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邦在
话说亚洲人的厨房可以没有油盐却不能独缺辣椒,究竟辣椒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看看餐桌上的酱油加辣椒沾酱,面食里那一瓢画龙点睛酱料,炒条若没辣椒加持香气便无法提升,想像一下所有咖哩失去辣椒,噢!亞洲人的餐桌可能从此风云变色!
辣椒得以横跨欧非亚三大洲,真要感谢哥伦布,当初若非他以为自己登陆的地方是印度而非美洲,就不会错把胡椒当成辣椒称为“Pimiento”且一直将错就错用到今日,之后才到达印度的喀拉拉,把辣椒带进印度人的餐桌。这之前印度人一直把胡椒当成重要烹调的香料,辣椒的出现造福一群社会最底层的首陀罗及奴隶阶级。
在众多蔬菜中,辣椒所含的维生素C最高,成了贫瘠群族最棒的来源,辣椒也是天然的防腐剂、抗氧化剂能让淤黑蛋白质(肉类)瞬间恢复光泽,也莫怪乎赤道的人们视若珍宝了。
辣椒是什么时候传播至中国呢?据说是在明代末年,最初只为观赏用途,著名戏剧家高濂所撰《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种植物在春天萌芽,夏时茂盛,秋里结果,一到冬天即枯萎,翌年再度播种,当时人们称之“腊茄”。清朝初年,云贵高原地区把辣椒替代缺乏的盐巴来腌渍蔬菜,煮食调味,奠定后来的俗话:“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吃辣,暖了身也去除因气候潮湿引起的不适。
公元前印度商贾到东南亚进行贸易时带来了辣椒,从此成就餐桌上无辣不欢的文化。
不过全世界超过5万多种不同类型的辣椒,它的“辛”完全是因为辣椒素惹的祸:籽占辣度60%、内膜占30%、皮肉10%。如何测量辣椒的“辛”呢?根据史高维尔辣度单位指出:辣度可分为10级,从1 000万以上一直到完全没有辣度的0;品种、季节、产地在在影响它的级数、辣度及风味。
为了寻觅辣椒的使用踪迹,我查阅大量世界各国的辣椒趣事。
在孟买的香料市场,店家把各地代理的辣椒粉一字排开,客人先尝试需要的辣度再选择购买,也可以混合搭配,印度甚少食用新鲜辣椒,多以粉状来烹制各式各样菜肴。反观嗜辣的成都则不同,加入各种不同品种干辣椒再和众多、不同品系的花椒带出麻香辣,从早餐的辣豆浆到午餐的凉粉、晚餐麻辣火锅甚至是宵夜麻辣烫,爱吃辣享受辣,不觉自虐倒像快“辣”无比!
不过相较于美洲人嗜辣程度倒是小巫见大巫了,例如古巴毒蝎魔鬼椒、墨西哥巧克力椒、哈瓦那灯笼椒、秘鲁黄辣椒、朝天椒等,辣度等级皆从百万单位起跳,外型越俏丽可人魔性越强大可怕、个儿越是娇小脾性越发泼辣,不容小觑。若不幸让辣椒灼伤或误食辛辣,瞬间身体像是着了火,最快解除方式就是马上喝下牛奶或是饮用具有40度酒精浓度的烈酒,只需50 ml就可以立即解除警报。
辣是一种“痛”感,并非来自五感中的味觉,比如在台湾,有人爱之欲其生,另一种恶之欲其死:爱吃麻辣锅的拥护者与一丁点都去之而后快的人成了强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