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增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011-01
人人都渴望发财致富。怎样发财致富,办法不尽相同。
从前,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上。这是勾践最倒霉的时候。江山如何再起,他心里也没有个数。但是,他走对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棋,用对了人。他重用范蠡、计然这两个人。计然对于他东山再起,起到了重要作用。计然出了七策,使他消灭强大的吴国,报仇雪耻,扬威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七策分别是:按规律办事。 “岁在金,则丰收。岁在水,则歉收。岁在木,则饥饿。岁在火,则干旱”,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就是说,丰收时要看到歉收时;干旱的时候,要备船以待涝;涝的时候,要备车以待旱,就是顺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把事办成;违背规律则一事无成。
要考虑到农民和工商俱利。 农民主要是以种粮为生,粮食的价格,决定农民是否富足。卖得太贱,农民不赚钱,工商户可以从中渔利。卖得太贵,又伤害工商户的积极性和利益,工商户不去经营,粮食卖不出去,农民又受不了。所以,要兼顾到双方利益,大家都有饭吃,都有钱赚,都过得去。要平抑物价。 粮食平价出售,其他物价得到调整,市场满足供应,百姓安居乐业。
不能搞囤积居奇,扰乱市场,哄抬物价,这是治国的本分。
要货流其畅。 货流其畅的关 键 是 质 量 上乘,上乘的货物不会积压,就不会有“死钱”,这就是搞活。要保证食品安全。 不能卖腐败有毒之货,残害百姓。
要研究商品的过剩和短缺,保障供给。 商品贵到极点,反归于贱,须及时卖出,视如粪土而不惜;商品贱到极点,则反归于贵,须及时买进,视同珠玉而惜之。
要加快周转。 使货物周转如流水一般,靠快来谋求“超额”利润。
勾踐照此治国十年,反败为胜,国家富强起来。当然,这是国家致富的大政方针。个人致富也是一样。范蠡深有感触地说:“计然七条致富之策,越国只用五条,就实现报仇雪耻的愿望,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范蠡下海,漂泊江湖,到陶邑,改名为朱公。十九年间,三次赚到千金之财,而又两次散财。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而好行其美德。
求富心理人皆有之,生财之道,不尽相同。靠搞歪门邪道而生财不是正道,终究是靠不住的,靠走正道、顺其自然才能长久。
出力干活,勤劳节俭,也可以致富。司马迁举例说,种田务农是笨重的行当,秦扬以此富倾一州;卖水浆是小本经济,张氏以此赚了一千万钱;磨刀是小手艺,郅氏靠耍这小手艺富到列鼎而食;羊肚儿是不起眼的小食品,浊氏靠经销它富到车马成行;当马医是浅薄的小术,张里以此富到鸣钟佐食,都是由于他们诚实劳动、术业有专攻所带来的。
民间有谚语说: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人在一个地方住上一年,就要种植谷物,靠勤劳丰衣足食;住上十年,就要栽种树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住上百年,就要栽种道德,靠道德来安身立命。这才是最本质、最长久的。
(摘自《林下读史》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图 / 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