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恬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鉴赏等能力。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陶罐和铁罐》一课讲述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常常嘲笑陶罐易碎,许多年过去后,人们从土里挖出了完好的陶罐,铁罐却无影无踪了的故事。本文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教师可从“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单元目标出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并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比较中品味语言,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采用美术欣赏与语文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一系列罐子照片的欣赏,认识和了解“罐”,在分类欣赏罐子图片的过程中,从材质、用途等方面拓展“罐”的词汇,积累语言。教师将美术中的艺术欣赏与语文中的识字教学相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头脑中初步建构角色形象。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不同样子、不同花色、不同用处的罐子图片,认识“罐”。(罐又叫罐子,是盛东西用的大口器皿)
2.借助图片认识不同的罐子。
(1)按材质分:陶罐、铁罐、玻璃罐。
(2)按用处分:酒罐、药罐、糖罐。
3.请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陶罐和铁罐(图片+名字)。
4.齐读课题,正音。
如此一来,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图片认识了“罐”,了解了“罐”,并在观察和感受中尝试运用含有“罐”的词语,以此从多个角度来识字,丰富自身的认知,让陶罐和铁罐的角色形象慢慢建构起来。
教师通过“思维可视化”策略,用表情符号与陶罐、铁罐说的话相配对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配对罗列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过程也随之呈现出来。可视化朗读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内在潜力,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性格。教学步骤如下。
1.画找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语言的句子。
(1)师: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究竟有什么不同呢?都说言为心声,让我们分别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语言的语句,好好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画找句子,交流出示句子。
2.为陶罐和铁罐配上表情。
(1)自读句子,试着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配上相应的表情符号。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2)同桌交流,说说理由。
(3)全班交流,学生的想法示例。
①从描写神态的词中判断:从“傲慢、轻蔑”等词语中感受铁罐看不起陶罐,觉得它易碎,一点也不厉害,所以配的表情是眼睛斜视;从“谦虚”一词中感受陶罐不和铁罐争吵,有礼貌,所以配的表情应该是微笑。
②从说话的内容上判断:从铁罐称呼陶罐为“陶罐子”、陶罐称呼铁罐为“铁罐兄弟”看出两者说话表情不一样。叫“陶罐子”很无礼,叫“铁罐兄弟”很讲礼貌,所以一个表情是眉毛都挑起来了,另一个是微笑。
③从标点符号中判断:从问号、感叹号、省略号中,看出表情中有疑问、激动等等。
(4)一边交流,一边分角色朗读。
运用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表情符号将学生阅读中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内在潜力,让课堂成为他们兴趣萌发的梦工厂。再在分角色朗读和角色对比的基础上感受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学生就更加容易明白故事所讲的内容了。
通过形象生动的表情符号与人物语言相匹配的小组合作活动,表情展示和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个别练习加上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慢慢地将角色的神态和语言自如地展现出来,之后再通过戏剧展演的形式,体会和升华人物形象。教学步骤如下。
◆观看小组展演,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情来感悟它们不同的性格。
1.自主选择一个角色,有感情地练读。
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展演,其他同学点评,分男女生朗读,感受情绪变化,感受角色性格的不同。(铁罐傲慢无礼,脾气暴躁;陶罐谦虚不懦弱,性格温和)
在品味角色性格的基础上,学生因为有了前一课《守株待兔》的学习经验,已经可以通过故事内容联系生活经验去领悟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在读完故事结局之后说一说明白了什么。前半部分的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说话风格迥异,它们的结局也是截然相反。对比着读充满了思维冲击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为接下去的学习打下基础。紧扣课后习题,学生在阅读陶罐和铁罐两种不同结局的同时,梳理出陶罐和铁罐的长处与短处,过程自然流畅。再反观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做法,明白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水到渠成。
牢牢抓住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太阳》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整个寓言单元有很多地方渗透了寓言元素,例如单元篇章页上配图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又如小古文《守株待兔》后面的“阅读链接”《南辕北辙》,再如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词语所指向的寓言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后品读角色的拓展类阅读材料。有了课堂上一步一步的引导与实践,课后学生可以依照步骤去自读、自悟。这样一来,学生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进行同一主题的阅读拓展,发挥自主阅读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要走进寓言,先要走近角色,再在朗读中品味人物性格。如此一来,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也就自然而然地照进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