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广度与深度研究

2019-05-09 03:35段艳玲邓彩兰董春华姚松伯
体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一流上海市

刘 兵,段艳玲,邓彩兰,董春华,姚松伯

0 前言

国际性重大专业体育赛事不仅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构成内容,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伦敦、东京、巴黎、纽约、洛杉矶等城市不仅在多个国际上具有权威声望的体育城市榜单上占据前排位置,而且这些城市也经常出现在全球顶级城市榜的前列。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推动体育城市建设上作出了诸多努力,如2015年上海正式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以及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然而,在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体育市场数据和情报提供者英国SPORTCAL机构推出的全球体育影响力调查报告(The Global Sports Impact)中,上海在全球体育城市排名中从2015年的25名下降到2018年的33名[1]。体育城市缺乏本土特色、类型定位模糊、体育氛围不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不足、体育需求被忽视以及公众体育参与处于初级阶段等深层次问题,是SPORTCAL机构给出的上海市体育城市排名下降的具体原因。反观伦敦、东京、巴黎、纽约、洛杉矶五大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体育人口众多,运动理念深入人心;体育消费旺盛,体育产业发达;体育基础设施完善,体育场馆功能性、便捷性和利用性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平台;有承办顶级赛事的经验;职业体育发达,拥有数量众多的顶级职业俱乐部,体育赛事驱动城市发展引擎彰显;体育传播无处不在,是传媒最有活力的组成要素。赛事及其效应与城市融合,形成独特的赛事之都文化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特征。可见,上海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上滞后,主要原因是对“赛事之都”理解不够,造成理想与现实背离。目前关于“赛事之都”研究十分缺乏,学者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体育城市建设上,体育城市的相关研究成果与“赛事之都”研究虽有交叉,但总体还缺乏对“赛事之都”的专属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赛事推动城市发展的研究大多聚焦于通过城市举办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带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虽然众多研究都表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软硬件建设都有积极推动作用,但谭艺等人指出,尽管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重建(Urban Regeneration)的加速器或催化剂,但体育城市发展与转型取决于能否把赛事融入到城市的长期发展规划之中[2]。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非与生俱来,城市需要对赛事的影响进行理性分析,充分发挥赛事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当前研究既没有把体育赛事放到一个城市发展规划的战略高度去考量,也没有从城市科学发展的视角去看待体育赛事的作用,赛事的数量和规格只是体育城市建设的初期目标,这与建设完善的“赛事之都”仍有较大的距离。跳出赛事看赛事与城市的融合,就必须对“赛事之都”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考察,并以此给 “赛事之都”提供客观理性发展依据。因此,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必须明晰赛事是手段,“都”才是结果,赛事要以“都”为出发点,满足“都”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取得的经验、存在问题、面临困难和发展挑战,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性建议与对策。

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构成

体育“赛事之都”聚焦于“赛事的都市”,因此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一般的“体育城市”。依据“赛事”和“都”的定义,“体育赛事之都”不仅值得研究,而且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研究。这个广度的研究表现在“赛事”和“都”上,无论是特点还是类型,应具有一定的维度,体现出研究内容的丰富性;但同时“赛事+都”的融合要明显地体现出国际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尤其是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倡导从深层次上挖掘上海作为体育“赛事之都”所应具有的城市内涵、民族特点和文化交融。这种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在现有文献中是比较缺乏的。

通过对文献梳理与回顾发现,一方面,对“赛事之都”的建设并无专属性研究,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城市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如何契合,从哪些方面契合,此类的研究十分不足,因而最终还是要回到“赛事之都”的本源上来。

从上海体育城市排名不升反降可以看出,上海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过程中一定出现了问题。但现有文献大多混淆了体育“赛事之都”与“体育城市”之间的概念,把独特性或专属性研究理解为普遍性的泛化研究,导致研究文献雷同较多。本文将着重对“赛事之都”进行定位与分析,首先通过对“都”的准确理解,解释“都”的构成内容和目标指向;然后延伸分析体育“赛事之都”应有的广度与深度,最后通过比较与分析,探寻上海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过程中的认知、行动和配套建设等软实力问题。

1.1 “赛事之都”的含义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关于“都”的解释有7项[3]:首要词义是“大都市”,因此“赛事之都”表明,承担赛事的载体首先是“大都市”;第二个词义是“一国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凸显行政机关所在地,籍此理解,“都”表明该地应当拥有举办或承办体育赛事,并具有较高地位的体育机构或单位;三是“美好”,这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旨在说明体育赛事应当为城市创造美好生活;四是“总”的表达,这是一个集合概念,表明赛事的数量、层级和种类,也就是说赛事的含括面要很广;五是“居”,也就是“位于”的意思,体育赛事在城市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否在战略上与“都”相匹配;六是指“头目、首领”,如果把意思转换一下,亦指“话语权”,表明在国际体育赛事机构中的人员任职情况;七表达的是“姓氏”,看似无关,实则有关,“姓氏”表达的是家族血缘的符号,即以“都”命名的城市应具有源于城市本土特色的知名赛事,如墨尔本的澳式橄榄球职业联赛。

如果按照上述 “都”定义所包含的内容来解释“赛事之都”,本文认为,所谓的“赛事之都”是指拥有特殊的体育发展地位与影响力,体育特色鲜明,大众体育参与广泛,经常性举办各种类型和层级的职业与大众体育赛事的特大城市。

综上,根据本文对“赛事之都”的概念界定,发现建设“赛事之都”,既要意识到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多维作用,也要认识到城市的发展要推动体育赛事不断地深入变革。只有从广度和深度综合考量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融合,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的发展格局才能形成。

1.2 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广度要素

上海正在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在体育对标卓越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赛事之都”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概念的内涵去探究,“赛事之都”的广度主要是指赛事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目前学者们在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上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赛事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这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有学者表明赛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带动,赛中旨在引导赛事相关人群、观众及游客的消费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赛后的城市经济在短期内还会持续受到赛事期间需求余波的影响。鲍明晓指出主办奥运会能够有效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4]。黎冬梅等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加快城市产业的优化升级,使城市经济在赛后仍然能够继续保持活力[5]。

(2)城市举办体育赛事能够提高居民的体育参与度。体育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体育人口数量,一个没有广大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城市,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体育城市。尹永佩等的研究也表明,大型体育赛事对促进上海市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类体育活动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6]。

(3)赛事能够促进社会民生发展。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国际交流提升城市人口素质,还可以起到改善城市形象等作用,也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董杰认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激发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潮,提高公众对体育的认知,增强身体素质,最终提高人力资本状况[7]。曹庆荣和雷军蓉认为一个成功的赛事能增加市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等良好的“心理收入”[8]。蔡晓红及史立峰等通过调查,得出了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具有有效带动大众体育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等教育功能[9,10]。因此,体育赛事在树立城市品牌形象、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推进城市软实力建设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举办体育赛事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影响。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城市的硬件设施需要有能力接待一定数量的参赛选手以及广泛的旅游群体。大型体育赛事对体育场馆、交通营运、城市生活及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还会间接促进城市关联产业的发展。Chris Gratton和Ian Henry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面貌的改变与体育赛事发展有很大关系[11]。Kiki Kaplanidou和 Kostas Karadakis认为城市为举办大型赛事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应用程序、技术和环境的改造会对卫生与教育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12]。

综上所述,结合“都”的内涵与体育城市的特征,归纳“赛事之都”的广度至少包含5个维度:赛事的数量和全面性,赛事对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赛事对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赛事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影响,赛事对大众体育参与便捷性的影响。

1.3 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深度要素

大型体育赛事除了对城市产生广度上的影响外,对一座城市自身的体育发展同样会起到明显的带动效应,如肖锋等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会提升举办城市的体育竞争力,加快体育文化的普及与形成[13]。当前学者们在赛事对城市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体育赛事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研究表明,举办体育赛事,尤其是职业体育赛事对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作用,并作为增长极,形成体育产业集群,促进竞赛表演、体育用品销售、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带动城市体育产业结构的升级。

(2)体育赛事能够强化大众对体育科学的认知。杨慧卿等认为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提高人们对相应运动项目的认知,传播体育锻炼的理念,促使人们形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14]。体育运动本身无论是参与,还是观赏都会使人感到愉悦,王智慧的研究结果显示,奥运会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社会的负面情绪,促进了社会和谐,有效地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同时提升了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15]。

(3)体育赛事能够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加速竞技体育职业化与市场化发展。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能够加速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加快单项体育协会的市场化转型,为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奠定良好的市场环境。

(4)体育赛事对竞技体育水平提升的影响。举办体育赛事能够在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竞赛规则的科学合理演进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殷鹏飞和徐祥峰等认为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增长国际大赛的比赛经验,适应国际大赛的比赛节奏与强度[16,17]。王建龙指出,体育赛事的不断发展,推动着运动装备与器材的创新与变革,间接提升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同时也使相关的竞赛规则变得更加科学合理[18]。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赛事之都”的深度至少包含体育赛事能够促进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强化大众对体育科学的认知能力;加快体育体制改革,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城市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强化城市体育发展战略的导向作用等维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广度与深度的看法,本文选取上海各高校体育学一级学科在读硕博士研究生作为调研对象进行调查,试图通过前述的广度与深度指标的评判,了解当前上海建设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广度与深度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4所高校体育学在读硕博士研究生为调研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比较研究

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认为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19]。墨尔本作为“世界终极体育城市”,实际上就是涵括体育赛事在内的体育城市之都,尽管墨尔本没有被冠以体育“赛事之都”的称号,但墨尔本体育赛事的城市经验值得上海学习。

2.2.2 访谈法

2018年6月在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召开“聚焦SPORTCAL机构全球体育城市排名上海问题”讨论会期间,对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上海体育学院书记李崟、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曹可强教授等专家就上海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进行了访谈,同时就墨尔本体育城市建设情况,征询来自澳大利亚留学生Siwei Z.等学生,通过访谈上述对象,进一步了解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建设要求和发展之间的差距,探究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2.3 问卷调查

访谈和对比分析能够获得比较鲜活的资料,同时问卷调查可以获得大样本数据的支撑,以求更加客观地分析与判断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现状、存在问题与问题成因。问卷设计依据“都”的涵括内容,紧密围绕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相关要求设计问卷,经过调查对象所在4所高校的10名专家对问卷效度的评判,总体有效率达到89.70%。由于问卷填写对象需要能较好地理解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所以研究选择的调研对象集中在体育学一级学科在读硕博士研究生。这些学校的体育学研究生普遍承担着多重上海体育发展的角色,他们不仅是赛事相关活动的志愿者,还是赛事相关活动的参加者,更是一流赛事之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能够较好地把握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在4所高校的硕博士研究生导师的积极配合下,共发放问卷279份,回收279份,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问卷占比100%。其中参与调研的博士研究生53人,占总被试人数的19.00%;博士后研究员4人,占1.43%;硕士研究生222人,占79.57%。

3 结果与分析

3.1 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广度现状

针对现有文献对现阶段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广度构成的认识,本文通过设计出具体指标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广度认知现状(N=279)Table I Knowledge of the Width of Shanghai's Efforts to Construct a World-class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Capital(N=279)

从调查结果来看,上海市的赛事对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力一般,调研对象对“上海市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引起了我对相应运动项目的关注”这一问题的认同率达到63.44%(“非常认同”和“认同”之和),但是这些赛事并没有很好地吸引他们参与相关运动项目的锻炼,大多数调研对象认为上海市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对吸引他们参与该项运动项目锻炼的影响力“一般”(42.29%),认同率只有40.50%。这可能与上海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项目种类有关,虽然在上海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了解程度这一题上,排名前3位的是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和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图1),但大众普遍关注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篮球、足球和羽毛球(图2),与上海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的项目并不匹配。

调查显示:在“上海市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的项目种类能够与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这一称号相吻合”这一题上,分别有40.86%和25.45%的调研对象“认同”和“非常认同”这一说法,认同率达到66.31%。在 “上海市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的数量能够与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这一称号相吻合”这一题上,认同率为59.14(36.20%“认同”,22.94%“非常认同”),这说明上海市在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的数量上还需要提高。调研对象对 “上海市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为上海市体育人口的增长作出了贡献”这一问题的认同率达到了65.95%,在“上海市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带动了相应项目在上海本地的普及与发展”这一问题上的认同率达到73.84%,这表明上海市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质量较高,能够有效地促进体育人口的增长,带动相关运动项目的发展。

图1 上海市国际体育赛事了解程度得分均值Figure 1 Mean Scores of Knowledge about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in Shanghai

图2 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关注度Figure 2 High Profiles of Different Sports

目前上海市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对上海市的社会整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共计有65.59%的调研对象(42.29%“认同”,23.30%“非常认同”)认为“在赛事促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获取、利用体育运动与健康方面的信息更方便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从图3可见,绝大多数调研对象(93.55%)获取上海市体育发展相关信息的渠道是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子邮件和各类网站等新媒体。由于调研对象为在校硕博士研究生,所以课堂也是他们获取上海市体育发展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40.86%)。但是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也并未退出舞台,在传播上海市体育发展相关信息上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26.88%)。

图3 获取体育发展相关信息的渠道Figure 3 Channels to Obtain Information of Sports Development

同时,目前上海市的体育场馆选址、建设与城市规划也有较好的融合。“在赛事促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市的体育场馆选址、建设与城市规划有很好的融合”这一问题,调研对象的认同率达到了64.52%(43.37%“认同”,21.15%“非常认同”), 同时调研对象在 “上海市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能够满足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的承办要求”这一问题的认同率较高,达到71.69%(44.09%“认同”,27.60%“非常认同”)。

在 “为承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而建设的场地和设施等资源可以非常方便地让上海市市民使用”这一指标上,有32.26%的调研对象表示“一般”,认同率只有 54.20%(35.56%“认同”,18.64%“非常认同”),这说明现阶段上海市的体育场馆虽然规格较高,但开放性不够,不能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3.2 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深度现状

从表2可以看出,在赛事加深大众对体育的理解方面,上海市取得了较好的评价,在“上海市如果拥有较多的国际体育组织,可以进一步促进赛事之都的建设”这一指标上,认同率达到84.22%(44.44%“认同”,39.78%“非常认同”)。 在“上海市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对校园体育赛事的开展有积极的影响”这个问题上,认同率达到72.04%(43.01%“认同”,29.03%“非常认同”)。 在“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对普及上海市的大众体育认知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一问题上,也有超过75.00%的调研对象表达了积极的态度(46.95%“认同”,29.75%“非常认同”)。

表2 上海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深度认知现状(N=279)Table II Knowledge of the Depth of Shanghai's Efforts to Construct a World-class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Capital(N=279)

在促进体育产业全面布局这一方面,调研对象总体上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在“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对上海市体育产业布局有促进作用”这一指标上,调研对象的认同率达到82.44%(48.39%“认同”,34.05%“非常认同”),这说明大众普遍认为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能够促进上海市体育产业的全面布局。因此,上海市在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过程中,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合理布局体育产业,就可以实现体育产业的提质增效。

调研对象认为赛事在进一步推动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市场化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对上海市市民的体育消费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这一指标上的认同率达到了74.91%(48.39%“认同”,26.52%“非常认同”),这说明举办体育赛事能够促进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的协同发展,加快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调研对象在 “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能够促进上海市软实力的提高”这一指标上的认同率为 78.13%(42.29%“认同”,35.84%“非常认同”),这说明上海在举办体育赛事过程中,加速体育科技的发展,使市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调研对象认为举办体育赛事促进了体育管理体制深度变革。在“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对于理顺上海市体育管理体制与机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一问题上,认同率高达70.25%(44.09%“认同”,26.16%“非常认同”)。

总体上看,上海市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广度与深度上得到体育专业人士较高的肯定,绝大多数指标上的认同率都过了及格线,并且有79.93%的调研对象在“目前上海市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提升了上海市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这一问题上表示认同 (44.09%“认同”,35.84%“非常认同”)。在“上海市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水准”这一问题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调研对象表示“一般”(30.82%),认同率只有 54.48%(34.05%“认同”,20.43%“非常认同”),这说明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上海市的城市形象作用明显,但是上海市距离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还有一段距离。虽然上海市在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深度建设上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但是广度的发展指标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职业体育赛事如何引领大众参与该项目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参与的便捷性上的问题比较突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依据“都”的定义,并结合体育赛事,本文给出了“赛事之都”应有的定义和内涵,弥补了上海市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讨论与分析的基础性缺陷,并从广度和深度的二维视角形成分析上海市围绕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的调查指标。

4.1.2 上海市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广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仍然存在职业体育赛事的亲民化不够,赛事与城市的交融较为生涩,赛事对城市体育文化的形成缺少足够的催化剂等问题,由赛事推动的城市体育设施规划的大众利用转化率较低,赛事在塑造城市形象与精神内容方面缺少相应的创新,职业体育赛事带来城市发展的社会意义需要进行重新定位。

4.1.3 上海市在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深度方面得到较高的肯定,竞技体育职业化与市场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城市推动的体育深层次发展与变革进入“深水区”。但在职业体育发展中的话语权,国际性体育组织与经纪机构落地,大众喜爱的职业体育项目赛事推广,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水平,以及职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4.2 建议

4.2.1 丰富赛事种类与级别

在“引进来”的同时,吸收举办国际大型职业体育赛事经验,培育本土品牌赛事,为自主赛事“走出去”创造积极的条件。进行篮球、足球、羽毛球和电子竞技等上海市民普遍关注和具有本土特色项目的赛事改造,融入赛事价值理念,加强职业体育赛事与草根、青少年赛事的互动与融合,推动草根和青少年赛事发展,注重职业体育赛事举办的亲民性,加强职业俱乐部建设,打通校园、社会与职业俱乐部的闭环通道,增强社会资本效应。

4.2.2 加快引进或成立体育赛事发展的专业性机构

加快引进或成立体育赛事发展的专业或行政体育机构,不仅能有助于加快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还能够有效地带动体育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吸引全球知名体育营销公司总部或知名体育城市评价机构落户上海,加快“赛事之都”世界一流的国际化进程。通过“赛事之都”建设,提升上海市体育发展的话语权,与国际体育机构合作,编制或制订全球体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与标准。

4.2.3 提升依托赛事建设的体育设施社会服务效率

上海市在城市体育发展的建设规划上,虽然也考虑了场馆与交通的结合,但总体来说,场地设施数量较少,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便民性不够,公共设施多元功能的体育化改造欠缺等问题对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软实力的建设形成了威胁,这就对体育设施服务效率的提升提出了要求,建议进一步提升户外设施的体育化改造、体育设施规划与地上地下交通对接,新建社区强化体育设施配套,以及加快研制适合社会大众、简单易学的体育器材与装备等。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一流上海市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大理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