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探究式文本细读走进名著

2019-05-09 00:50于鸿雁白楠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阅读者曹雪芹红楼梦

于鸿雁 白楠

阅读经典,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谈到经典,学生似乎都了解一些,但又常常流于表面化和概念化。那么,教师如何基于学生的初步认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入阅读呢?我们面向高一学生,开设了阅读《红楼梦》的选修课——中华经典文本细读之《红楼梦》。

上课之前,很多学生感觉《红楼梦》枯燥无味,冗长琐碎,很难读下去,为了让学生读得有兴味、有发现、有收获,我们通过探究式文本细读的阅读方式,带领学生探索新的阅读增长点,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究,变知道为发现。

1.教师要带着问题阅读文本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准备课堂教学,会在文本阅读之外,搜集更多的资料,阅读更多的文本,无形中很容易成为资料的搜集者、解读的整理者、答案的发布者。如果教师能将自己还原为一个阅读者,观察和记录自己的阅读状态,有意识地梳理自己的阅读情绪,体验学生会面临的问题,并将此过程梳理整合呈现给学生,学生便更容易被感染、被吸引,从而也愿意主动将自己变为一个有思考意识的阅读者。

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阅读期待仅仅是跌宕起伏的故事,那么《红楼梦》难免会令人失望。然而,如果带着探究问题去阅读,《红楼梦》就会变成一个瑰丽壮观、气势恢宏的迷宫。它的文本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探寻路径和巨大的生成空间。

所以,教师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了再阅读。例如,入选多个版本语文教材的经典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那样多心多虑,应对妥当,那年她的岁数有多大?《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到底写了多少年的故事?在某个具体情境里,他们岁数几何?黛玉的性格是一成不变的吗?《红楼梦》开篇的神话故事到底想要说什么?带着这样的自我设问,再次阅读时,就能够生发很多趣味,阅读成为了一件好玩的事情,文字也因此焕发了光彩。同时,也能体味曹雪芹摹人体物的艺术技巧、谐音和谶语等多种表达寓意的写作手法、伏线千里和鸟瞰人间的故事架构能力,进而生发出对作者的景仰之情。

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时便将这些问题渗透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开宗第一讲,从阅读者那里往往定型了的人物——賈政和薛蟠入手,谈谈自己在阅读中如何体会一个封建大家长的性情与无奈以及“呆霸王”的“呆”是如何体现的。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教师在反复阅读中发现,这两个配角其实都有他们的生动性和典型代表意义——贾政在《红楼梦》中其实是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人,薛蟠则是一个欲望支配大脑的典型“富二代”,他们在曹雪芹笔下拥有自然真实的个性和情感。由此入手,容易打破学生的阅读局限。

果然,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果的,学生这样感悟我们的选修课堂:“从那一讲开始,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对贾政这么一个足够重要的人物的了解竟是这样刻板而浅薄,原来,我在匆匆阅读间,丢失了那么多俯拾皆是而大有深意的细节。这门课对我的影响还有很多,但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它带我领略了另一种读《红楼梦》的方法,原来,文本细读时,别有洞天。”

2.让困难成为课程最恰当的生发点

《红楼梦》里人物众多,很多学生在阅读时难以按捺性子在第二回里缕清人物,之后也常常晕头涨脑,从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怎么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将明确红楼人物作为选修课的第二讲,将分清金陵十二钗作为选修课的第五讲和第六讲,在课堂交流中,让学生体味文本细读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第二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列出宁荣二府的人物表,分出世系,讨论交流每一世系的人物名字,各小组谈谈自己的发现和心得。探究式问题如下:为什么曹雪芹要这样设置人物的名字?曹雪芹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谐音的写作手法,这样的人名设置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想法?或者抛开作者的寓意,这样的世系名字带给读者怎样的联想?

第五、六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记住金陵十二钗正册人员名单及排序;对这样的人员名单和排列次序进行主观解读。

之所以这样设置课程内容,是因为教师的阅读困难可能也是学生的阅读困难,教师的阅读困惑可能也是学生的阅读困惑。困难和困惑,有的时候恰恰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最恰当的生发点,从这里出发,得到一次文本细读、前后翻读印证的机会,得到一个自圆其说的答案,得到一个自以为意的发现,在交流中彼此印证和放大阅读的快乐。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认真地阅读,发现很多之前疏忽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恰恰又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相对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结论,自我发现带给学生更大快乐。

在阅读《红楼梦》的选修课中,师生共建课堂。教师结合自身阅读体验,提出可以入手的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阅读、反复论证、周全思考、大胆质疑、彼此交流;课堂上既有文本梳理,又有小组讨论和发言,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比较高。

我们认为,名著阅读课堂教学中,将书读薄的关键在于探究问题的引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而将书再读厚的关键也在于探究问题的引领,在解答问题中获得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阅读者曹雪芹红楼梦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阅读者的春天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从《红楼梦》看养生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