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英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国际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不断提高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以文化多元化为主导,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完善立体的多元文化体系,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多元文化;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4-0022-02
一、新时代,新要求
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语言是承载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不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而且作为外在表现形式体现不同的思维模式。“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探尋经济增长、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的倡议。这一倡议实施的背景是以知识创新和社会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多元化、跨文化交流和多样性共存的时代背景。多元文化意味着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一时代的特征要求以思想和文化交流为目的的大学英语学习也要进行历史性的转型。因此,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多元文化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构建,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2015年10月17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筹委会文化传承创新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我国敦煌举行。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6所中外高校齐聚甘肃敦煌,研究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英语多元文化构建无疑成为学生日后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完善立体的多元文化体系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二、多文化,多视角
改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复制活动,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主张教师必须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对所呈现的材料有何反应,要训练学生建构重要概念和原则的技能,为学生提供意义构建的材料、工具、模型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1]。教师必须知道学生对所学材料有何反应,并及时调整所教内容。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对他国文化有所了解并能适当地包容是关键。多元文化教育既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又要求学生对异域文化有所涉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知识构建,有选择地推介他国文化的精华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学会理解和欣赏,增强文化包容性。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突出人文特点,反映时代特色,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都各不相同,内容涉及最新的科学发展、政治事件、社会热点以及情感交流等问题,为学生学会欣赏和了解多元文化的精华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也为大学英语课提供了更广泛的外延和功能。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科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同时也能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知,更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多元文化的构建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进行西方文化的介绍与导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好他国文化知识推介的教学原则和特点,最优状态是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构建全面立体和谐的多元文化体系。因此,我们的大学生英语学习要以文化多元化为主导,把本土文化和英语学习有效结合起来,超越外语教学界的传统思维,创建多元文化构建理念,使本土历史文化与世界和谐发展,这才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大学英语学习。
三、新尝试,新手段
(一)大学英语学习渗透多元文化教育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语言功底扎实、文化底蕴深厚、语言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应用人才是大学英语培养计划的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英语教师不仅要全面系统地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全方位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更应做到熟知英语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在授课中能更加自如和全面地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和比较,最终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相互尊重。语言教学尤其需要正确的文化教育,因为学生正处在文化观的可塑发展期,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各民族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实施隐性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构建正确的多元文化观,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元文化构建理论重视社会、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并在设计课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重视满足学生在多元文化学习过程中的内隐性需求。因为在学习他国文化时,他国文化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等会对学生已有的文化产生冲击与震荡,增加学生心理压力,甚至引起价值观的混乱与迷失,那么英语文化构建的设置要考虑在传授基础语言技能之外,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构建正面和谐的多元文化观。(2)正确把握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英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在选择文化素材时,如果不能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选择标准,而是无条件地广泛推介,必将导致课程内容大杂烩,极不利于学生多元文化观的形成,甚至导致学生世界观的偏颇与迷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推介他国文化精华和阐释各种文化现象,应建立在谨慎选材的基础上,而不是漫无目的地介绍和讲解。
(二)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大学英语工具化倾向
根据语言学家W.River的观点,工具功能和整体培养功能是外语教学的两大功能。外语教学的工具功能是多元文化构建的基础,但是多元文化教育的育人目标只有通过外语教学的整体培养功能才能得以实现。文化和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两者无法孤立于对方而存在,语言反映文化,同时也反作用于文化。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很多外语教学方法,例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自然法等,它们都对外语教学和学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和趋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也要选取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归纳下来,新的教学方法应关注这样几个方面:(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活跃的思维活动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为学生设置相关情境,在教学活动当中启发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激发头脑风暴、进行批判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关键。(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基础量力而行。教师在授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知识情况和文化范畴等方面,克服代沟的负面效应,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正针对性的文化教学。(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游戏、群组、竞赛抢答、运用多媒体辅助进行英文电影的模仿训练、模拟辩论、自由讨论等互动式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校教学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学手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升级与国内外丰富的优秀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并且使传输的信息便于接收记忆。同时还要发挥网络第二课堂及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使用会给大多数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三)优化教学评价,强化文化理解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价值判断。多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之所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知识本位的价值观。而知识经济時代的到来,现代社会多元特征的形成要求我们培养的是掌握英语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可遵循以下原则:(1)多元化原则。创建英语教学新型评价体系,多元性的体现是重点,包括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元化的评价工具。只有这样才能使完善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2) 激励性原则。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实施,不仅要体现评价的作用,还应该体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多元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3)情感原则。在外语教学中情感因素是无法忽略的条件之一,而教学评价与情感同样关系密切。以前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评价时,关注的是一次考试的结果,是分数。而现在,我们应更加关注与考察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同样的情感关怀。
同时,考试形式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可以在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增加阶段性测验。阶段性测验是检验阶段性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阶段性测验可以增加口语和听力以及英语交流等方式来填补笔试考试的不足。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借助语言这个媒介进行传播和发扬。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识,通过不同文化的对比,“培养文化移情态度,克服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冲突,成为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跨文化人才”[2]。同时,通过学习他国文化、在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做自信自强的新时代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建红.多元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