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税收征管工作逐步实现了信息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正在向数字化、信息化迈进,这一切在为企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将企业的税务风险暴露无遗。在这一背景下,文章指出当前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多维视角搭建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分析框架,进而从人力、物力和财力角度对小微企业的组织资源进行解析,归纳出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的着力点,最终构建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旨在为小微企业建立税务风险防御系统提供借鉴,以提高税法遵从度,提升事前管控能力。
[关键词]税务信息化;小微企业;“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75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國税务机关主动抓住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逐步提升并优化征税管理系统,通过征税信息化管理,优化办税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深化便民办税,实现税务监管领域的精准发力。另外,随着征税主体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也自然要求纳税主体不断完善自身的税务信息化平台,在保障与税务机关良性沟通的同时,如何有效规避自身税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分析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问题导向下来开展主体讨论,笔者更为关注小微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问题。实践表明,诸多小微企业在面临企业初创阶段的各种挑战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这导致它们在日常经营中不仅可能面临补税以及加收纳滞纳金的风险,甚至部分企业还陷入了被惩戒的困境。由此,当前有必要站在小微企业的立场来展开主题讨论。希望本文研究能够提升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税法遵从度,提升事前管控能力,同时也希望本文研究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1 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提出
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笔者结合学习及实践体会,触发了对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并分析问题。
1.1 “互联网+”与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关系
站在小微企业的立场来讨论企业税务信息化问题,则需要重点关注企业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要求。小微企业受制于自身的人力资源存量和组织架构管理幅度,天然存在着财务内控短板,这一短板直接弱化了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探讨“互联网+”与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关系,有利于解读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的价值取向,不仅能够借助现有的税务信息化平台来增强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联动,还可以在税务机关的专业能力辅助下来规避企业的税务风险,提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财务内控能力。
1.2 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
在“互联网+”背景下来考察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情况,其本质在于提升财务数据信息传递的精准性。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比较优势,促使小微企业积极提升自身的税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但需要直面的主要问题是,若财务数据信息质量不高,是否会影响企业税务信息化平台的运行绩效。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受制于组织资源的缺乏,将严重影响到企业财务数据的采集质量。从小微企业的主营业务特点来看,无论是终端零售业务还是特色农产品加工,其财务数据的采集均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1.3 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切入点的选择
小微企业往往依靠第三方会计服务机构为其提供财务内控支持,甚至部分小微企业完全依靠某个会计人员力量完成自身的财务内控建设。这就意味着,在企业税务信息化实际建设中,需要正视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并以“先核心、后外围”的方式来选择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随着国家“营改增”的全面推开,围绕着企业增值税管理来开展税务信息化建设,则成为本文的切入点。依托“金税三期”工程,小微企业应积极引入和应用该税务管理系统。在上文中已经指出,小微企业在财务信息采集中存在着能力短板,因此,随着切入点的选择还需要夯实基础能力建设。
1.4 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人员保障体系
“互联网+税务管理”,不仅包含财务数据这样的软件,还含有信息化技术这样的硬件,所以必然会涉及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的人员保障问题。与小微企业的生产外包业务不同,企业的财务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所以一般不寻求外包。如何建立自有的税务信息化建设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员保障体系,成为当前小微企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以上从四个方面所提出的问题,实则构成了本文立论的框架。以小微企业的立场来看待税务信息化建设问题,需要植根于企业特有的现实财务管理环境之中。正如业界专家指出,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先行企业,其建设程度也只是实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小微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更是可想而知。
2 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分析框架
在以上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这里从多维模式视角来探讨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分析框架。
2.1 互联网思维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模式也孕育而生。业界认为,互联网思维模式可以由这样三个关键词来体现:平等、互助、共享。将目光转移到小微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中来,其中的“平等”可以理解为与税务机关在市场经济地位上的平等;“互助”则可以理解为小微企业与税务机关应建立起税务风险规避与征税之间的互助形态;“共享”则指向了对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实现共享,以及对税务政策信息实现共享。可见,这就为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2.2 供应链管理模式
规避小微企业的税务风险,根本在于提高企业的财务内控质量,进而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精准的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作为对现实经营活动的会计核算结果,则需要在整体视域下来考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这里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模式。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包括三个环节: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结合小微企业的经营特征,应当重视采购环节和销售环节的财务数据采集工作。而且,加强上述环节的财务数据采集工作,还能够强化流通领域对资金的预算管理。
2.3 智能化管理模式
“互联网+税务管理”模式,内含“智能化”的元素。所谓“智能化”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软件系统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并与其他模块相互对接后形成完整的会计工作链,最终满足企业税务统筹和纳税申报需要。随着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必然形成资本替代人工的趋势,而这又与小微企业的组织资源现状相适应。实践表明,企业财务管理和纳税管理的智能化趋势,并不会显著增大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复杂度,而是以更为标准化、程式化的工作形态体现出来。
2.4 多元化培训模式
针对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构建,首先需要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小微企业的组织资源现状,该现状不仅归因于小微企业的组织架构规模,也归因于小微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求。因此,需要在企业内部培养信息化平台的保障人员,主要依靠多元化培训模式来培养。这里的多元化培训模式主要涉及:企业岗位培训、依托企业商学院培训、依靠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培训等模式。当然,依靠第三方专业机构培训的模式更具有操作性。
以上从四个方面所给出的分析框架,便为小微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考方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加调适的将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搬应用于税务信息化建设中来,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析小微企业的组织资源,通过解析来不断增强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
3 小微企业组织资源的解析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企业组织资源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为此,对小微企业组织资源的解析,也分别以上述顺序展开。
3.1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解析
从笔者所调研的域内小微企业来看,企业员工平均人数为20人左右,其中员工主要处于生产和销售环节。由代表性企业所提供的数据可知,小微企业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主要围绕着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两方面来展开。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层在成本控制的要求下,将严格限制财务人员的数量,甚至多数小微企业并不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其涉及财务的人员主要起到“出纳”的作用。不难知晓,该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将长期存在,所以开展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到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目标导向。面对这一现状,税务机关需要发挥辅助职能作用,小微企业可以在行业协会的领导下,打破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短板。
3.2 小微企业物力资源解析
在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面临着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压力,而且还存在着资产专用性损失问题,导致小微企业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也将面临沉淀成本所带来的挑战。这里的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涉及企业的战略转型;二是涉及企业可能退出市场。前者的挑战主要因企业税务管理的智能化所引致,即税务标准化设计与实施存在着交易成本;后者的挑战则是由于企业可能会注销,而无法再次利用信息化系统带来的损失。因此,同样是在成本控制要求下,在开展小微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应重视对现有物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整合。在发挥电子信息发布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优势,如何实现税务信息的规模化管理和价值创造,则成为消减沉淀成本的关键之处。
3.3 小微企业财力资源解析
小微企业的财力资源是联动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媒介,也是小微企业的组织资源短板。小微企业在实现税务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需要从经营管理成本的视角入手,来衡量其中的“产出/投入”关系。笔者在梳理现阶段相关的文献时发现,不少作者并未对此引起足够重视,而是一味强调诸如“金税三期”系统的嵌入优势。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组织,在产权完全封闭的情形下必然会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所以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前期投入,势必会弱化他们参与税务信息化管理的意愿。由此,则需要考虑借助公共组织的职能优势,通过释放外部性资源来弥补小微企业的经费投入。
针对上述解析,下面则需要围绕着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实践要求,归纳出着力点。
4 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的着力点
具体而言,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的着力点,可归纳如下。
4.1 着力于定向提升人力资本存量
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逻辑可知,随着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其财务内控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这就要求同步调整现行的财务内控“生产关系”,即技术组织形态。在技术领域视角下来考察技术组织形态的调整路径,这需要同步提升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信息化操作能力。因此,这里就需着力于定向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所谓“定向”是指,针对特定岗位的员工来开展税务信息化操作能力培训。
4.2 着力于与信息化平台深度融合
由于小微企业存在预算资金瓶颈,所以需要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提升“产出/投入”效果。在本文中,需要在投入一定的基础上实现产出的最大化效果。为此,则需要着力于与已有的信息化平臺形成深度融合。不少小微企业引入了ERP系统,这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能够辅助管理者的经营管理工作,那么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就应当与ERP系统形成深度融合。再者,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还应借助移动信息平台终端,来增强财务数据的采集效率。
4.3 着力于专项投入全面预算管理
在小微企业中引入诸如“金税三期”的税务信息化系统,将面临着物理构建和软件构建的建设任务,随之而来的便是专项经费的投入。同样在于提升税务信息化建设的“产出/投入”比值,则需要着力于加强专项投入的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含有两个要求,即全员参与下的预算管理和全过程预算管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需求,则需要重点加强全过程预算管理,其中则需要对事后应用效果展开综合评估。
4.4 着力于转变税务机关职能传统
目前,不少作者都强调税务信息化对税务机关工作所带来的帮助,以及对企业防范税务风险所带来的益处。笔者认为,以上“帮助”和“益处”并不具有必然性,即税务信息化平台只是在器物层面上改善了税务机关征税和企业纳税工作的便利性和严谨性,但在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若未能形成相互信任和职能辅助效果,上述器物层面不足以彻底改善征税和纳税现状。因此,这里还应着力于转变税务机关的职能传统,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企业与税务的互动中来。
4.5 着力于开展多途径的专项支持
企业开展税务信息化建设活动,并不必然能够实现企业降本增效之目的。那么,在小微企业的现有产权关系下,则会抑制因税务信息化建设所释放出的正外部性。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此时则需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职能优势,以公权力为推手、以财政专项资金为纽带,来帮助小微企业尽快完善自身的税务信息化平台。为此,这里还须着力于开展多途径的专项支持。
5 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构建。
5.1 多促并举提升小微企业相关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5.1.1 政府助力下增强信息化应用能力
小微企业具有数量分布上的优势,但因其经营类型的差异化,单纯依靠地方政府力量对其开展税务信息化建设,将缺少规模经济效应。因此,这里可以形成“政府—同业协会—小微企业”的逻辑路径,使同业协会获得政府授权和专项经费支持,来具体开展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政府在这里所要完成的工作便是,根据税务信息化建设要求为同业协会制定工作原则,并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效果进行验收。
5.1.2 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提升能力
考虑到小微企业之间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组织资源存量不同的情况,部分小微企业可以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来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为使这类合作向纵深发展,并能追踪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平台应用过程,所以选择第三方专业机构时可以考虑税务信息化技术供应商。小微企业在与税务信息化技术供应商签订合约时,应明确供应商的培训职责,从而增强企业税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的精准度。
5.2 以税务信息化平台为中枢连通企业内部信息化网络
5.2.1 小微企业与税务机关构成信息化平台一端
以“金税三期”为代表的税务信息化平台,首先实现了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税务数据的联动,并使得税务机关能够动态跟踪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借助税务信息化平台,也能为纳税申报提供通道与指引。因此,税务信息化平台实则扮演了中枢的角色。在通道的完整结构下,税务信息化平台又处于企业外环境与内环境的交界处,所以构成了小微企业信息化通道的一个拐点。
5.2.2 树枝结构下信息化平台连接企业其他系统
前面已经指出,需要充分整合小微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平台资源,所以在信息化通道结构下,又形成了树枝结构下信息化平台连接企业其他系统的格局。诸如,与企业的ERP系统相连接,进而能够同步将物化层面的资源计划转换为税收额度。再如,与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相连接,进而能够增强税务信息化平台的智能化应用前景。所有这些都需要重视一项问题,即提升企业其他系统的标准化水平。
5.3 开展税务信息化建设调研并在问题导向下开展建设
5.3.1 问题意识下强化前期的调研工作
为了使小微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更具精准性,这里需要对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展开分析,找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切入点。与业界观点不同,笔者认为,需要从物化层面来探析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其中的思路为,税务风险的形成往往归因于小微企业对税务政策的陌生,以及自身财务内控秩序的混乱。前者可以通过培训来得以解决,后者则需要从企业商流视角来完善企业会计活动。
5.3.2 问题驱动下分步骤规划平台建设
结合上文所提出的税务信息化平台的中枢特性,这里需要在问题驱动下来分步规划与企业内部系统的树枝结构。笔者在调研某小微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时发现,企业会计人员面对繁杂的经济活动,在手工做账的情形时常出现会计凭证差错。在该问题驱动下,则需要加强税务信息化平台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有机对接,使得企业经济活动能够在平台智能化的帮助下,提升纳税前期工作质量。
5.4 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来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互促模式
5.4.1 在长效机制实施中税务机关应发挥主动作用
在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税务机关应发挥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职能。面对小微企业的财务内控现状,税务机关在转变工作职能的同时,还需要为自身所起到的辅助性职能提供制度保障。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小微企业数量较多且主营业务存在着差异,所以实施长效机制中应形成:“税务机关—同业协会—小微企业”这样的传导路径。同时,政府部门则需要对同业协会所发挥的中介作用进行监管。
5.4.2 以查漏补缺作为联动主线强化双方业务交流
随着长效机制实施路径的建立,接下来便涉及税务机关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工作形态。笔者认为,税务信息化平臺中的物理构件容易实现,而具体的应用模式和财务手段则需要得到税务机关的技术支持。因此,同业协会首先收集具有普遍性的代表性的问题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由税务机关针对普遍问题开设讲座专题解答。针对个别问题,小微企业可以直接在税务机关专设的网站栏目中随时进行提问或咨询。
5.5 财政税收优惠减免措施下助力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
5.5.1 基于区域产业发展识别优质小微企业
在以“金税三期”项目为代表的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小微企业投入一定的建设经费,而且小微企业还需要围绕着税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对内部的组织技术形态进行再造,以及对相关岗位上的员工开展培训。为此,政府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对那些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要求的小微企业开展专项资金支持。为此,便需要识别优势的小微企业。笔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小微企业筛选标准和补助标准。
5.5.2 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税务信息化
为使域内小微企业有意愿提升自己的税务信息化平台,针对多数小微企业而言,则需要以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税务信息化。由于目前国税与地税已实现了合并,但以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仍有待国家进一步细化。但贯穿其中的中心思想便是,我们需要在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引入激励机制,而有关激励机制的形式,则可以在财政、金融等领域给予选择。
6 结 论
本文认为,随着征税主体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也自然要求纳税主体(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税务信息化平台,在使其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财务信息沟通绩效的同时,有效规避自身的税务风险。诸多小微企业在面临企业初创阶段的各种挑战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导致它们在日常经营中不仅可能面临补税及加收滞纳金的风险,甚至部分企业还陷入了被惩戒的困境。为此,当前更应关注小微企业的税务信息化建设问题。通过主题讨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路径可围绕以下方面:多促并举提升小微企业相关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以税务信息化平台为中枢连通企业内部信息化网络、开展税务信息化建设调研并在问题导向下开展建设、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来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互促模式、财政税收优惠减免措施下助力小微企业税务信息化五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吴迪.浅议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5):49-51.
[2]谢晓妮,陈沛.智能税务助力企业价值创造——中国联通税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J].企业管理,2018(7):92-95.
[3]李英艷.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分析[J].山西农经,2017(24):88-89.
[4]徐德晞.信息化背景下民营企业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完善探析[J].会计师,2015(1):43-44.
[5]李环.“互联网+税务”下的企业税收风险与管理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8):55,84.
[6]王冰清.“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8):114-115.
[作者简介]隋书才(1973—),黑龙江林口县人,硕士研究生,黑龙江省会计领军人才,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企业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