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教育部督导专家、广东省督学,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产业资本化、校长领导力与学校发展、基础教育、比较教育(中美教育比较)。参著《2001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简明教育经济学教程》《教育财政学研究》《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及财政问题研究》等。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三四十年前很流行的一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却反映了当时教育领域存在的现象。
尽管,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始终在批判唯分数论的现象,但是,现实中只要有考试、有分数的存在就会有对分数的关注。即便对成绩的评判从分数改为分数段或表征为ABCD等级,即便关注分数可能冒着被贴上“应试教育”的标签,但仍然无法改变人们对分数的关注,只不过在外在压力下这种关注可能从地上转为地下、从明处转到暗处,心照不宣,从未间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考试分数对学生、家长乃至教师、校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点,中外概莫能外。一次中美校长论坛上关于考试分数的对话颇能说明这一点。对话中,主持人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可能会带来考试分数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某种程度的滑落,您是否愿意冒着可能出现的风险继续推进改革。这个问题的回答让人颇为意外,中国校长尚有1-2位回答“愿意”,美国校长回答“愿意”的却为0。在后续的对话中,美国校长给出了解释:分数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表征,无论什么样的改革都不能成为让学生学习效果下降的理由;同时,州政府以及地方教育局对校长的问责也不允许分数下降。我想,这样的解释最起码说明了一点,表征学生学业成绩的分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备受关注的,正如一句话所说,“只追求分数过不了明天,不追求分数过不了今天”。追求分数本身并没有错,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提升学生分数不应该存在矛盾和冲突。相反,真正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分数提升的。
其实,考试以及表征考试结果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以及检验学习成效的一个工具,原本是中性的,只是由于在教育实践中对考试分数的极端性追逐以及分分必较的异化行为,导致大家把追求分数与应试教育画上了等号。就教育实践而言,检测学生学习成效以及检验教师教学成效都离不开考试和分数这一手段,但是又怕因关注考试而被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所以就出现了表面上对考试分数讳莫如深,但暗地里却分分必较的现象。这种状况不仅对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利,偷偷摸摸、躲躲闪闪的虚伪手法更不利于营造端正品格、滋养人格的育人氛围和环境。
对待分数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唯分数,但不等于不要分数。不唯分数是由于考试及分数在全面反映学生整体发展状况方面存在局限性,某些素养或者非智力因素缺乏有效的测评方法,因此,要结合其它测评路径和评价手段。但同时,在没有其它更好更周全更有效的衡量教与学成效的路径和手段之前,我们必须要直面考试和分数,这不仅是教育者的勇气,更是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更为务实的做法并非简单呼吁不要唯分数论,而是要强调,“不仅要分数,还要让分数更有价值”。取消分数很简单,让分数更有价值则需要专业智慧。
让分数更有价值取决于两个条件:其一,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其二,获得分数的路径是什么。
考试的内容是让分数更有价值的前提。如果考试的内容多是无谓的、以记忆为基础的、缺乏深度的陈述性知识或相关内容,则分数再高也毫无价值;唯有考试内容指向有意义、有深度、与程序性及策略性知识及其应用相关的能力、思维等,分数才是有价值的。因此,分数的价值不在于分数本身的数字,而在于分数背后所反映的学习内容与内涵。正如PISA考试,由于其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所有参与PISA考试的国家都非常关注其分数以及分数所代表的内涵。所以,我们要强调关注分数所对应的内容,从而引导教与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同时,分数的价值还建立在获取分数的路径上。在内容有意义的基础上,分数的价值取决于如何获取分数,以及获取分数的教与学的过程特征。从中美教学模式的比较而言,中国的教与学往往更直接地指向答案,以便快速解题获取高分,而美国的教与学模式则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路径,即便不能够快速找到答案甚至找不到答案,但更强调学生在探寻答案或解题方案的过程中的思维和能力训练。所以,在前文所提及的中美校长论坛上,美国校长特别强调,即便他们丝毫不敢放弃对分数的关注,但同样也不敢放弃在获取分数的过程中对学生探究、思辨、问题解决能力的引导。尽管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可能是殊途同归,但不同的路径却让分数的意义和价值大相径庭。以机械记忆、重复训练、题海战术和超长时间换取的高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建立在探究、审辩、深度学习基础上的高分却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再以PISA为例,中国学生在PISA考试中某些科目的成绩虽然高,但是如果结合获得高分的路径分析就会发现,中国学生的分数是以多倍于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习负担换取的,这样的高分无异于拔苗助长,虽能换来光鲜的分数,但却有可能让学生早早產生对学习的厌倦。
因此,在关注分数的同时,必须关注获取分数的路径,同样的分数,获取的路径不同,其价值也不同。分数+获取分数的正确路径共同决定了分数的价值,以此来引导教学的内容设计与模式选择,是更为科学的态度,也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更为负责的态度。
编辑 _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