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2019-05-09 03:35陶玉流王小秋
体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江苏省小镇

舒 丽,陶玉流,张 凯,王小秋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逐年升温,国家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助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2015年1月,浙江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特色小镇”概念[1]。2016年7月国家三部委下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以下简称147号通知)提出“通过培育‘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到2020年前,将培育1 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2016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发布了 《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苏体经〔2016〕92 号)(以下简称 92 号通知),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思路和做法[3]。2018年4月中国国际特色小镇生态与投融资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围绕特色小镇建设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探寻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全面助力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4]。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以“健康”为特色,明确产业定位,符合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扩大体育消费,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品牌小镇。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经调研得知:目前,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建设运营主体不清,建设核心不够鲜明,城镇职能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扶持政策有待加强和融资手段较为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成为加快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推进小镇建设中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江苏省第一、二批14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区进行实地调研,访谈17人,深入了解各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基本情况与相关政策文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结合苏州大学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来源的相关文献对江苏省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

1.2.2 实地调研法

本文对江苏省14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进行实地调研(被访者信息与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简况见表1、表2),从而探讨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

表1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调研被访者信息Table I Interviewees of the Investigation on Sports and Health Featured Towns in Jiangsu Province

2 文献综述

崔建国通过对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建设特点、建设目的、建设成效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存在发展模式同质化或过于强调 “特色”,推进主体单一、建设与管理成本较高,体制机制约束依然较大、活力激发不够,政府观念没有实现根本转变、社区营造相对滞后等问题[5]。杨波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运动休闲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探索[6]。张潇潇认为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体育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扶持我国服务“三产”发展,实现供给侧改革,推动本土体育文化建设,调节自然资源分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魏婷等结合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目前的发展形式认为,遴选“PPP+”模式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多元利益诉求与时代同迁的必然抉择,嵌融“PPP+”模式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8]。熊金凤等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等多领域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不仅被时代赋予繁荣经济的使命,更兼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9]。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均为体育小镇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表2 江苏省第一、二批体育健康小镇简况表Table II Brief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Batches of Sports and Health Featured Towns in Jiangsu Province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愿景

3.1.1 建设主体

根据江苏省体育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度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苏体经〔2018〕57号)指出:具备一定规模和优势,发展思路清晰、推进措施有力的建制镇可以推荐,原则上以建制镇为主,对于体育健康产业特色非常鲜明、集聚程度非常高的区域,可以跨建制镇推荐申报[10]。江苏省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上以建制镇为建设主体,以省地共建模式为主,构建了政企对接机制;打造独特的小镇文化“基因”,使体育等多种功能聚合叠加,建设形态集约集成、精致简约。以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为例:该镇利用已有旅游及体育产业资源,以体育产业为主体,开拓了水上项目、户外运动,打造集慢跑、徒步、骑行、乡村马拉松等为一体的“漫步锦溪”品牌产业,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采取多种模式开展特色小镇建设[11];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结合中青旅旅游综合体,打造健身休闲与康复基地,同时依托旅游、文化资源,带动多业态共同发展;以“人文精神的魅力,产业经济的活力,地域空间的引力”为基础,以“体育”为主题,凸显和谐、健康、休闲、科技和生态的融合,打造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了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实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的发展建设格局。

特色小镇是新兴的发展模式,创建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对于地方来说,容易形成盲目跟风的风险,体育小镇建设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因此政府引导有利于突破各种制度性限制,有助于各方面实施体制及机制创新[12],形成体育小镇的特色鲜明的业态,使产业定位精准,特色突出,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有利于加速新兴产业成长,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有利于通过产业发展,吸纳剩余劳动力,带动就业与农村发展。同时,对当地政府而言,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宜居的环境,加速完善便捷的公共设施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使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使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模式、规划建设管理与社会管理服务均有所创新。

3.1.2 主要方向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是以体育健康为主题和特色,集中体现“主题”“主体”与“特色”。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以一个或多个方向重点规划建设:体育健身服务,户外运动休闲,体育赛事活动,体育特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体育与健康、旅游、养老、文化、商贸、科技、互联网等相融合的产业领域。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是集体育、旅游、文化、经济、生态为一体的创新发展平台,而非真正按照区位划分的一个小镇,主要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特色文化为依托,实行PPP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促进当地体育旅游发展。小镇建设秉承“体育+”的思想,构建体育与其他各产业领域共同发展的态势。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第一要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第二要打造宜居的居住环境,土地利用集约化;第三要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标识;第四要建设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在构建特色主题同时,注意配套措施的完善与当地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第五要打造充满活力的机制体制,以促进小镇健康发展,激发内在活力。

3.1.3 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国家三部委发布的147号通知指出:落实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培育“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农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2]。通知中要求小镇建设坚持“突出特色、市场主导、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同时,江苏省体育局在落实三部委147号通知的基础上,发布的92号通知中提出: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以体育健康为主题和特色,集多种功能发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到2020年,培育2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模式多元、体育服务便捷、建设空间集约、发展富有活力、人文充满魅力、生态健康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3]。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秉持的原则:(1)特色突出:结合自身经济、体育产业、社会发展优势、区位特色基础与资源禀赋等,精取有潜力的体育健康产业领域,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形成发展特色;(2)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采取多种模式开展特色小镇建设;(3)改革创新:加大改革力度,鼓励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在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引导各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融入和强化体育健康的元素和功能,打造形式多样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4)惠民优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体育在健康生活方式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搭建健身健康融合发展新平台,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消费环境等。“惠民优先”是江苏省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江苏省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创新性提出的建设原则。

3.2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实然状态

3.2.1 小镇建设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分布在苏北的有宿迁晓店镇、淮安施河镇、徐州贾汪时尚运动小镇;分布在苏中的仅扬州仪征枣林湾生态园;分布在苏南的有苏州昆山镇锦溪镇、无锡江阴新桥马术运动小镇、南京高淳桠溪慢城体育运动小镇、常州溧阳上兴镇、南京汤山体育旅游度假小镇、苏州太仓电竞小镇、苏州张家港足球小镇、南京老山有氧运动小镇、常州武进太湖湾体育休闲小镇、镇江扬中极限运动小镇。

表3 江苏省第一、二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名单Table III Lis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Batches of Sports and Health Featured Towns in Jiangsu Province

江苏省第一、二批体育特色小镇名单位,位于苏南的体育小镇占约72%,苏北、苏中共占约38%,其原因是:(1)苏南地区具有先天的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2)近年来,苏南各市以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3)苏南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优势;(4)苏南地区在2013年GDP总量达到了3.6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苏中地区发展目标是2017年三市(扬州、泰州、南通)达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另外,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分布与当地政府对体育的重视度、执行度密切相关,故苏南地区成为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重点发展对象之一。

3.2.2 建设方向

3.2.2.1 体育健身服务型小镇

体育健身服务型小镇特点在于“健身”,是以运动健身为主要手段,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以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结合旅游、体育、休闲、健康为一体而形成的体育运动特色小镇。国际上健身、康体型小镇主要以印度奥修国际静心村为主要代表,江苏省体育健身服务型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以南京老山有氧运动小镇为主要代表。从2014年青奥会开始,老山就开始建设“有氧运动小镇”,开设了一批有氧运动项目,包括象山湖有氧运动示范基地、水墨大埝自行车体验馆、琥珀泉风景区等。5年之内,老山将建成覆盖整座森林的运动体系,修建长达100 km的健身步道,正在建设中的象山湖有氧运动示范基地占地4 800亩(约3.2 km2),总投资 6.5亿元。

3.2.2.2 户外运动休闲类小镇

户外运动休闲类小镇是面向大众消费、提供休闲娱乐享受,以当地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水上运动、冰雪项目等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运动项目为特色而建的体育小镇。户外运动休闲类小镇在国际上以新西兰皇后镇为典型代表,江苏省户外运动休闲类小镇以新桥马术运动小镇、溧阳上兴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贾汪时尚运动小镇、武进太湖湾体育休闲小镇和扬中极限运动小镇为代表。徐州贾汪时尚运动小镇依托山水风光自然优势和体育产业,发展人文环境,重视“体育+旅游”项目;根据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充分发掘体育特色产业,培育了航空飞行、攀岩、滑雪、航模、漂流等特色体育项目,并逐步形成了以大景山滑雪公园、督公湖航空飞行房车营地项目、大洞山风之谷户外运动公园、督公湖时光隧道漂流项目、凤鸣海休闲风景区等户外休闲体育集聚区;并以现有滑雪、滑翔伞、漂流、户外攀岩等项目为依托,推动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特色体育产业的规模。另外,贾汪镇作为徐州市旅游发展重点镇,大洞山、十里花溪、桃花源、茱萸寺、鸣凤海等景点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构建时尚运动小镇对加快建设体育强区、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健康贾汪建设意义重大。

3.2.2.3 体育赛事活动型小镇

体育赛事活动型小镇是指以与赛事相关的服务为延伸,以休闲体验活动为补充,以有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赛事为核心而形成的体育小镇;为各大体育赛事服务为主,办好体育赛事,提供具有观赏价值和人文素养的体育赛事是这类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主要建设意义。体育赛事活动型在国际上以浙江省温州市百丈时尚体育小镇为代表,在江苏省以南京高淳桠溪慢城体育运动小镇、宿迁晓店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苏州太仓电竞小镇、张家港足球小镇等为主要代表。晓店镇拥有体育馆、沙滩运动场、高尔夫、马术等运动场馆,举办了汽车越野赛、马术邀请赛、骑行活动赛、广场舞大赛等多项比赛。多种体育比赛的开展,吸引了大量的参赛选手以及游客慕名前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苏州太仓电竞小镇以“产业+文化+社区”的模式创新发展,核心的文化展示区环湖而建,打造了集电竞比赛、企业展览展示、产品体验、传统体育竞赛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场馆;着力打造了海运堤电竞综合体验区、天镜湖电竞文化展示区、大学科技园电竞创意产业区三大功能区域,同时区内体育公园、社区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配套齐全,均对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完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门球队、健身操队等专业团队,绿色骑行、足球赛、广场舞等群众活动丰富。

3.2.2.4 体育特色培训型小镇

体育特色培训型小镇以当地特色体育项目为主,加强特色项目的培训,培养专业的人才资源链接等。江阴新桥镇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引领,发挥特色小镇省地共建的机制优势,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以马术运动为鲜明特色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充分依托现有基础,强化城镇功能叠加,延伸了马术运动产业链,加快体育旅游功能开发,完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继续推进马术旅游发展,努力打造马术培训、马术表演、马术体验、马文化展示、用品制造等马术运动全产业链;以建设利物浦大学新桥分校为契机,建成融合学校功能与全民运动健身、体育培训功能的新基地[13]。

3.2.2.5 体育用品制造类小镇

体育用品制造类小镇具有“富国”属性,其核心即生产创造价值、吸引人才,力求产业“特而强”,精选最有特色的体育产业,形成集聚。此类小镇主要是以体育用品和体育设备的生产制造为主,转变体育产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以体育产业的发展实力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发展高等教育、科研、金融、高科技等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美国加州的门罗帕克小镇,纳斯达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是由该镇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江苏省体育用品制造类小镇以淮安施河镇为代表,该镇被称为“教学具之乡”,地处淮安、扬州、盐城三市交界[14]。目前该镇拥有教育、体育装备企业146家,其中生产型企业131家,从事体育装备生产的企业20家,从事体育装备销售贸易的企业60余家;2016年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3.6亿元,占全镇GDP的16%,施河镇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当地GDP的快速腾飞。另外,该镇加大了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既促进了该镇体育设施建设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又是对当地体育产业公司产品的宣传和成果的展示。

3.2.2.6 “多元化”特色小镇

“多元化”特色小镇(体育与健康、旅游、养老、文化、商贸、科技、互联网等相融合的产业领域类小镇)依托当地独特优质的自然优势,着重发展体育、健康、旅游、养老、文化的多元融合产业,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好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以集聚产业资源特色为引领;以丰富多彩的有氧活动,打造小镇的活动特色;以提升体育旅游,提高体育康体的配套接待能力;依靠国际国内赛事活动和知名企业及媒体的扶持,打造小镇的品牌效应。

3.3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所面临的瓶颈

3.3.1 建设主体职责不明确

江苏省体育局发布的92号通知中要求“各申报地区要建立实施推进工作机制,抓好规划和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和计划要求规范有序推进”[3]。但是,对以建制镇为主的建设主体来说,其工作量大、面广,而且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这个新兴空间载体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信心,因此在建设中往往是承担引导、指导、服务和管理职责的县(市、区)体育部门想尽办法推动,而建设主体却热情不高甚至漠不关心,另外县(市、区)政府部门也大多认为小镇建设是体育部门的事。很明显,职责不明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责任的推诿、无领导核心、任务无法进行合理分配,导致体育健康特色小镇部分建设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3.3.2 规划建设方向不合理

2016年12月江苏省发布了 《省政府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苏政发 〔2016〕17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是培育创建的责任主体,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培育计划,明确发展路径[15]。92号通知中要求,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可以从六大类型选取一个或多个方向重点规划建设,落实省、市、县三级联动创建机制,上下联动,充分挖掘“体育+”的产业特色,找准建设主体,打造以体育健康为主题的旅游风情小镇。由此看出,“体育+”是江苏省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主要方式,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是产业特色,而不仅仅是平台建设。因此,特色小镇的投资主体本质上是运营商,而不是开发商。经调研了解,目前几乎所有的小镇都缺乏应有的运营思路,依然存在房地产商从中谋利,借机“圈地造镇”的现象,同时建设方向、职责分工、协调合作等方面存在争议。

3.3.3 规划方案编制无灵魂

《指导意见》指出,创建特色小镇,必须要创新运营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小镇的投资建设与管理,成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充分运用政府的引导与整体规划,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规划是对体育特色小镇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设计未来建设整套行动的方案,而在制定规划之前须有详细的策划。调研中发现:(1)所有的小镇都有概念性规划,但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文本缺乏对运动项目的了解,高校或科研机构编制的文本与区域整体规划之间存在矛盾;(2)建设主体认为上级主管部门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缺乏验收标准,同时也不了解上级主管部门的最终意图,因此不清楚如何建设,也无法创造性地提出支撑规划定位的核心的超级亮点与引爆点;(3)各建设主体都希望能在规划方案中得到各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但规划未能达到建设主体的需求。

3.3.4 资源整合工作被忽视

《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高起点创建“三宜”小镇,以人为核心,进行高起点规划,统筹“三生”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节能低碳发展之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防止搞“形象工程”[15]。92号通知要求“特色小镇建成后能够实现体育、健康、旅游、休闲、文化、养老、宜居等功能的有机融合,有效带动区域内体育健康及相关产业发展……”但实际上,一些以体育公园、旅游景区、户外基地等申报的建设主体只做面子工程,没有实际行动,甚至弄虚作假,炮制了一些貌似特色小镇的概念,但无创新;有些地方因区域整体布局,将丰富的体育资源变成了旅游的景点;即使是体育特征明显的小镇,其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以及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也微不足道,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和地区品牌尚需时日。

3.3.5 专业人才匮乏成瓶颈

专业化人才资源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因素,专业人才、专职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提升小镇建设的工作成效。当今是新一代信息科技时代,想要打造高端、创意、独特、精致的特色小镇,掌握高端科技的专业性人才及精英团队是其发展的重要引擎。就目前而言,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只有1个单位成立了小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太仓天镜湖电竞小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其负责人也是由管委会综合办公室的负责人兼任,并非专职管理人员。其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单位,根本就没有专业的运营机构,专业的运营人才更是捉襟见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从建设愿景、实然与路径的探讨,对江苏省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理性思考,发现江苏省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顺应了江苏省“两聚一高”的战略目标要求[16],顺应了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顺应了体育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将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速经济增长,保持经济需求饱和,刺激体育消费,带动体育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牵动体育用品产业链的运转,满足体育服务行业的高质量要求。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研究对我国以及国际体育健康小镇建设产生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4.2 建议

4.2.1 找准特色核心项目

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刚认为 “未来江苏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更注重‘体育+’的思想”[16]。国外的成功经验显示,体育产业和适宜的运动基地促进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地区应充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核心产业与产业特色,找准方向,瞄准目标,创造独具特色的健康小镇,抓重点,强核心。因此,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方向应以体育为主体、以特色为主题、以核心项目为引领,稳固核心项目的延伸产业链。

4.2.2 科学的规划策划

小镇建设要坚持创新导向,精准定位,高标准培育特色小镇。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防止“穿新鞋走老路”[17]。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应适当提高创建要求,防止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和数量限制,拒绝“运动式”部署推进。知晓策划先行,重视导向标的重要性。好的规划源于好的策划,而策划首要是定位,然后才是大创意和体系化的专业工作。因此,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制定规划前首先要进行科学的策划,同时,策划以定位和大创意为统领,而不是直接去做诸如产品体系、业态组合、开发策略、运营模式等具体工作。

4.2.3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协调机制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较新颖的工作,地方体育部门需要给建设单位一定的自信心,也需要积极引导建设单位能够正视小镇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及时到位,这样才能提高地方政府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积极性。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要求,政府明确职责,切勿“大包大揽”[15]。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是建制镇,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职责,建议由县级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规划,整体协调;县级体育部门在业务上作好指导工作,不能把建设工作抓在自己手中;建制镇要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任务。

4.2.4 倡导辩证的产业思维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倡导产业思维,辩证地去看待实际问题。虽然强调“去地产化”思维,但也不能绝对化,需要厘清体育产业与地产的主辅关系,厘清特色小镇与产业集群、特色小镇与所在行政单位、特色小镇与周边同质产业区等的关系[18];加强风险防控意识,促进财权与事权相互匹配;发挥龙头产业的引领带头作用,强化共建共享意识。另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是一段时间后能实现正向的现金流,因此,既要做到长远的产业与区域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要满足近期的资金回笼,合理整合资源,增加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并注重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壮大产业集群等,需要有敏锐的产业思维。

4.2.5 实施专业人才政策

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加大体育产业人才创业创新扶持力度,将体育产业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或引进计划,支持引进体育产业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建议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施核心产业和延伸产业项目的专业人才、运营人才、管理人才的引进政策,如企业的房租、税收、奖励政策等,以吸引人才和项目入驻;二是实施人才引进的保障性政策,如建设保障性住房、青年公寓、人才公寓等,以解决部分创业型人才的生活压力。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体育中介等专业人才。积极探索体育产业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注重引进国内外体育经营、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吸引财税、金融、科技、法律等领域优秀人才进入体育产业领域;鼓励多渠道投入体育职业教育和培训,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体育企业家队伍;充分利用江苏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各类平台和教育资源开展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推进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扶持江苏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体育产业研究和协同创新智库[19]。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江苏省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CK小镇”的美好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