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东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提升新时期文化自信心的重要的出发点。一般在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果的基础中,有必要加强体制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主要是注重文化的创新,积极努力构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的条件。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243-02
一、引言
在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体现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一种社会保障的体现,与民生建设密切相关,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体现。因此,需要有必要进一步的改善公众文化,创新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供给方面的改革,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增强渠道,从而培养和增强文化自信心,形成大众文化和文化自信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背景
自“十二五”以來,在我国的改革中主要是不断地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力度,增加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比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逐步改善精神文化。由此看来,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的态势。但是当下取得的成效与人民更加期待的新生活之间还存在发展不全面、整体不平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标准化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争取普遍达到功能优越、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建设标准。因此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发展的深入研究调查是十分必要的。加快推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利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满足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最终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三、建设标准中的问题研究
(一)城乡间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差异大
城乡之间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存在巨大差异,地方财政预算的大部分都投放到了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而县城内大部分的农村却得不到足够资金。在农村,由于文化设施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虽然村民同样有这些文化需求,但是前往县城进行阅读娱乐显得不太现实,农村供给显得十分不足。这种巨大的城乡文化建设差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极不相符,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服务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不符。其次,城乡之间开展的精神文化活动存在差异。县中心是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各项文化活动开展毫无例外都以县城为核心。但与此相对应的农村村民则无法享受到这些文化活动,只能通过电视等渠道收看当地举办的文化活动。
(二)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渠道单一
县城文化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交通便利、有其他农业收入的乡镇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中能够使用一部分村委会收入。该村依靠当地修建高铁的契机,利用高铁建设配套相关的水泥石灰修建了文化广场。这样的其他收入来源的村委会一般来讲并不是很多,并且自己筹集的文化建设资金很少,而且不稳定。大多数乡村委员会没有收入来源能够维持日常管理的只能够依靠国家财政更没有经济能力能够为文化建设筹集相应的资金。没有形成基层形成文学团体和文化协会。在文化建设领域,“平等,依赖,重要,的现象仍然很普遍。
(三)居民文化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旨在保护居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使公众可以阅读,阅读报纸,看电视,上网,以及观看电影和看农村演出的基本文化权利,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以及文化方面的需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农民书店等文化住宅的建设,反映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权利,也符合中央政府的精神以此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在一般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虽然有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并没有相关的制度以及明确的一些规定,各地方设施的开放和使用状况也大有不用。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权利保护机制,许多文化设施的使用被搁置,文化活动尚未开展,最终居民的文化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一)构建需求导向型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
公共产品供给单一化已成为阻碍居民文化需要满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己提上日程。从现有经验来看,政府要充分运用能够支持文艺创作的专项资金,加强引导,创作生产更多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展现本地文化特色、体现中华文明的文化产品;加强对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项目;加大对城市社区公益电影的宣传保障力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体系,全面实现农村“村村响”建设工程。
(二)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贯彻执行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经历了肇始、探索和深化阶段,全方位制定了大量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定、发展规划以及具体实施的管理制度等,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己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政策体系。在有利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各级地方政府更有责任、更有必要充分领会中央政策精神,严格遵循标准又因地制宜地落实中央关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各项政策要求。
(三)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农村文化中最标准服务是公共文化的建设,主要发展于文化内部参与者和外部宏观社会环境。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第三部门和农村公众。第二部分包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化,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要充分发挥权力机制的驱动作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面向竞争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完善和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以及法规,为市场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政府明确市场参与,分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批准项目,通过政府采购补贴,并提供平台用于营销以及渠道。
二是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我国政府理应加深对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以及宣传的力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参与其实际成果和社区公民意识。也要从居民的角度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以及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文化服务的标准在于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形成一种模式,允许内部参与者共同监督其标准的实施。
(四)加大财税支持公共文化建设力度
要加大政府性基金对公共文化的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如政府购买、项目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支持各种社会文化机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成市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供给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规范和设置准入门槛,积极发展第三方的标准评价机构,构建和实施多层次、多方式的综合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
五、引领社会文化需求,培养公众文化习惯
要培养文化信心,就必须激发文化需求,支持人民获得新的文化习俗。目前,我国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不一样,在不同的地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讲是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不了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享受更高标准的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各地区之间不成比例的文化服务供给导致一些凹陷地区形成了大量的不同文化的习俗。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文化需求,改善公共文化习惯。
六、结语
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提高文化信心的重要一步。社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主题之一,贴近公众,具有了解人们需求的独特优势。当地社区的工作应旨在增强文化信心,加强娱乐活动和文化教育。我们的目标以及需求是提高文化品位和区域水平,来利用区域服务环境,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文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