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晓晨
摘要:在全球文化碰撞交流的今天,观看国外的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了一项平常的文化娱乐活动。面对人们巨大的观影需求,各种形式的字幕翻译应运而生。在影视作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的同时,字幕翻译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文化交流是否通畅,译者的文化立场对翻译活动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译者的文化立场角度简要阐释在字幕翻译中应遵循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立场;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145-03
一、引言
随着各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影响越发明显。“外语工作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性质。跨文化交际的完整过程应该是通过语言的互通,实现‘文化理解、‘文化共享、‘文化影响”。(赵红,2009:16)译者作为文化的沟通者,在翻译活动中同时担负着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任务。译者对文化交流所持的主观态度直接影响到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因此他在翻译中的文化立场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字幕翻译受众广泛,影响巨大,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来说却比较有限,与其影响力并不匹配。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理应在文化沟通与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影视剧作为一门集多种文化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且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们的整个日常生活,具有民族特色,在说明文化立场对翻译的选择问题上非常有代表性,因此本文将以各种发行途径的俄语影视剧字幕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二、译者的文化立场
1.译者文化立场对翻译的影响
1980年巴斯奈特在《翻译学》一书中这样解释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翻译实质上是文化交流。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以摆脱传统翻译模式,寻求宏观视角。这说明翻译是源语文化在译入语文化中的有效传达,翻译需要达到文化层面的对等,文化是翻译中不可剥离的因素。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活动中,他所处的文化环境,所受的文化熏陶,以及对文化交流持有的态度决定了他的翻译作品。“译者的文化立场在不同程度上会作用于他对源语、原文、译人语以及译入语读者等要素的重视,也因而决定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王少娣,2011:121)
不同的译者出于不同的文化立场,对于翻译策略有不同的选择:
(1)站在源语文化立场上的译者,往往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即努力把源语的表达方式以及精神风貌都原汁原味地传达给读者。但是这种情况下,往往源语文化对译入语文化呈现“侵略”姿态,破坏了文化平等对话原则,也可能会让读者理解困难。
(2)站在译入语文化立场上的译者多采用归化策略,即以地道的译入语来处理源语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这使得读者更易理解译文,但是抹杀了原文的异域风情,也丧失了文化的平等立场。
(3)站在平等的文化立场上的译者避免极端的异化或归化,以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为翻译的根本宗旨。
2.秉持平等对话的文化立场
译者必然受限于本民族的文化体系去理解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有可能倾向译入语的文化立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极力保留源语因素又可能矫枉过正,走向异化的极端,所以译者必须有自觉的文化立场,秉持文化平等对话的原则,考虑到受众以及字幕翻译的特点等因素,做出取舍,选择合理的翻译方式。
三、字幕翻译
1.目前状况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院线和电视台发行的配有字幕的影视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互联网字幕发行成为了当今的主要模式。借助互联网涌现了一大批各语种的字幕组,他们逐渐拥有了稳定的粉丝群体,在各自领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当今的跨文化交际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字幕翻译力量。虽然字幕组翻译仍存在着法律与翻译质量方面的问题,但在现阶段,他们翻译的字幕非常有代表性。因此,在下文的例句分析中包含各种类型的俄语影视剧字幕翻译。
2.特殊性
影视剧这一形式决定了字幕翻译与传统口笔译的不同。中俄字幕翻译研究远落后于中英字幕翻译研究,因此关于影视语言的特点,本文还是采用了中英字幕翻译研究中的普遍观点。目前学界较为公认的和引用最多的是钱绍昌的观点:“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由于以上五个性的存在,从而产生了影视翻译的特殊要求。”(钱绍昌,2000:61)
(1)聆听性。由于当时主要是译制片,影视剧不仅配有中外双语字幕,还有中文配音。但是随着引进影视剧数量激增和观众接受程度提高等原因,现在很多影视剧仅提供双语字幕,使用外语原声,因此“聆听性”不再对字幕翻译造成限制。
(2)综合性。演员的对白、表演以及镜头语言构成了影视作品的綜合性。对于字幕翻译来说,演员的对白以及身势语言都起到了辅助理解的作用,确切了模糊词或者不完整句的含义。
(3)瞬时性。影视剧中对白往往一闪而过,在电影院不能倒回去重看,而且就算是在网络平台观看,可以回放,一般观众也不愿意。因此,字幕翻译必须通顺流畅,且一句话不能太长。
(4)通俗性。影视剧受众面广,字幕语言必须雅俗共赏、老少成宜,不能晦涩难懂。在字幕翻译当中,方言也要谨慎使用,避免其他地区的观众看不明白,产生反感。
(5)无注性。影视剧中原有的字幕必须翻译,但不应为了注解而在片中额外添加字幕,应避免同时出现过多的文字信息,便于观众的理解。
四、从文化立场谈字幕翻译应遵循的策略
下文将从涉及到文化差异的三种情况,结合文化立场具体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字幕翻译方案。
1.因文化差异,汉、俄语中常用不同的事物表达相同的意思。当中俄文化中存在完全对等的表达方式时,直接使用汉语的表达即可。为了让观众一目了然,不宜采用直译和加注,此时往往采用归化策略。
(1)在电视剧《劫后余生》中鲁斯特让新人去基地外找电池,他这样说道:
(2)在情景喜剧《妈妈咪呀》中,斯维塔在隔壁听到了阿尼娅和维卡在更衣室里的谈话,于是跑进她们的试衣间里谈话并且想和她俩合照:
哎,我们在这儿来张自拍吧?姑娘们,看镜头。阿尼娅,靠过来点儿。茄茄茄茄茄子。
在照相的时候,俄罗斯人会一起说“ЧH3”,而中国人在拍照的时候通常会说“茄子”。若是此处直译为“芝士”显然让人不明就里,而加注表示“芝士”是俄罗斯人拍照时一起喊的口号过于累赘,直接用“茄子”替换“芝士”是比较好的选择。拖长音可以用同样的汉字体现,配合演员的话语和行为,非常具有表现力。
(3)同樣在《妈妈咪呀》中,安德烈在妻子和妈妈的争论中左右为难,与妻子维卡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在文化背景完全吻合,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时,采用归化策略更合适。虽然会损伤一定的异域色彩,但是表达更为流畅自然。在这种情况下,译人语的文化立场更为强势。
2.对于一些比较简单易懂的俄语表达,我们可以保留它的特色,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直译出来。
(1)在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卡佳向鲁道夫求助,却被鲁道夫拒绝,他这样说:
打破的盘子粘不好,让我们好好地分手吧!
虽然可以译为“破镜难圆,我们好聚好散吧”,但异化策略下的译文并不会造成理解困难,没必要采用归化的方案。保留源语的表达方式,让观众体会俄语比喻的特色。
(2)在电影《无爱可诉》中,女婿抱怨脾气强硬而古怪的丈母娘时,用了这样的比喻方式:
她什么怪事都干得出来。简直是穿裙子的斯大林。
“穿裙子的斯大林”显然是俄罗斯人独有的联想和表达方式,直译出来既生动形象,又别具一格。中国人对于斯大林的形象也并不陌生,这个比喻不难理解,不需要采用归化策略。
(3)在电视剧《妈妈咪呀》中,罗马和妻子尤莉亚的秘密被儿子误打误撞在人前说破时,暗自嘟囔了一句:
来了一头熊,毁了小阁楼。
直译出来既描述出了罗马儿子懵懂可爱的形象,又体现了俄式的幽默,十分传神,不用再本土化加以修饰。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应该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的特点,在此处使用异化的策略更为恰当。
3.对于在中国文化中完全没有的一些语言及文化现象,我们只能采用归化的策略。
(1)在电视剧《妈妈咪呀》中,安德烈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抱回家了,不知所措地向妻子说:
我们怎么办?我又不能像送子鸟一样把他扔回别人家?
俄罗斯传说白鹳会用长嘴吊住一个包着婴儿的布包送到家庭里,所以白鹳是一个送子鸟的形象,为了中国观众的理解,不能译成“我又不能像鹤一样把他再扔回去”,而是要译出白鹳的引申义“送子鸟”。
(2)在电视剧《妈妈咪呀》中,科斯佳调侃维卡猜得准,未卜先知,用了如下表达:
孩子他妈,你怎么愁眉苦脸的?因为老公给你的红菜汤打了不及格吗?
在俄罗斯的教育制度中成绩是五分制,两分为不及格,而我们国家是百分制,两分离及格还差得远,因此需要译成“不及格”。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对于译入语中没有的源语文化和现象,需要采用归化的策略。为了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只能做出取舍,此时较为倾向译入语的文化立场。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字幕翻译过程中,两种文化立场一直在相互交锋,此消彼长,采用异化或者归化的策略都不是绝对的。在字幕翻译中,应以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为根本宗旨,秉持文化平等对话的原则,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相结合,充分考虑其语言特点,进行翻译实践。
五、结语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说明了译者的文化立场对于翻译作品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字幕翻译的现状及特点,最后用实际例句说明,需要秉持文化平等对话的原则,结合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做出取舍,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案。译者的文化立场深深地影响着翻译作品,翻译作品中也反应着译者的文化立场。研究文化立场不仅对翻译活动有指导作用,对翻译批评也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