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璇
北京前门大栅栏夜景
过去的半年,在北京南城长大的陈安妮已经把前门大街尽头的北京坊逛熟了。
从24小时书店PageOne、奶茶餐厅因味茶到星巴克旗舰店,陈安妮对北京坊里的店铺如数家珍。随着一批“网红店”的入駐,北京坊渐渐在北京潮流青年的圈子里具有了知名度,并带起了一波“打卡”风潮。
但陈安妮不是来“打卡”的。她和朋友组成的团队租下了一个900平方米的铺位,准备在这里开一家高端酒吧。
酒吧还没有起好名字,陈安妮用铺位号A01来指称它。A01位于北京坊西区9号楼3层,紧邻煤市街与廊房头条交叉口,是个显眼的地方。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北京坊所在的前门大栅栏商圈(人们常称其为“大前门”)就已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地带。清代道光时期的一首竹枝词描述了当时前门的盛景:“五色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
《燕京杂记》更是记载了前门大栅栏的夜晚:“夜则燃灯,数十纱笼角灯照辉如白日。”
陈安妮期盼前门大栅栏商圈的夜晚能够重现昔日的活力。她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想在夏天到来时开业,那时候前门大栅栏这一带的夜间人流会多起来。”
本刊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北京将力争两年内打造11个特色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13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此前,“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已被写进2019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利好之下,前门大栅栏这个历史悠久的商圈,如何升级夜经济?
早春时节,北京夜晚的气温一度达到10℃左右。
周六零点,簋街的食客正在享受宵夜,五道口和三里屯的年轻人从酒吧转战到夜店,而紧邻前门大街的廊房二条里,义聚成酒局的店员则关上了店门。
义聚成酒局是前门大栅栏商圈内结束营业较晚的精酿酒吧,与之相隔不远的杨梅竹斜街上,另一家精酿酒吧前门阵地22:00就已经打烊。
“到了晚上九点,这儿基本就没什么客人了。”义聚成酒局的酒保给打烊前的最后一桌客人接了一杯自制精酿。
“等天气暖和了,人气儿应该会上来些,可以把营业时间再延长一点。”老板娘说。
相对寒冷的气候,是北方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受限的显见原因。与夜间外卖不同,实体“深夜食堂”具有季节性消费的特点。
“以往,北京老城内缺乏一些夜间消费的场所,这两年前门大栅栏商圈开始出现酒吧和夜间餐饮,但还要慢慢聚集人气。”陈安妮说。
“老城区哪两个老?房子老、人口老,生机和活力不足。对于老城区来说,繁荣夜间经济对改善环境、引入新业态、注入新功能都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调研数据,北京夜间消费人群以45岁以下中青年群体为主,职业身份以白领青年、商务人士和来京游客居多。
“90后”白领秦雯和长辈住在前门附近的四合院老宅里,这两年她在前门大栅栏一带找到了几家适合朋友小聚的酒吧。
秦雯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老城居民老龄化比较严重,不像朝阳区,年轻人集中,夜晚提供吃喝玩乐的业态也更多。如果老城能把年轻人吸引过来,夜晚自然就热闹了。”
“老城区哪两个老?房子老、人口老,生机和活力不足。对于老城区来说,繁荣夜间经济对改善环境、引入新业态、注入新功能都具有积极意义。”前门大街主要运营方之一北京天街集团总经理李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沿着前门大街向南走向珠市口,会经过不久前进驻前门大街的精品酒店GitiGO欢阁酒店,它正对着精酿酒吧77啤妹精酿生活馆。到了夜晚,这家店面不大的酒吧里常常摩肩接踵。“可以观察到,顾客都是酒店中的外国客人。”李军说。
与此类似,A01店铺距离“网红酒店”MUJI酒店一步之遥,这个区位优势让它在招商阶段很抢手。
一家酒馆和一座酒店,形成了夜间住街消费的业态组合,这给前门大栅栏商圈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某种想象空间。
2019年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指出,发展夜间经济要对商圈的业态结构、布局、品牌的聚集构成等作出相应调整,根据消费者夜间消费的特点提供配套服务,对业态进行合理布局。
“在发展夜间经济的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业态,形成聚集夜间消费的基础,从而提升整个商圈夜晚的活力。”李军说。
对于前门大栅栏商圈来说,有效的夜间经济业态组合,或应抓住这样一个要点:通过引进夜间休闲场所来吸引本地年轻消费者,同时推动外来游客夜间住街消费,以解决整个商圈夜晚人流不足的问题,并升级前门地区的旅游产品结构。
《北京晚报》在近期的报道中提到,外地游客的消费倾向比较明确,对于全聚德、同仁堂和北京前门食品商场更感兴趣。但是,“一日游”带来的产值,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游客消费支出总额会明显高于本地居民,关注夜间游客,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消费对地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夜间的休闲调性,更有助于加深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感知与对生活方式的体验”。
目前,前门大栅栏商圈已经有不少精品酒店入驻开业。李军说:“除本地居民外,住店人群也是夜间消费的主要群体。精品酒店的进驻,会起到引入高消费人群的作用,与周边的夜间休闲、夜间餐饮形成一个互补组合。”
自北京坊开业后,前门大街和北京坊就经常被外界拿来比较。在北京坊开始吸引本地年轻消费者的同时,前门大街的主要客流还是来“前门故宫一日游”的外地游客,其消费行为集中在日间。
面对新的消费需求进行商业升级,是前门大街接下来要面对的课题,参与推进夜间经济的繁荣,也是前门大街商业升级计划的一部分。
实际上,过去数年间,前门大街和大栅栏地区都进行了改造或更新,但二者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前门大街自2008年起进行大规模改造后,在业态布局上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
最初,前门大街曾计划定位为“香榭丽舍名品街”;开街后,前门大街引入的是快时尚品牌和老字号商铺;2013年,前门大街又转型为“文化体验街区”,引入了非遗体验店、杜莎夫人蜡像馆等。
前门大街的拆迁改造被正式提上日程的同一年,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来的国际专家组。调研结束后,专家组撰写了地区保护发展思路和路径对策。这为后来的大栅栏保护更新、以劝业场为核心的北京坊的打造提供了研究基础。
北京三里屯商业街,一位行人走过被雨水浸湿的路面( 李贺/摄)
在北京坊的筹建过程中,其运营商北京广安控股有限公司注重选择新的产业和经营业态,同时,大栅栏保留了建筑遗存。
从业态上看,北京坊是主打“中国式生活体验”的商业综合体,餐饮比重控制在20%左右,剩下的都是体验型业态。相对而言,这样的定位更利于发展夜间经济。
如今,提升整个商圈的活力从而带动北京老城的复兴,是前门大街和北京坊的共同目标。
“但是整个商圈都复制北京坊模式是不可取的。”李军说,“我们希望前门大栅栏商圈的各个区域形成各自的业态特色,在消费体验上达成互补。”
前门大栅栏商圈有着一轴多街区的格局,而不同区域的各自特色正在形成——北京坊更加时尚,同时鲜鱼口、大栅栏保留着老北京的民居、饮食和民俗文化,而前门大街则是面向中外游客的展示窗口。
李军说,前门大街接下来会通过增加新的业态,加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2019年,前门大街将引入故宫艺术馆,展示故宫古代艺术品和近现代艺术品,故宫的“网红餐厅”冰窖餐厅也将走进前门大街。
回顾过去十年前门大街的探索历程,李军认为:“如今的商业升级,包括在前门大街发展夜间经济,都要遵循商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在市场需求与主观愿景之间找到契合点,逐步培育。”他将前门大街商业升级的原则概括为:保留传统文脉、增强文化体验、针对市场需求。
虽然前门大街与北京坊今后的发展路径依然不同,但从现有的基础条件来看,前门大栅栏商圈发展夜间经济仍存在相当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由于过去对前门大栅栏地区进行了搬迁改造,北京坊、前门大街现在直接辐射到的住户已经不多,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展夜间经济可能带来的噪音和扰民问题。
另一方面,商圈内可利用的建筑空间较多。前门商业街现存的小型广场、待利用的剧场设施,都可以注入适应夜间经济的业态。
实际上,伦敦西区正是通过演艺经济拉动了周边的酒店、休闲和餐饮业,从而形成了繁荣的夜间经济。
李军表示,前门大街将推进广和大楼等前门原有演艺场所重新开业,引入演艺经济。“剧场可以引流,带来的夜间消费也是较高层次的,因为有文化体验。剧场能不能成功,关键是看演什么内容,我们希望能引入具有北京文化特色同时适应消费需求的演出,配合周围的夜间消费场所,形成聚集效应。”
东密西疏、北热南冷
北京市商務局曾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夜间消费场所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北热南冷”的格局,中心城区和东部朝阳区、北部海淀区较为集中,城南地区及人口密度较大的“回天”地区、房山区、大兴区、顺义区等地区相对缺少。