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娟
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因此,很多教师会在教学中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有效的,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活动设计要指向教学目标
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组织。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为“Dinners ready(晚餐准备好了)”,教学目标为掌握常见食物的英语词汇、就餐用语,能够交流对食物的喜好。有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通过“顾客”和“服务员”的对话,练习rice,fish,vegetable, juice,hamburger等单词和“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ave some……”等句型。这样的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让学生在对话中掌握并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是有效的。
而有些活动的教学目标指向性不强,甚至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如一位教师在教单词拼写时,让学生们用肢体动作拼出单词,虽然气氛很热闹,但很多学生是因为好玩而参与,有的甚至连字母都不拼读就乱扭。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但不能真正起到强化单词拼写的作用,因此是无效的。
2.创设情境要真实可操作,合理分配时间
教学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做到真实有效,操作性强,而且要合理分配时间。
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教师设计了猜谜的游戏,即出示pen,eraser,ruler,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At the zoo”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的特征,并能说出“I like……”。这样的情境真实、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然而,有的教师用了大量的时间和语言创设情境,结果适得其反。如在教“My clothes”时,有教师设计了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活动。先教学生用纸和彩笔制作各种衣服的图片,结果学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制作图片,教师仅在下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用做好的图片进行“clothes shop”的對话。整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可参与性和易操作性。
3.教学语言应简单易懂
简单明了的指令语能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练习。教学中,教师可使用“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学法,即直接式沟通教学法(包括绘画、表演等)。如教“big”时可用双手画个大圈,教“small”时可以画个小圈,教“jump”时带着学生一起跳……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意思,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应该通过有趣、真实、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