23.10%),3年EFS 7例(53.8%0)。第33天骨髓微小残留病不同情况下复发率无明显差异(χ2=3.507,P=0.061),而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χ2=4.282,P=0.039)。第33天骨髓微小残留病不同情况下3年EFS存在显著差异(χ2=4.430,P=0.035)。
2.4不同危险分型的病例融合基因结果分析 CR病例中基因融合情况有显著差异(χ2=206.201,P=0.000),除了均阴性患者,TEL/AML1阳性病人完全缓解情况最好。复发的病例中基因融合情况有显著差异(χ2=22.164,P=0.000),除了均阴性之外,BCR/ABL1阳性病例复发最多。死亡的病例中基因融合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0.965,P=0.012),除了均阴性之外,BCR/ABL1阳性病例死亡最多,见表2。融合基因均阴性者共87例,失访5例,继发其他类型白血病者1例,复发7例,死亡7例,完全缓解78例。其他融合基因类型者5例,有1例复发并死亡,其余均完全缓解。
表2 不同融合基因型的疗效结果[n(%)]
注:a2例复发病人均死亡;b8例复发病人中5例死亡。
2.5不同类型病人的病例复发及死亡情况分析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复发5例(26.30%),死亡4例(21.10%);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复发6例(5.80%),死亡6例(5.80%);两类病人的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χ2=5.902,P=0.015),两类病人的死亡率也存在显著差异(χ2=3.870,P=0.049)。T-ALL组PPR 5例(27.78%),MRD>10-43例(15.79%);B-ALL组PPR 4例(3.89%),MRD>10-410例(9.71%)。
2.63年总体生存率(OS)与EFS 患者随访结束存活112例,3年OS为(90.35±3.36)%,SR、IR、HR组3年OS分别为(93.22±4.71)%、(95.00±3.45)%、(74.21±11.70)%。存活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76.16±3.39)个月,三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2.03±2.71)个月、(52.69±1.59)个月、(50.00±4.45)个月。不同危险分型的病例间OS存在显著差异(χ2=7.655,P=0.022)。患者随访结束无事件生存102例,3年EFS为(81.43±4.33)%,SR、IR、HR组3年EFS分别为(79.18±6.81)%、(83.52±6.89)%、(82.21±9.60)%,不同危险分型的病例间EFS无显著差异(χ2=3.565,P=0.168)。
CCLG-ALL2008方案是有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CLG)结合国外先进理念与国内实际状况制定出来的。本研究总体诱导缓解率为95.90%,与近年来欧美先进儿童血液病中心报到的CR相似[4],说明该方案的早期疗效较好,早期复发率低。
CCLG-ALL2008方案根据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细胞数、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将ALL患儿分为SR、IR和HR组,进行不同程度的化疗[5],后根据MICM分型、CNS分级、早期治疗反应调整危险分度。从本研究可见,随着危险分度的提高,患儿复发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OS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3年EFS无明显差异(P>0.05),3年OS、EFS随危险分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且存活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亦随危险分度的提高而下降,说明SR组患儿疗效较IR、HR组疗效更佳。由此可见,患儿治疗效果并未随着化疗强度的降低而受影响。这与美国儿科肿瘤协作组(POG)9201方案、BFM 协作组BFM·95方案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本研究中复发的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较骨髓复发者明显少,说明大剂量MTX的应用及鞘注药物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亦可避免因头颅放疗增加其他疾病风险。
泼尼松诱导试验早期的敏感性及MRD水平在判断预后、预警复发等有重要价值[2,4]。本研究中,PGR、PPG组复发率、死亡率、3年EFS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不相符合,可能与样本数量小及随访时间短有关,需继续追踪观察。本研究中,MRD>10-4组死亡率明显高于MRD<10-4组,MRD<10-4组3年EFS明显高于MRD>10-4组,两组间死亡率、3年EFS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相关研究[7]一致。因此,MRD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有助于判断ALL患儿的预后。
T-ALL 本身为一种不良预后因素,因而至少属中危ALL,又多具有化疗耐药、早期化疗反应差、诱导失败率高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因而多为高危ALL。本研究中,T-ALL 泼尼松不敏感(PPR)病例比例为27.78% 显著高于B-ALL的3.89%,MRD>10-4比例15.79% 显著高于B-ALL比例9.71%,这与M.Lauten等[8]的研究相同。对比两种类型的ALL,T-ALL患儿的复发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B-ALL患儿,说明T-ALL疗效较B-ALL疗效差,这与临床实验结果相同[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白血病融合基因型之间预后存在显著差异。BCR/ABL1融合蛋白是改变控制造血干细胞增殖、自我更新信号系统的主要蛋白激酶,它能激活酪氨酸激酶,是儿童ALL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之一。本研究中该基因阳性者占ALL患儿的5.7%,与其他报道接近[10],本组复发率及死亡率较融合基因阴性组及E2A/PBX1阳性组、TEL/AML1阳性组明显增高,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BCR/ABL1阳性组患儿预后不佳。研究[11]显示TEL/AML1融合基因是独立预后因素之一,本研究显示,除外融合基因阴性者,TEL/AML1阳性者复发及死亡率较其他融合基因阳性组低,预后较好。因此,对ALL患儿进行白血病融合基因的检测亦有助于判断患儿预后。
综上,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疗效好,CR率高,总体生存率高,分层、调整危险分度及个体化治疗提高CR率,减少化疗强度过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减轻患儿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