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有人预言,将来的人,即便是肉身的存在,也都会像智能机器人一样,成为一个一个的数据包,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数据。这是对信息科学影响人类生存的一种预言。
有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就已经呈現了这种数据包的特征,他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已经多数是信息间的沟通与交流,人与人之间来往的感情色彩越来越少,越来越淡。一方面维系年轻人情感的恋爱经初年龄越来越推迟(很多年轻人没谈过恋爱),另一方面年轻人初次性接触、性生活的年龄又越来越提前(只满足身体需求),而这一现象则可作为此一看法的重要例证。而且,网络时代的虚拟空间、电子商务等造就了一大批“宅男”“宅女”,只要有可能,他们会更习惯于宅在家里或某个固定的空间内,不想或回避与“外界”交流,因为虚拟世界、网络空间已成为他们主要的“外在世界”。
与此同时,在一般情况下,碎片式、瞥掠式阅读就成了当代年轻人较为普遍的阅读方式,对长篇大作,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当代流行作品,他们更愿意看一场改编的电影。
那么,作为情感的产物,又是人情感表达与交流方式的文学,将来还会不会存续?谁来维持它的存续?对这个问题,有一种可能的答案是:文学,将来只会保留其娱乐功能,而其他功能将丧失殆尽。
科学改变世界,既可改变历史,也可改变现实与未来。当然,这样的预言和看法,只是就当代和未来的肉身之人而言,并未将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放大到智能机器人主宰世界的未来——当我们赋予智能机器人以人所具有的包括“自由意志”在内的一切元素之后,智能机器人就成了超越“肉身之人”能量的真正超人。而果真有一天,这个世界成为了超人的世界,我们的血肉之躯是否还会存续,我们钟爱的文学是否还能存续,只好交给超人予以“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