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小风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写文化散文。关于故乡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化痕迹,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所以我总以为这辈子会一直写这样的文章。也因此收获了不少的朋友。这几年,我写的很少,也写的很慢。一度时期,我特别想写写故乡,总觉得有写不完文字,关于我们这个家族,关于村庄的风物,或者那些已经消失但还能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但好几次刚一提笔却戛然而止,脑际中一片空白,甚至觉得自己稚嫩的文字,根本无法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思想,或者因为敬畏故乡,没有找到更合适表达的文字,于是索性就干脆停笔,一直搁置到现在。我始终在努力找寻造成这样结果的缘由,是远离故乡太久,还是曾经生活过的村庄在岁月更迭中早已物是人非,因此记忆变得模糊,文字也就变得干瘪无味了吗?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把它们记录下来,甚至用我无法驾驭的一种叙述方式,让它们被这个时代的人们所熟知。因为那些已经消失在乡村中的风物,记录着中国一个特殊时代一段真实的历史。在当下乡村文明更替和文化繁荣的时刻,这些烙刻着时代印记的符号更应该被世间珍存,即便是仅仅存在于温暖的文字里。
我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乡村文明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很快让民众富裕起来,黄土高原上生存的这代人的生活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地坑院、马坊、石碾、磨盘……这些以前在農耕文明中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和器物在某一天突然全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样的结果让我们猝不及防,甚至就在不经意间。在当时看似十分普通的物件,我们现在居然要去图书馆或博物馆里才能看的到。因此,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令我的内心有些震撼。于是,在一段安静的时光里,我再次提起笔,用稚嫩的文字,追记着童年时期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把村庄里风物,慢慢地记录成章。这样,算是我这个游子在他乡对故土一种浅薄的缅怀和无尽的怀念吧。因为,我知道,故乡在那里,我的根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