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019-05-08 03:42赵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钢琴教学

赵妍

摘要:当前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钢琴学习误区,大多数学生一味追求技术完美,忽视了音乐表现,导致无法完美诠释音乐作品,淡化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是其灵魂,教师作为学习的领航者,在教学中应将如何提升音乐表现力作为主要目标,使学生演奏真正有感而发,有血有肉,以表现出钢琴艺术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方式

中图分类号:J624.1-4;6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201-02

一、前言

1709年意大利人Bartolomeo Cristofori发明了钢琴,作为一种西洋古典乐器,相比其他独奏乐器,钢琴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丰富的音响效果,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钢琴演奏是演奏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内心的深刻感受,将谱子所隐藏的真正意义通过声音传递给每一个听众。在钢琴演奏中如音乐表现力不足,则无法充分表达音乐之美,打动他人。钢琴教学是传递钢琴精神的重要方式,是帮助每一个钢琴爱好者学习的途径。为此,必须打好基础,全面了解钢琴演奏艺术,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

二、钢琴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式

(一)钢琴演奏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基础

以往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音乐表现力差、声音硬,音乐美感不足等问题。根据多年从教经验,笔者认为想要真正展现钢琴演奏美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及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也可认为于钢琴演奏者而言,钢琴演奏技巧是实现音乐表现力的必备条件。在钢琴教学中,涉及的学习技巧较多,学习越全面,则掌握的技巧越多,则练习的越流畅,越能展现音乐风格。如演奏者技术训练不足或没有经过系统的技巧练习,仅通过双手体现音乐,免不了会被技术问题所制约,例如音阶式的跑动,双手灵活性不足,跑不起来,或手指下键的音被漏掉等。这些技术难题,都会阻碍演奏者,造成音乐无法完整表现出来。为此,要想演奏成果,应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只有具备更全面、更高超的技术水平,才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

(二)钢琴乐谱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载体

每一个音符都是音乐的声音,乐谱是音符的居所,读谱是诠释一首作品的必备条件。音符、节奏是乐谱的主要成分,同时还包含大量表情记号,这对正确理解乐曲、深刻表达乐曲、准确把握风格、深情演绎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钢琴教学中,少数学生并不注重这些,仅是机械的弹奏,而没有将乐曲的真正含义揭示出来,对这些符号视而不见。钢琴弹奏者的主要责任就是将乐谱上无生命的记号,通过钢琴演奏成有生命的、鲜活的乐曲,为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在教学中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读谱的良好习惯。正如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所说“精心研读乐谱是窥探作者内心奥秘的重要途径”。

音乐表现中应重视对每个音时值的精确把握,如在一首歌唱性旋律弹奏时,必须重视每个音时值的精准度,将音乐的感染力表现出来,使音乐更具情感,更能传情。例如休止符,可认为是停止发生。但在休止符弹奏中往往是无声的音乐,是一门极深的学问,就像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整个画面应留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画面的美感及意趣。

(三)解读作品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关键

钢琴教学要以分析、理解作品为出发点,学生只有对作用风格全面掌握,才能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出来。将保证作品演奏成功,必须完美表现其内容,这就要求必须深入理解作品,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一首音乐作品常被看做是作曲家內心情感的表达,只有在全面、深刻了解作品情感,加之娴熟技巧,才能保证演奏的作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感染力。

作为一种特殊语言,音乐学习中,应学会乐句处理,掌握句子的抑扬顿挫,只有了解句法才能弹好钢琴。针对国内外钢琴大师,我们应予以尊重,向他们学习,但不得一味模仿、复制。就如艺术家罗丹所言“不能模仿,模仿是最没有出息的”。模仿只能做到形似,但不能做到神形兼备。因此,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必须对作品有自己的见解。

(四)把握作品风格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重点

别林斯基认为“没有风格,就像没有剑的剑鞘,空空如也的漂亮的箱子。,涪乐风格的形成是音乐家思想艺术趋于成熟的标志,还是衡量音乐作品价值的试金石。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应先了解作品创造背景,结合作者当时的创造特点,准确把握作品风格。如古典乐常以“完善的典范”为追求目标,而浪漫主义音乐则更注重自由,更加奔放,新颖独特才是其特色。在演奏各位大师级钢琴家的作品时,如古典乐代表海顿、莫扎特,两者相差24岁,但在作曲上手法基本一致,难以区别;但浪漫乐派区别却很显著,如同时代的两位钢琴大师,肖邦与李斯特,只需听几个片段,就能辨别出差异。也就是说,在钢琴奏鸣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浪漫主义时期虽和古典传统一脉相承,但风格上各不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演奏风格也将随之改变,为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如何把握作品风格,只有了解作品所处时代特点,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才能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三、钢琴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策略建议

(一)抓整体来完整地弹奏作品

教学中,少数学生在钢琴弹奏中,即不存在技术问题,还能将曲子深记于心,但却没有把握上台演奏好,或者是乐曲片段弹奏相当出色,但一气呵成地完成一首曲子却难以胜任,进而丧失了钢琴学习的自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中不会抓整体。也就是缺少抓住作品整体的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钢琴曲目练习中,必须做到“一次过”。利用大量“一次过划也练习,能够有效增强音乐把控力,特别是在章节与章节间情感转化、相互联系中的把握,从而能够做到整体把控,弹奏时也可做到胸有成竹。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感都是通过声音来传递的。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教学中,可弹出一些音,让学生通过听觉判断音的高低、音名,或连续弹奏几个和弦,让学生判断其中的不同及其功能。同时,还要求听的准、听的快,做到凝神细听。听的过程中,要努力辨别弹奏的声音与音乐欣赏曲目的不同之处,找出差距,予以改正。

大多数时间,学生并没有养成用“耳朵弹琴”的习惯,对自己弹奏出的声音并不会详细倾听。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不断督促学生,向其发出信号,让学生学会聆听,注意听,不仅要辨别旋律的走向,还要对调式、调性等及时掌握。要求在钢琴弹奏环节学生一直具备较高的听觉警觉性,将耳朵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让耳朵成为钢琴曲目练习的指导者。

除此之外,针对大量经典音乐作品,还要求学生多欣赏、多思考、多练习。不单单要听钢琴曲目,还要了解其他音乐形式,如声乐、器乐或歌剧等。丰富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浩瀚的音乐国度里,充分吸收营养、扩展眼界、提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才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在学会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谈谈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评论,学会与老师、与同学相互交流,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钢琴演奏也可被看做是一种表演艺术,利用钢琴演奏者能够通过音乐的声音,来传递作品的内容、情感、思想。相比一般学科教学,钢琴教学有所不同,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作品形象的塑造。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钢琴作品的内涵,把音乐所隐含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感知,根据自己的想法将音乐內在的东西构造成一个整体,组织成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作品,且通过自己的演奏方式将作品展现出来,这也是钢琴学习的最终目的。

按照“启发式教学”原则,钢琴教学中,要体现其灵活性,如讲解一支新曲目时,老师可先将作品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先告诉学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作品风格特点,也可通过问题教学法,按照渐进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去掌握作品的各项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弹唱与独奏的音乐技能是钢琴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艺术审美价值也随之改变。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提升,还要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钢琴作品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演奏出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才能提升钢琴演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宁静.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与弹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11).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力钢琴教学
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