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燕
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对字、词、句的理解上,学生的阅读层次也只是处于浅阅读层面,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很难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落地生根。为了让学生的阅读从浅层走向纵深,英语教师应着力培养他们深度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展语言能力,学会深入思考、主动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推进深度阅读?其关键在于教师应有效解读文本,设计适切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研读语篇内容的基础上,在阅读中、阅读后分别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有思维梯度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人教版英语教材中的一些案例来阐述如何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形成。
读中环节是语篇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活动要有层次性。因此,教师必须设计有目的、有指向性的问题。由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析语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推测语篇的深层含意,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充分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读前环节,学生的背景知识已得到激活。因此,在读中环节,对于文本的呈现应该从整体入手。教师可以根据语篇内容来设计有思维含量的概括性问题,帮助学生快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主旨大意,培养学生整体理解的习惯,发展其整体性思维能力。
【案例1】
某教师在教授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中的Read and write 板块时,以问题为载体,层层深入,分析语篇。该教师在读前活动做了相关铺垫,接着就开展了如下师生对话。
T:OK, boys and girls, Mr. Jones has a new house.What’s the room like?Is he happy or not?And why?Please listen carefully!(学生聆听课文录音)
T:What’s Mr.Jones’s room like?
S1:It’s very dirty.
T:Can you guess he is happy or not?
S2: I think he is not happy. Because the room is dirty.
T:Very good!The room is dirty,so he is not happy.I think so.
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两个具有概括性的问题,What’s Mr.Jones’s room like?Is he happy or not?And why?第一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语篇。学生很快能理解房间是“dirty”,由此获取了重点信息。而关于第二个问题,文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综合的推测,感受人物情感。这一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性理解,理清逻辑思路和故事发展的线索。实践证明,关注每一个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的环节,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充分抓住每一个课堂提问的契机,尤其是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要善于运用“追问”技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有效捕捉语篇中的细节信息。由此,学生能够突破阅读难点,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促进自身思维向深度发展。
【案例2】
承接案例1的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T:We know Mr.Jone’s room is dirty.Where are the pencils and crayons? Are there any pictures and photos?Please read and underline the key sentences.
(学生自读课文,并画出相关句子)
T:OK.Where are the pencils and crayons?
S1:They are on the floor.(学生结合文中句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
T:How do you know that?(适时追问)
S2:There are pencils and crayons on the floor.
T:Great!Are there any pictures and photos?
S3:Yes,there are.There are pictures and photos everywhere!
T:Yes,you are right.What can he see behind the computer? Please read and find the answer.(学生再次自读,画出相关句子)
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能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语篇。在此环节中,总共有两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和理解语篇的机会。第一次是学生在问题Where are the pencils and crayons?和Are there any pictures and photos?的引领下了解房间里的物品和它们出现的位置,由此再一次感受到“房间乱”的程度。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又适时追问:How do you know that?让学生细致理解文本。第二次,教师又带着问题What can he see behind the computer?来帮助学生理解“I see a big mouse behind my computer!”这句话。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再一次印证了对人物心情的猜测。在有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于语篇的学习是感兴趣的,是带着思考和探索性心理的,而不是依靠简单的朗读和中文思维进行的。
阅读后的巩固环节是语言学习转化为语言运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对于课文的再认知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针对语篇内容设计总结性、巩固性的问题,来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此,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能深化学生的总结性思维能力。
【案例3】
以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的Read and write板块为例。教师在阅读后的巩固环节,即在学生对文本内容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理解之后,设置问题:What’s the room like?并借助如表1所示的语言支架复述课文。图1 是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描述而正确选择的图片。
图1
表1
本课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和所给的支架复述房间内的物品摆设,再次感受了“dirty”一词所表达的含义。这一环节在巩固课文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了学生所学的语言,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学生总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读者还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而读后环节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升华阶段,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需要设计一些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其次,要注重设计发展思辨性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让语篇的教学价值从知识层面提升到能力和思维层面。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语篇内容和相应的支架,让其自主发问,培养其自主提问能力。
在拓展环节,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活动和开放性的问题,促成学生对于所学语言的运用,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创造性。开放性的问题往往可以使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4】
延续案例2 中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中的Read and write板块的教学环节,在学生依据教师所给的关键问题和图片表格支架对课文进行复述之后,教师接着提问:We know the room is dirty,Mr.Jones is not happy.Can you help him clean the room? 以问题引导学生。教师以“帮助Mr.Jones打扫房间”为任务,让学生运用教师事前准备好的活动材料进行小组活动,并用语言来描述整理好房间之后的物品位置,之后开展交流。
S1:The room is clean now.There are some pencils and crayons on the desk.There are some pictures and photos near the computer.
S2: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S3:There is a green plant on the floor near the bed.
…
T:You did so well, you are helpful.The room is clean now.And how does Mr.Jones feel now?
S4:He is happy now.
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真正内化了文本内容,并综合运用了所有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拓展运用。第二和第三个学生的回答更是加入了文本以外的物品,达到了语言的自然运用。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感受其隐藏着的情感变化线。这一过程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拓展了文本,带动了语言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而富有创造性。
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能够理解文本,而且在于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所启发和思考,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将其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语篇阅读的读后拓展活动环节,教师应该多挖掘文本内涵和语篇内涵,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中提及的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案例5】
六年级下册Unit 4 Then and now 的Story time部分讲述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上发生的一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利和弊。在读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谈一谈生活中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changes?Are these changes good or bad?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变化,如图2。
图2
关于这些变化是利是弊,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展开辩论,部分学生的发言如下。
S1:I think we learn a lot from the Internet, but it’s not good for our eyes.
S2:I think the changes in our lives are not good.Because there were many green trees, but now there are too many cars.The air is not clean.
S3:We do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it’s very fast.But maybe the things are not good.
以上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辩论等方式谈一谈自己对生活中变化的看法。学生能有效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辩证和批判性的思考。虽然其表达还显得稚嫩,但这些表达的逻辑十分清晰,观点鲜明,有效地助力了思维向深度发展。
阅读教学不应止于学生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更应该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于、乐于、善于就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质疑、发现并提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由此改变师生问答的单一信息传递途径,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搭建问题支架,让学生在理清文本思路的同时,尝试自主提问,获得发散思维的能力。
【案例6】
六年级下册Recycle 2 Day 7 Mike’s surprise讲述的是Mike在农场收到了来自学校的邀请函的事情。为帮助学生理清文本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了如下思维导图,由此让思维可视化。教师还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提问并解答,提升思维品质。
图3
教师先给出提问范例:Why do they want to have the party?学生通过借鉴,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提出了Where is the party?When is the party?等问题。在自主提问的基础上,学生还尝试从文本中找到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要促进小学生的英语深度阅读,教师就要善于以阅读文本为依托,以活动和问题设计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导向,精心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由此启动学生的思维因子,让学生边学边思,以思促学,使学生在提高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形成阅读策略的同时,能真正提升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以提高语篇教学的价值。当然,要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要做的远不止这些,如怎样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等,值得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