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跃宏
一般而言,高效课堂都是一样,低效课堂则各有各的不足。老师要想上出高效课,还得悟懂悟透三个“想方设法”。
第一,要想方设法变枯燥为欢悦。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样,学习就由枯燥变为欢悦,视困难若等闲。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手段与方法)。我曾做过《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行为》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行为是:语言文明、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一视同仁。我想,一个总板着脸没有笑容的老师,在中小学生心里,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肯定不会越来越近。因此,如何让教师课堂行为更具有亲和力、欢悦力、感染力是老师们应着力修炼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跟别人说过话后,留给人的印象只有20%取決于谈话的内容,其余80%则取决于沟通的风格。课堂教学何常不是如此,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学生怎样更轻松更高效更自觉地获取知识则更为重要。基于此,老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手段与方法,让课堂生动起来,让课堂潮起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纯讲授式课堂必然与这个时代告别,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必然成为课堂的主流。而一个墨守陈规不在学习中前进的老师,失去的不仅仅是课堂,更是学生。
第二,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的要求是,思维跟上来,口眼手到位,行动不落下。所有老师都希望学生能按这个要求落实到位,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学生的课堂参与也有“二八定律”问题,就是说一堂课80%的学生有效参与,还有20%没参与。我曾见学生书放在桌上,没有笔,也不睡觉,眼睛盯着黑板,一动不动,什么也不做,其人已神游太虚。我还见过学生上课看小说、讲小话、多动的。很显然,这些“睡觉人”“木头人”“空心人”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就是课堂的20% ,这才是老师要重点关注的。怎样让这20%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的处方是,因生施策,以情感人,功在课外。听不懂跟不上的,老师手把手地补上“最近发展区”;讲小话、搞小动作老走神的,老师约法三章,持之以恒;厌学太深的,家校配合,情感育人。仅靠40分钟的课堂来完成这20%的学生的完美蜕变是不现实的。教师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一对一地在情感和学业方面全身参与、全程陪伴和全心帮助这些学生。这样,才可能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第三,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积极的课堂学习习惯。积极的课堂学习习惯包括聆听、思考、记忆、发言、笔记与协作等。据统计,中小学生最需提质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听课和笔记习惯。听课的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老走神。笔记的问题分两类,一类是没有笔记,一类是抓不住重点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针对上述问题,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主要抓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养成一个好习惯要一个月时间,巩固一个好习惯要三个月时间,之后,还要不断强化。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紧抓住三个环节,一是确立标准,二是针对性训练,三是巩固强化。以注意力的培养为例。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有效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老师首先要确定一节课中的注意目标,清楚地告诉学生注意要求。其次针对所有学生训练,对达不到要求的个别开小灶,从注意力集中5分钟开始,逐步加码训练,渐达15分钟。最后在课堂中通过奖励与惩戒来巩固强化。如此反复,学生的注意集中习惯才会养成。其他习惯养成亦是如此。
(作者单位:郴州市苏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